苏墨抱拳相送:“随时欢迎楚兄前来做客!”
话别之后,楚云飞与孙铭翻身上马,扬尘而去。
苏墨站在原地,望着远去的身影,低声自语:“楚云飞,确是个豪杰……只可惜啊……”
黄昏时分。
楚云飞和孙铭一路驰骋,回到了358团驻地。
刚下马,方立功便迎上来问道:“团座,情况如何?他们肯把那批装备还回来吗?”
要知道,那些美式军械,可是难得的精良物资,正因为如此,楚云飞才会亲自走这一趟。
楚云飞神情轻松,淡淡一笑:“那个苏墨,可是个貔貅,只进不出。
东西到了他手里,想拿回来?难喽!”
方立功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愤然道:“这苏墨算哪根葱,竟敢扣下我们358团的补给?”
“他这是明摆着要挑起摩擦!团座,咱们得去阎长官那儿告他一状!”
楚云飞却神色平静,淡淡地问:“去了又能怎样?”
方立功急了:“可……那批美械咱们就不要了?就这么白白丢了?”
谁不想要那些装备呢?楚云飞心里也馋得紧。
可问题是——要得回来吗?
“我也想拿回来,可人家苏墨压根不松口!”说着,楚云飞便把苏墨那一套说辞原原本本讲给了方立功听。
听完之后,方立功眉头紧锁,半晌说不出话来。
仔细想想……苏墨讲的也不是全无道理。
无论讲理还是动粗,似乎都占不到便宜。
他盯着楚云飞的脸色,见对方毫无怒意,不禁疑惑道:“团座,您这么淡定,难道真打算把这批装备拱手让人?”
楚云飞两手一摊,笑道:“既然拿不回来,不如送得大方些,还能落个人情。”
顿了顿,他又道:“立功兄,今天我去了一趟苏墨的独立团,你猜我看见了什么?”
方立功来了兴趣:“怎么,有啥稀奇?”
楚云飞语气微沉:“别看叫‘营’,实际人数早就超过一千五,整整一个团的规模!”
“一千五百人?!”方立功脱口而出,震惊得倒吸一口凉气,“我的天……这才多久,队伍膨胀成这样?”
他原本以为那独立营顶多五六百人,挂个营号撑场面罢了。
哪想到竟已扩编至此!
“何止是快?”楚云飞叹道,“简直是骇人听闻!更惊人的是,他们还有一个四百多人的全副美械连,炮兵、骑兵样样齐全!”
“最让我吃惊的是,他们的炮火配置,不仅不输我们358团,甚至还要强上几分!”
“而且这支队伍不光装备好,人才也多,指挥官苏墨更是精明能干。”
“这样的部队,谁能挡得住它壮大?”
方立功听得背后发凉,低声喃喃:“短短时间拉起一支装备齐全、战力惊人、组织严密的队伍……这也太可怕了。”
楚云飞点头:“是啊……幸好现在他们是友军。
要是将来在战场上碰上,那才真是头疼。”
说实话,他真不愿与这支独立营为敌。
才一个多月,就发展到这种地步。
再过一年两年,还得了?
得知独立营的真实情况后,方立功和楚云飞皆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让他们震撼的,不只是扩编速度,更是这支队伍的战斗力与组织度——绝非乌合之众,而是真正能打硬仗的铁军。
这才是最令人忌惮的地方。
这一趟新中村根据地之行,楚云飞虽没拿到物资,却看清了一个事实:苏墨,不容小觑。
第二天清晨,新中村根据地。
飞狐岭的一帮山林兄弟被整编为一个步兵连,雷子枫出任连长。
这些人原本就是亡命之徒出身,身手不弱,稍加训练即可投入战斗。
具体操练事宜,交给赵东海和雷子枫即可。
营部办公室里,苏墨正伏案思索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小鬼子一日未除,战斗一日不止!
同时,独立营也必须继续壮大。
这些,都需要他亲自谋划。
咚咚咚——
脚步声由远及近,陈怡推门而入,脸上带着喜色:“营长,刚收到消息,兵工厂造出了第一支m1加兰德步枪,要不要去看看?”
作为独立营后勤部长,兵工厂一向归她直接管理。
首支m1步枪出炉?
这可不是小事!
兵工厂,正是苏墨手中最隐秘也最关键的底牌,是他最大的依仗。
他立刻放下地图,站起身来:“走,马上过去!”
说完便和陈怡一道赶往兵工厂。
与此同时,后院一角。
萧雅找到上官于飞,将一本小册子递过去,轻声道:“上官姐,这是曰本人用的密码本,物归原主。”
这密码本关系到破解曰军密电的关键,
苏墨便让萧雅誊写了一份,以备不时之需。
虽说曰军一旦发现密码泄露,必定会更换新本,
但这些旧本对后续破译仍有极大参考意义,自然不能轻易丢弃。
上官于飞问:“抄好了吗?要是完了,我就带走了。”
萧雅点头:“嗯,已经抄好了……对了,上官姐,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总部?”
上官于飞答道:“我拿到了曰军的密码本和发报机,得尽快回去复命。
哦,你们营长在哪儿?”
她想当面跟苏墨道个别。
萧雅说:“我们营长刚出去没多久。
上官姐,眼看也快到饭点,不如先吃顿午饭,等会儿让营长派人送你回去?”
上官于飞看了看天色,想了想,应了下来:“行吧,那就等等。”
新迈山,兵工厂。
苏墨一到厂里,一位年近五十、鬓角微白的中年人快步迎上来,手里捧着一支崭新的m1加兰德步枪,声音都有些发颤:“营长!成了!咱们自己造出了m1加兰德步枪,您瞧!”
这人名叫曾治文,原是燕京大学机械系的漖园。
战火烧起后,他一路逃难,颠沛流离,直到被苏墨收留,带到了新中村根据地。
那时苏墨不仅给了他一口饭吃,一处安身之地,更让他重新有了用武之地。
后来陈怡在难民中打听懂机械技术的人,曾治文便站了出来,挑起了兵工厂的大梁。
世人都怕收留流民惹麻烦,苏墨却不这么看。
他知道,乱世之中,多少人才藏身于难民之中,像曾治文这样的专家,更是千金难求。
如今,曾治文全面负责兵工厂的生产,设备维护、调试也都由他一手操持。
这份识人之明,不得不让人佩服。
“好!太好了!”
苏墨接过那支m1加兰德步枪,沉甸甸的手感让他心头一热。
他拉动枪栓,上膛,举枪瞄准,试了试动作,满意地点了点头:“手感不错。”
“这枪靠机框导槽带动枪机上的凸起旋转,使两个闭锁突笋卡入位置完成闭锁。
复进时自动推弹上膛,枪机闭合。”
“机框继续前行到位,枪就处于待击状态。
比起同时期的手动步枪,m1加兰德的射速提升了一大截,在战场上能压住对手的火力。”
这可是半自动步枪,性能远超曰军的三八大盖。
曾治文跟着点头:“苏营长说得对,要是能成批造出来,咱们的火力水平就彻底不一样了。”
苏墨握着枪,眼中闪着光:“走,去靶场试试!”
一行人随即来到兵工厂旁的靶场。
苏墨站定,举起m1加兰德,对准三百米外的靶心。
稳住呼吸——
扣动扳机!
砰!
一声脆响划破空旷,远处靶纸正中心赫然多了一个小孔。
正中十环!
他放下枪,轻抚枪身,赞道:“好枪,真是把好枪!”
这款m1加兰德口径7.62毫米,使用八发漏夹供弹,初速865米每秒,枪口动能高达三千六百焦耳,有效射程达七百三十米。
不仅结构可靠、精度出色,拆解清洁方便,还能连续射击,形成压制性火力。
在当时,绝对是顶尖水准的制式步枪。
苏墨转头看向曾治文:“老曾,这枪什么时候能开工量产?部队必须尽快换装!”
曾治文迟疑了一下,低声说道:“可以投产……可眼下有个难题,材料不够。”
“咱们库存有限,撑不起大规模制造。”
原料短缺,确实是块硬骨头。
苏墨沉默片刻,随即拍板:“我知道了,材料的事我来想办法。”
他又巡视了一圈厂房,了解了其他生产情况,便转身离开。
回程路上,风卷着尘土掠过山道。
苏墨转向陈怡说道:“陈怡,你设法去弄些生产原料来。”
陈怡眉头紧锁:“营长,眼下是打仗的时候,造枪用的材料都管得特别严,就算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
确实如此。
战时铁矿、煤这些资源全被划为军用物资,管控极严,市面上几乎找不到。
苏墨沉声道:“那也得想办法,多花点钱没关系,只要能拿到货。”
“还有,你四处打听一下,看有没有熟悉找矿开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