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深,窗外的梧桐叶开始泛黄,在午后阳光下如同镀了一层暖金。又是一个周末。
林长青从书桌前抬起头,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他已经完成了本周的所有学习计划,包括预习、复习和额外的拓展练习。脑海中“星璇”的存在,让他学习效率奇高,但持续的专注依然会带来精神上的些微疲惫。
他放下笔,站起身,准备活动一下身体。目光扫过略显凌乱的家,母亲正在阳台晾晒洗好的衣物,父亲坐在客厅看报,家里安静而平和。
前世的他,在这个年纪,眼里几乎只有自己的世界,对父母的操劳习以为常,甚至偶尔会觉得母亲的唠叨有些烦人。他很少主动关心父母,更别提分担家务。
但现在,看着母亲踮起脚挂衣服时微微吃力的样子,看着父亲阅报时习惯性微锁的眉头,他的心中涌起一阵酸涩与暖流交织的情绪。
他失去过,所以才更懂得珍惜。
他走进客厅,拿起靠在墙角的扫帚和簸箕,开始默默地清扫地板。他的动作不算特别熟练,但很认真,角落里的灰尘、茶几下的碎屑,都被他仔细地清理出来。
母亲晾完衣服走回客厅,看到正在扫地的儿子,明显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绽开惊喜的笑容:“哎哟,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我们家长青知道帮忙干活了?”
她的语气带着调侃,但眼角的笑纹里满是欣慰。
林长青抬起头,笑了笑:“妈,您歇会儿,这点活儿我来就行。”
“好好好,我儿子长大了,懂事了。”母亲乐呵呵地坐到沙发上,看着林长青忙碌的身影,眼神温柔。
扫完地,林长青又去厨房,将父母中午用过的碗筷洗干净,擦干,放入碗柜。水流哗哗,碗碟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些平凡的家务劳动,此刻在他做来,却有一种奇异的安心感。
做完这些,他走到父亲身边坐下。父亲放下报纸,看了他一眼,目光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寻。
“爸,”林长青开口,语气平和而认真,“我们最近学了点宏观经济的基础知识,我在想,未来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比如信息技术、生物科技,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发展机会。”
他没有说得太深奥,只是借用课堂知识作为引子,将一些未来趋势用符合他年龄认知的方式,浅显地表达出来。他提到计算机可能会越来越普及,网络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父亲听着,最初只是随意地听着,渐渐地,眼神变得专注起来。他虽然是普通工人,但也关心时事,儿子说的这些,似乎和报纸上一些前沿报道隐隐契合,而且思路清晰,不像信口开河。
“嗯,有点道理。”父亲难得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可,“不过这些离咱们还远,你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打好基础,把学习搞上去。”
“我知道的,爸。”林长青郑重地点点头,“您放心,我一定会努力,考上最好的大学。”
这是他重生以来,第一次如此明确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目标和决心。
父亲看着他眼中那份不同于往日的沉稳和坚定,心中微微一动,感觉儿子似乎真的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他没有多问,只是伸手拍了拍林长青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母亲在一旁听着父子俩的对话,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儿子不仅变得勤快体贴,学习上也这么有目标,这让她长久以来为儿子学业担忧的心,放下了大半。
“好好好,考个好大学!爸妈相信你!”母亲的声音里充满了喜悦和期盼。
家庭的氛围,因为林长青主动的分担和坦诚的交流,变得前所未有的温馨与和谐。那种被家人需要、被家人信任、以及能够为家人带来慰藉的感觉,一点点修复着林长青前世被生活磨砺得千疮百孔的心灵。
夜晚,林长青例行进行内视。
他惊讶地发现,在经历了白天这份温馨的家庭互动后,他体内的气血流动似乎比以往更加顺畅、蓬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舒畅,连带着精神状态都愈发饱满、澄澈,脑海中那缓缓旋转的“星璇”,光芒似乎也温润了一丝。
他若有所思。
看来,正向的情感回馈,内心的安宁与满足,并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慰藉,似乎对他“天眼通”的稳定与成长,乃至对整个身心状态的优化,都有着某种微妙的、积极的益处。
这并非修炼,却胜似修炼。
身体的锤炼,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固然重要。但心灵的滋养,情感的维系,同样是构筑他强大根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动力源泉。
想通了这一点,林长青的心境变得更加圆融。
他看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感受着家中熟悉的、令人安心的气息。
守护这份温暖,让父母为他骄傲,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重生的核心目标,在此刻变得如此具体,如此鲜活。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模糊的念头,而是化为了推动他不断前行的、最坚实也最温暖的力量。
---
(第十八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