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安的声音极为平静,声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刺史张达猛然抬起头,气喘都一下子止住,脸上带着光芒:“大人,您是说?”
“即刻起,传本官令,立即关闭长湖城所有城门,许进不许出,没有本官的手令,任何人都不准擅开城门,违令者,斩!”
“另外,张大人带城内衙役,前往城外客栈,亲自带人将粮食运来,不得有误。”
张达虽有些不明白钦差大人的意思,但总觉得这些粮商要倒霉了,连忙下去安排。
而另一边,之前那位有过善心的粮商,在屋中来回踱步。
“大人怎么还不动手?现在城内已经饱和了,若在继续下去,恐怕这粮商都开始自己降价了,到那个时候,就压不了太低的价了啊。”
“难道我看错人了吗?”
“可是那日明明已经安排好的。”
一旁的下人胆战心惊的看着自家老爷。
这几日自家老爷似乎变了个人,每天都在屋中计算着什么,甚至动不动就露出着急的神色。
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不是粮价越高越好吗?
而此时,管家匆忙的跑了过来。
“老爷,老爷,不好了。”
这粮商闻言,连忙上前一步,抓着管家:“是不是城中出事了?”
这管家一愣,老爷怎么知道?
“是的老爷,刺史如今下了命令,所有人都不得出城,城门已经关上了啊。”
这脸上的脸上慢慢浮现出一抹喜色。
“来了,终于来了。”
这粮商说完,抓着管家吩咐道:“从现在开始,给我盯死这城门,若官府说朝廷已经运了粮食过来,咱们就降价。”
“先给我一口气降到120文,若有其他粮商或者外地粮商比我们低,就给我降。”
“务必将粮价给我降到80文以下,甚至更低。”
这管家早就知道老爷暗中给一些买不起的百姓送过粮食,现在见他这般模样,大概也能推算出这城中的事老爷早就知道。
于是也不再着急,领命退下。
“钦差大人,不愧是京城的官,果然是好手段啊。”
与此同时,此时张达也携带衙役等人从城外的护卫中接过粮食,缓缓的运向城中。
苏安此时也下令,给朝廷造造声势。
随着朝廷的粮食进入城中,顿时出现了一阵消息。
“朝廷运送粮食来了。”
“官府从今天开始,准备搭设粥棚,百姓可自发前来。”
而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们,听到这消息,眼神中也慢慢散发着一阵生的希望。
消息如野火一般在城中蔓延。
而其他粮商自然也清楚了消息,瞪大眼睛看着他们:“你是说城门关了?”
一名粮商抓着自己的下人,眼睛通红的问道。
“是的老爷,如今城门紧闭,所有人都不让出去,而且有消息称朝廷的赈灾粮已经到了。”
这老爷确认消息之后,抓着下人领子的手微微使劲,刚有说些什么,另一面院内的下人跑来。
“老爷,老爷不好了,城中王家的粮仓,已经降低到120文一斗了。”
这老爷连忙推开下人,重新抓住刚来的这名下人的领子:“你说什么?他家降到120文了?”
这下人颤颤巍巍的点头:“是的老爷,最新的消息传来,这王家一口气降低了30文啊,而且...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外地来的粮商,已经降到110文了。”
听到这消息,这老爷通红的眼睛变得更红,似乎是要吃掉这下人一样。
“滚,都给我滚!”
随即一把松开下人的领子,踹了几脚。
这两名下人匆匆忙忙的退去。
等都离开了之后,这老爷一屁股坐在地上。
明白了,他全想明白了。
这京城来的钦差,不是要跟自己同流合污,而是要吃了自己啊。
刚来到长湖城,就将粮价提升到150文。
这消息流传出去,定然会吸引外地的粮商。
毕竟,谁不想发财?
而本地的粮商,就诸如他们几家,也定然会批量采购低价粮食。
等时机已到,这京城来的钦差大人宣布关闭城门。
哪怕自己联合其他粮商,坚持住粮价。
可是外地来的粮商,他们成本巨大,又有人工和路途的费用,而且最关键的是,粮食是有保质期的。
他们运送过来已经浪费了好几日,城中抬高粮价之时,又过了好几日。
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出手还能挣一点。
若是在晚上一段时间,恐怕会赔个倾家荡产。
而且,钦差带着圣旨来的,若真出什么意外,来硬的又当如何?
“妈的,这京城的人心怎么这么黑?老玩一些阴招!”
说着,这老爷从地上坐了起来,对外喊道:“来人,来人!”
刚被踢了几脚的下人还没走远,俩人相视一眼,纷纷露出无奈的神色,只得重新回去。
老爷看着这两名下人:“给我去城中打探,另外府中的粮食全部开始售卖,给我按100文一斗。”
这两名下人领命之后,匆忙离去。
而经过这老爷的一捣乱,其他粮商也着急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外地来的粮商纷纷坐不住了,开始以90文一斗抛售。
而苏安,自然是在刺史府,端着茶盏,一边品茶一边听着城中的消息。
“这王家,还真是不错,也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配合本官,免得本官在跑一趟了。”
而太子钟云和刺史张达,刚才也在苏安的口中得知的具体的计策。
俩人皆是一脸钦佩之色,看着苏安。
尤其是太子钟云,拱手躬了躬身:“学生,受教了。”
钟云的声音还带着难以置信的神色:“老师之计,环环相扣,直击要害,不仅解决了粮荒,甚至还能大坑一笔这无良的粮商。”
“学生今日方知,做事要换一种思路,多动脑子思索一下,而不是单纯的,下意识的行事。”
钟云觉得这一趟是真不虚此行,在外面见识了这些穷苦的百姓,让他以后变得更勤奋,心中发誓要让所有的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也见到了老师的手段,知道做事要多换一条路想想。
但有人听到这话,就不对劲了啊。
刺史看着此人自称学生,顿时感觉整个计策都不香了。
他作为一城的刺史,自然了解过京城发生过的事。
对于苏安此人,他也有过了解,知道上阳城一事。
所以每次下命令的时候,自己都会照做,因为他想相信能主动去上阳城的人,不会祸害百姓。
但此人的另一个身份,他也知道。
那就是太子太傅。
可面前的人自称是学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