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阁小宴的成功,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其涟漪悄然荡开,逐渐影响着镇北侯府内外的氛围。
对外,那些受邀的女眷归去后,对永宁的赞誉之声渐渐在相熟的圈子里传开,虽不足以立刻扭转所有流言,但至少“镇北侯夫人年轻识浅、不得宠爱、或手段凌厉”这类极端印象得以修正,取而代之的是“年纪虽轻,却处事大方、待人周到”的评语。
对内,这场由永宁独立主导并圆满完成的宴会,则更具实际意义。
府中下人们是最为敏锐的。
他们亲眼见证了这位年轻的女主人如何从最初的沉寂疏离、到因账簿之事初露锋芒、再到如今从容不迫地操持宴会、应对宾客。
整个过程有条不紊,赏罚分明,既显露出不容置疑的权威,又不失体贴下情的气度。
那日参与宴会伺候的下人都得了厚赏,消息传开,自然引得众人羡慕,也更清晰地看到了女主人的手段与宽厚,只要差事办得好,便有实实在在的奖赏。
而那些未曾参与的,做事也愈发仔细起来,心中暗自期盼着下次能得重用。
永宁并未因一场宴会的成功而自满,反而更加勤勉地投入到府务管理中。
她深知,一时的威信并非长久之计,唯有将各项事务理顺、真正掌控局面,方能赢得发自内心的敬服。
她开始更频繁地召见各处管事。不再是简单地听取回禀,而是带着问题去询问,追根究底。
“厨房采买的账目,上月鲜蔬项支出为何比往年同期高出两成,可是市价波动,或是采买品类有变吗?”
“针线房报上来要添补的丝线,为何独独茜红色耗损如此之快,可与各房衣物损耗对得上?”
“后园花木打理的老李头,听闻他家中老妻病重,可曾预支过月钱,病情如何了?”
她问得细,也记得牢。
起初,一些积年的老管事还试图用“历来如此”、“市价如此”、“下人们不小心”等含糊之词搪塞,但在永宁平静却坚持的追问下,往往漏洞百出,只得如实禀报。
几次下来,众人皆知这位夫人年纪虽轻,心思却极细,记忆力又好,且背后有霍忠这等老练之人辅佐,再不敢轻易欺瞒敷衍。
永宁处理事务也愈发显得干练。她并不事必躬亲,而是善于抓大放小。
对于日常用度、人员调配等常规事务,她定下章程,交由霍忠及各位管事依例办理,定期查验即可。
但对于一些积压的难题或新出现的情况,她却能迅速抓住关键,果断裁决。
例如,府中一位管着车马调度的小管事与负责采买的外院管事因车辆使用频繁起过几次争执,互相推诿,影响了办事效率。
永宁得知后,并未各打五十大板,而是将两人唤来,让他们各自陈述缘由及困难,又调阅了近日用车和采买的记录。很快便发现症结在于车辆调配流程不清、且采买时间过于集中。
她当场重新划分了车辆使用权限,规定了提前预约的章程,又调整了采买的时段,轻易化解了矛盾。
两人心服口服,此后办事顺畅了许多。
又例如,她发现府中一些低等仆役,尤其是做些粗重活计的,冬日棉衣甚是单薄陈旧。
她并未声张,只悄悄吩咐霍忠,以“年节犒赏”的名义,给每位仆役都添置了一套厚实的新棉衣棉鞋,并额外拨了一笔小钱,让大厨房每日熬一锅驱寒的姜枣茶供应。
这些举措所费不多,却实实在在地暖了下人们的心。
这些点点滴滴,看似细微,却如同春风化雨,悄然改变着府中众人对永宁的看法。
他们发现,这位夫人并非一味严苛,也并非柔弱可欺。
她明理、公正,甚至还有着不易察觉的仁慈。她立的规矩,是为了让府中事务更顺畅,而非为了彰显权威。
她给的赏赐和关怀,也落到了实处。
于是,渐渐地,永宁发现她走在府中时,遇到的下人行礼时,腰弯得更深了些,眼神中的敬畏之外,也多了一丝真诚的恭敬。
回话时,也少了几分惶恐闪烁,多了几分踏实认真。一些胆大的小丫鬟,甚至敢在她心情好时,笑着回一两句讨巧的话。
一日,永宁路过厨房后院,听见两个粗使婆子在墙角低声闲谈。 “……要说咱们这位夫人,还真是这个!”一个婆子悄声道,似乎竖了竖大拇指,“别看年轻,心里有杆秤!办事明白,也不刻薄咱们下人。”
另一个附和:“就是!比先前,咳,反正如今日子透亮多了,该赏的赏,该罚的罚。上月我儿子病了她还让管家多支了半个月月钱呢……”
“嘘,快别说了,干活干活!”
永宁脚步未停,仿佛未曾听见,唇角却不由自主地微微扬起。
这种来自底层的、朴素的认可,比任何贵妇的恭维都更让她觉得踏实。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立刻心悦诚服。府中盘根错节,总有些自恃资历或别有所图的人,对永宁的崛起心存疑虑甚至暗中抵触。
但永宁并不急于一时,她深知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她只需稳步前行,继续以理服人、以事立威即可。
最大的变化,或许来自管家霍忠。
这位看着霍凛长大、对侯府忠心耿耿的老管家,最初对永宁多是出于身份的恭敬和侯爷命令的服从。
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共事,他眼中的神色渐渐变了。那是一种掺杂着惊讶、赞赏与真正信服的复杂情绪。
他不再事事需要永宁明确指示,许多时候只需一个眼神,便能领会她的意图,并将事情办理得妥妥帖帖。
他会主动将一些棘手的难题呈报上来,并非推卸责任,而是真心想听听她的看法。偶尔,他还会以长辈般的口吻,提点一些府中旧人旧事的渊源忌讳。
“夫人,账房那位刘先生,是侯爷乳母的儿子,能力寻常,但忠心无虞,些微小错,敲打即可,不宜重罚。”
“老夫人,就是侯爷的母亲,生前最喜白梅,所以东院那片梅林,一直保留着。”
这些细微的转变,永宁都感受得到。她知道,自己正在一点点地,真正融入这座府邸,成为它名副其实的女主人。
渐入佳境,获认可。
这条路,她走得谨慎而踏实,每一步都带着汗水与思考,每一步也都收获着成长与回报。
府中的天空,似乎也因这份逐渐凝聚的人心,而显得不再那么阴沉寒冷了。她站在廊下,望着庭院中开始融化的积雪,心想,春天,或许真的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