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暗线
徐远舟布控下的 松懈,如同冰层下悄然涌动的暗流,表面平静,内里却蕴含着改变格局的力量。吴忠友清晰地感受到周遭压力的减轻,但他深知这宝贵的窗口期转瞬即逝。他按照组织的指示,继续以极致的耐心经营着与韩永的关系,如同一位老练的园丁,小心翼翼地浇灌着一株稚嫩的幼苗,期待其未来能开花结果,却绝不揠苗助长。
与此同时,“石窟”内,针对刘秘书的暗线铺设工作,在赵致远的亲自操盘下,紧锣密鼓而又悄无声息地展开了。这是一项精细至极的工程,需要找到那个完美的支点,既能撬动刘秘书的困境,又能确保自身绝对安全。
赵致远将目光投向了古城错综复杂的地下经济网络。他通过梅姐那条隐秘的市井渠道,物色到了一个绝对可靠且与军政界毫无瓜葛的“白手套”——一位在西安城里经营多年、信誉卓着且背景干净的当铺老板,姓邱。此人与梅姐有远亲关系,为人精明却不失底线,对梅姐极为信任,且对国民党统治下的腐败和混乱早已心生不满。
计划周密部署。首先,由梅姐以“远房亲戚遇到急难,需匿名接济,不便露面”为由,将一笔足以缓解刘秘书燃眉之急、却又不会多到引人怀疑的款项(金条),存入邱老板的当铺,并设定了一个只有刘秘书才能凭特定信物,一块半块残缺的古玉,另一半由梅姐保管,和暗语赎取的“死当”。
接着,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被制造出来。刘秘书在一次为副参谋长办理私人事务时,“偶然”听到两位看似不经意的商人在茶馆闲聊,提及城西邱氏当铺的老板最近得了一批“俏货”,价格公道,尤其对急等钱用又爱面子的人,有特殊的“匿名典当”渠道,只需对上一句“南山玉缺待君补”的暗语。
此时,刘秘书正因为高利贷逼债而焦头烂额,闻听此言,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稻草。他虽然将信将疑,但巨大的经济压力迫使他决定冒险一试。他设法找到了那半块与描述相符的、家传的残玉,这条信息已通过其他渠道巧妙暗示给他,他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邱氏当铺。
昏暗的当铺内,邱老板面无表情地接待了他。当刘秘书颤抖着说出“南山玉缺待君补”,并拿出那半块残玉时,邱老板仔细核对后,默默从柜台下取出一个沉甸甸的小布包推到他面前,自始至终,没有多问一句话。
刘秘书紧紧攥着那包救命的金条,感觉像是在做梦。他不敢久留,匆匆离去。这笔突如其来的“横财”,暂时缓解了他的危机,也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奇异而又带着恐惧的种子——他明白,这钱绝非无缘无故,背后定然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他不知道对方是谁,有何目的,但这种“不求即时回报”的帮助,反而让他更加不安,也更加好奇。
几天后,在他处理副参谋长一份无关紧要的日程安排草稿时,他“无意中”将一份关于“下周城防联席会议临时改期,因长官需优先审议‘长庚’修订后之最终执行预案”的废置便签,混入了待销毁的普通文件中。这份便签很快通过刘秘书办公室的勤杂工(已被梅姐发展为外围眼线)之手,传递了出来。
当这份看似微不足道的情报碎片被送到“石窟”时,陆明远和赵致远精神为之一振!
“‘长庚’修订后的最终执行预案!”赵致远低呼,“这说明计划不仅存在,而且已经细化到了最终执行阶段!刘秘书这条 暗线,果然有价值!”
这份情报证实了“长庚计划”的紧迫性,也指明了敌人高层正在加紧推动此事。虽然尚未触及计划核心内容,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这条精心铺设的 暗线,开始显露出其潜在的能量。
陆明远当机立断:“回复‘清溪’,刘秘书这边已有进展,证实‘长庚’进入最终审议。让他继续保持静默,重点观察韩永,但暂不采取进一步行动。同时,通过梅姐给邱老板递话,对刘秘书保持‘静默’,除非他主动联系,否则绝不接触。我们要让这条线沉下去,成为关键时刻的杀手锏。”
暗线的成功初探,让“长安小组”在迷雾中看到了一丝微光。然而,他们也清楚,刘秘书能提供的,很可能只是外围信息和时间节点。要获取“长庚计划”的具体破坏目标、执行部队和起爆时序这些最核心的机密,恐怕仍需另辟蹊径,需要有人能接触到那份存放在“甲字贰号柜”中的绝密文件本身,或者接触到参与最终审议的极少数核心决策者。
这意味着,行动必须向更深处推进。在利用刘秘书这条暗线 获取外围情报的同时,必须寻找机会,让“清溪”或者其他的力量,能够向着秘密的最终堡垒,发起一次决定性的、更为深入的冲击——一次真正的 深潜。
吴忠友接到了新的指令,他明白了组织的战略。他一方面继续维持着与韩永不温不火的关系,积累着可能的未来资源;另一方面,他开始更加留意参谋部内所有可能与“长庚”最终审议相关的蛛丝马迹,比如哪些高级将领的行程异常,机要室是否有特别的文件流转等等。他知道,下一次机会来临时,他必须做好万全准备,进行那决定命运的深潜。而敌人内部的松懈和那条悄然铺设的 暗线,或许将成为他深潜时最重要的氧气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