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这时,一个略显油滑的声音插了进来:“李主任,且慢。”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四个口袋干部服、梳着油亮分头、腋下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不知何时出现在了人群外围,正笑眯眯地看着那台脱粒机,眼神里闪烁着精明的光。
是机械厂生产科的马科长!
他怎么来了?
李爱华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但还是客气地打招呼:“马科长?什么风把您吹到我们这小街道来了?”
马科长打着哈哈,挤进人群,目光始终没离开那台脱粒机:“哈哈,路过,听说这边出了个新鲜玩意儿,能提高生产效率,就过来学习学习嘛。我们搞生产的,要对一切新技术保持敏感嘛!”
他说得冠冕堂皇,然后径直走到脱粒机前,上下打量,甚至还伸手摸了摸,仿佛在检查什么,嘴里啧啧称赞:“嗯,不错不错,构思巧妙,因陋就简,很符合当下勤俭节约、技术革新的精神嘛!”
忽然,他话锋一转,看向李爱华和林向阳,脸上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笑容:“李主任,这小同志是叫林向阳吧?听说很爱钻研。不过啊,这种简易农机具的改良,最终还是需要我们正规工厂来支持和推广,才能保证质量和产量嘛。”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提高了一些,对着周围的居民们说道:“大家放心!我们机械厂已经注意到了玉米脱粒难的问题,并且呢,早就组织了技术力量进行攻关!林向阳小同志这个想法很好,很受启发啊,也证明了我们厂技术攻关方向的正确性!接下来,我们厂会尽快拿出成熟的设计图纸,组织生产一批高质量的脱粒机,供应给大家!一定会比这个更结实、更好用!”
一番话,颠倒黑白,轻描淡写地就将林向阳的发明创造,归结为受了他们厂“技术攻关”的“启发”,甚至暗示林向阳这个只是粗糙的仿制品,他们厂的才是“正式版”!
这是赤裸裸的冒功!不仅要抢走发明权,还要彻底抹杀林向阳的贡献!
人群安静了一下,有些不明所以的居民开始交头接耳:“原来是厂里早就研究的啊?”
“我说呢,一个孩子哪能想出这个……”
“还是工厂做的肯定更好……”
王翠花立刻来了精神,尖声道:“就是!一个毛孩子瞎捣鼓的东西哪能跟厂里比的?马科长,你们厂可得快点做出来!”
李爱华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她岂能看不出马科长的伎俩?
这分明是看中了这项发明的政治资本和潜在好处,想来摘桃子!
林卫国气得拳头紧握,眼睛喷火,就要冲上去理论:“你胡说!明明是我大哥……”
林向阳一把拉住了冲动的弟弟。
他心中同样怒火升腾,但脸上却异常平静。
他早就从人物设定里知道这位马科长是个什么货色,只是没想到对方如此迫不及待、吃相如此难看!
硬顶没有用,对方顶着工厂科长的名头,在普通居民眼里有着天然的话语权优势。
必须用事实打脸!
就在李爱华准备开口驳斥时,林向阳抢先一步站了出来,他脸上甚至带着一丝少年人的“腼腆”和“好学”:
“马科长说得对,工厂做的肯定更好。我就是自己瞎琢磨着玩的,没想到真的能做成。正好马科长您是专家,能不能请您现场指导一下,看看我这个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比如这个齿轮比,是不是再调整一下能更省力?还有这个出粒口的角度,怎么样才能让玉米粒一点都不飞溅?”
他语气诚恳,姿态放得极低,完全像一个虚心求教的学生。
马科长被这突如其来的“请教”弄得一愣,他哪里懂什么齿轮比和出粒口角度?
他刚才那番话完全是信口开河,只想把功劳揽过去再说。
他支吾着:“这个……具体的技术细节,还需要我们厂里的工程师……”
林向阳却不给他搪塞的机会,立刻转向围观的邻居们,尤其是其中几位平时也喜欢鼓捣点东西的大爷,大声说道:“各位叔叔伯伯,婶婶阿姨,马科长太忙了,咱们就不耽误他太多时间。其实这东西原理挺简单的,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我现在就把它拆开,大家一看就明白!以后谁家想自己做,照着样子来就行,一点也不难!”
说着,他根本不给马科长反应的时间,拿起旁边的工具,咔咔几下,极其熟练地将那台脱粒机的主要部件——滚筒、凹板、齿轮组、框架——快速拆解开来,然后一件件地展示给众人看!
“大家看,这是带齿的滚筒,玉米棒子从这儿进去,就被它卡住带着转……”
“这是凹板,上面也有齿,和滚筒之间的缝隙刚好卡住玉米棒子,一转一挤,粒就下来了……”
“这几个齿轮是换力的,摇起来轻松……”
“这框架是木头的,结实就行……”
他讲解得清晰直白,结合实物,就算是完全不懂机械的人,也能一眼看明白其中的巧妙和工作原理!
这一刻,根本不需要任何争论!
谁是真正的创造者,谁真正懂这项技术,一目了然!
居民们看着那被拆开的、结构清晰简单的零件,又看看讲解得头头是道的林向阳,再看看旁边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完全插不上话的马科长,顿时恍然大悟!
“哦!原来是这样!真巧妙!”
“向阳讲得真清楚!我好像都会做了!”
“啧,人家孩子自己发明自己做的,讲得明明白白,某些人还好意思说是厂里研究的……”
“就是,想抢功吃相也别太难看……”
议论的风向瞬间逆转!
马科长站在一旁,脸皮涨得发紫,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没想到林向阳会用这种方式,当场拆台,让他这个“科长”下不来台!
李爱华主任见状,心中暗爽,脸上却板了起来,严肃地对马科长说:“马科长,看来你们厂的技术攻关,进度还得加快啊!向阳这孩子也是热心,愿意把技术分享出来,造福街坊邻里。我看啊,这推广的事情,就不劳烦贵厂大驾了,我们街道自己组织学习制作就行!毕竟,时间不等人,秋收任务紧啊!”
她的话软中带硬,彻底堵死了马科长冒功的可能。
马科长气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在众人鄙夷和嘲笑的目光中,只能干笑两声,夹着公文包,灰溜溜地挤出了人群,连句场面话都没留下。
“呸!什么玩意儿!”有人对着他的背影啐了一口。
一场冒功闹剧,以马科长的彻底失败和林向阳的完胜而告终。
“好了好了,大家静一静!”李爱华高声说道,“向阳已经给大家做了最好的示范!现在,愿意学的,手脚麻利的,留下来!让向阳现场教!咱们争取今天就把第一台‘大杂院牌’脱粒机做出来!”
居民们欢呼一声,立刻有七八个手巧的汉子和大婶留了下来,围着林向阳和那堆零件,兴致勃勃地开始学习。
林向阳毫不藏私,耐心地讲解着要点,指导着操作。
【能量:0.48\/10】……虽然身体疲惫,但看着大家热情的笑脸和即将解决的问题,他感觉能量都在缓慢回升。
很快,在大伙儿的齐心协力下,利用林向阳提供的核心零件和现找的材料,第二台、第三台脱粒机也被仿制出来!
虽然做工粗糙,但都能正常使用!
“金色雨”开始在不同的角落落下,欢声笑语取代了以往的疲惫抱怨。
林向阳,这个名字再次成为大杂院热议的焦点,这一次,是带着实实在在的感激和敬佩。
然而,在人群之外,没有人注意到,西厢房的门帘悄然落下。
屋内的阴影里,钱叔坐在凳子上,面前的小桌上,摊放着几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和看似无意义的线条。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一张纸的角落,重复勾勒着一个简易的齿轮图形,眼神空洞地望着墙壁,仿佛在聆听着窗外的热闹,又仿佛在计算着什么完全无关的事情。
他的嘴角,似乎向下撇了一下,形成一个极其冷漠的弧度。
【能量:0.49\/10】
技术的微光能照亮庭院,能打退明枪,却似乎照不透某些人心底的幽暗算计。
玉米脱粒机的成功推广,如同金色的波浪,带来了喜悦与便捷,但这波浪之下,是否也悄然涌动着新的、更为复杂的暗流?
马科长真的会就此罢休吗?
而那个始终沉默的窥视者,他笔下那些诡异的符号,又究竟代表着什么?
林向阳看着欢腾的人群,喜悦之余,那股自钱叔离去后便萦绕心头的寒意,似乎随着窗外秋风的渐起,又浓重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