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偶遇
雨后的西安街道泛着湿漉漉的光,行人匆匆,车马辚辚。江静云抱着一个装着旧书籍的布包,低头快步走着,看似寻常的女学生,心脏却在胸腔里擂鼓般狂跳。方才那个十字路口的短暂接触,像一道冰冷的闪电划破了她试图维持的平静。
那个男人的眼神,温和谦逊下隐藏着一丝难以捕捉的审视。更重要的是,他公文包侧袋露出的皮质笔记本边缘,那个细微的刻痕——一个圆圈内嵌着三道波纹,与她日夜监听的“钟摆”信号记录中,某个偶尔出现的、未经破译的辅助标识图案,几乎一模一样!
这绝不可能是巧合!
她强迫自己保持步伐的稳定,没有回头,没有张望,利用沿街店铺的玻璃窗小心观察身后。没有发现明显的跟踪者,但她不敢有丝毫大意,绕了比平时多一倍的路,确认绝对安全后,才从一处隐蔽的后门回到了“听雨轩”。
“掌柜的!”她一进门,气息还未完全平复,便急切地找到陆明远,将路上的遭遇和自己的发现快速而清晰地汇报了一遍。
陆明远听完,眉头紧紧锁起,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鹰。他示意江静云坐下,亲自给她倒了杯水。
“冷静,静云。把你看到的刻痕图案,尽可能准确地画出来。”他的声音沉稳,带着一种能安定人心的力量。
江静云接过笔,在纸上仔细勾勒出那个圆圈和三道波纹的图案。陆明远拿起纸,仔细端详,脸色愈发凝重。
“这个图案……我似乎在某些缴获的敌伪档案的边角符号里见过,但不确定。你确定和‘钟摆’信号的辅助标识有关?”他看向江静云。
“确定!”江静云用力点头,“虽然出现次数不多,但我记录过三次,形态完全一致。这绝不是民用或商业标记。”
陆明远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一个携带可能与‘钟摆’信号相关标识物品的男人,在街头与你‘偶遇’……这太刻意了。徐远舟手下,什么时候有了这般人物?”他沉吟道,“两种可能。一,这是徐远舟新的试探,他可能怀疑上了你,或者我们小组与电讯活动有关,用这种方式进行确认。二,这不是徐远舟的人。”
“不是徐远舟的人?”江静云一愣。
“嗯。”陆明远目光深邃,“保密局系统庞大,派系复杂。除了徐远舟的行动部门,还有专门的技术侦察部门,甚至可能有更高层直接指挥的特别单位。如果‘钟摆’属于这类部门,那么此人的出现,意味着我们可能引起了更专业、也更危险的对手的注意。”
这个推测让江静云感到一股寒意。一个徐远舟已经让他们焦头烂额,如果再加入更神秘的力量……
“我们必须搞清楚这个人的身份和目的。”陆明远下定决心,“静云,你仔细回忆他的样貌、衣着、口音,所有细节。”
江静云闭目凝神,努力回忆:“中年,约莫四十岁,戴黑框眼镜,脸型偏瘦,皮肤较白,不像外勤人员。穿着灰色中山装,很整洁,公文包是棕色的牛皮。口音……带着点江浙那边的味道,但官话说得不错。撞到我时,他手里还拿着一个用细绳捆扎的纸卷,像是图纸或文件。”
“图纸或文件……”陆明远捕捉到这个细节,“技术部门的人,携带图纸,出现在那个区域……那个十字路口附近,有什么重要的机关或设施吗?”
江静云想了想:“路口往西是几家银行和商号,往东是居民区,往北……好像靠近电话局和邮政所,往南……有一片政府部门的宿舍区。”
“电话局……邮政所……”陆明远若有所思。这些地方,确实是电讯和情报交织的区域。
“万山。”陆明远看向一直守在门口、如同铁塔般的雷万山。
“掌柜的!”雷万山立刻上前。
“你亲自带两个最机灵的兄弟,去那个十字路口附近暗中查访。重点是观察有无符合静云描述特征的中年男人再次出现,或者有无陌生的、带有技术特征的人员在那一带活动。注意,只是观察,绝不打草惊蛇。”
“明白!”雷万山领命,立刻转身去安排。
随后,陆明远又对江静云道:“静云,你暂时减少外出。监听工作不能停,尤其注意‘钟摆’信号在接下来几天的活动有无异常变化。同时,尝试分析以往记录,看这个辅助标识图案出现时,信号本身有没有特殊的功率、频率或编码模式。”
“是!”江静云点头,她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接下来的两天,“听雨轩”内外弥漫着一种不同以往的紧张气氛。雷万山的人像幽灵一样在那片区域游弋,却一无所获。那个神秘男子如同人间蒸发,再未出现。而“钟摆”信号依旧按照其固有的规律活动,并未因这次“偶遇”而产生明显波动。
这种平静,反而让人更加不安。
陆明远没有放松警惕,他判断,对方要么是完成了试探暂时蛰伏,要么就是在酝酿更大的动作。他加紧了对“沉舟”那条线的推进,希望尽快从城防工兵指挥部打开缺口,这才是小组当前的核心目标。
然而,就在第三天下午,江静云在整理监听记录时,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她在回溯更早的录音时,注意到在“偶遇”发生前大约一小时,“钟摆”信号曾有过一次极其短暂、功率骤降的发射,持续时间不足一秒,几乎被她忽略。而这次发射的方位,根据她之前的三角定位估算,似乎……就在那个十字路口附近!
这个发现让她汗毛倒竖!难道那次“偶遇”,根本就是对方利用便携设备进行的一次精确定位后的“确认”?
她立刻将这个情况汇报给陆明远。
陆明远听完,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如此看来,对方的技术手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先进。他们可能已经通过之前的信号活动,大致锁定了我们某个旧据点或发报区域,那次‘偶遇’,是针对静云你个人的一次身份确认和近距离信号特征采集!”
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么江静云的身份已经暴露至少一半,而且小组的电台特征也可能被对方记录在案!
“我们必须立刻调整!”陆明远当机立断,“静云,你使用的备用据点全部废弃,立刻转移至‘深渊’级安全屋。发报计划全部暂停,等待进一步指令。你个人的伪装身份也需要更换。”
“明白!”江静云感到一阵后怕,同时也为敌人的狡猾和专业感到心惊。
就在陆明远紧急部署应对措施,全力消除“偶遇”带来的潜在风险时,雷万山那边却传来了一个与当前危机看似无关、却同样引人注目的消息。
他手下一个在火车站蹲守的兄弟报告,最近几天,有一个穿着体面、学者模样的人,多次在站台徘徊,似乎是在接人,但接的火车班次都不对。此人行为有些古怪,不像是寻常接站,倒像是在观察什么。而根据描述,此人的外貌特征,与江静云遇到的男子有五六分相似,只是衣着和佩戴的眼镜略有不同。
火车站?学者模样?观察?
陆明远接到这个消息,心中疑窦丛生。这个神秘男子,他的活动范围似乎并不局限于电讯相关区域。他在火车站的出现,又意味着什么?是同一个人的不同伪装,还是另一个需要警觉的对象?
“偶遇”带来的迷雾尚未散去,新的疑云又已悄然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