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陈慧娘半抱着一个人,那人头发凌乱,手脚衣服被扯得乱七八糟,手脚的大块淤青异常明显。
“还愣什么?过来帮忙。”
唐一乐帮忙将那人扶进陈慧娘的房间。
只见那人低着头,乌黑的头发遮住了脸,只听见低低的吸鼻子的声音。
“去厨房烧点热水来。”陈慧娘对唐一乐说。
唐一乐烧着水,看那人有点像黄兰。怎么成这副模样?
她端水到门口听见陈慧娘安慰黄兰。
“这两个老货怎能如此待你!”
久久没听见黄兰的声音。
“你干脆回娘家算了,这样被磋磨,什么时候是个头!”
“阿娘,水来了。”唐一乐推门进去。
黄兰的头发已经被陈慧娘梳理好,这会看见娇俏苍白的脸挂满了泪水。
好像在无声控诉着什么。
“你出去做饭。”陈慧娘不想黄兰尴尬。况且,在她心里,女儿还小,不适合参与这种话题。
唐一乐乖乖去做饭。其实,加上她娘那几句话,她也猜得差不多。
黄兰的公公好色,应该是忍不住对儿媳出手了,婆婆大概因为这事狠狠地打黄兰。
这都是什么家庭?细思极恐。
黄兰这大好的年华算是折在这了。
陈慧娘因为这两年唐才基的失踪也和寡妇差不多,特别能同情黄兰。
记忆中黄兰每次被打都是来陈慧娘。
也许是因为陈慧娘也有被骚扰的经历,她们有共同语言。
唐一乐这天累得很,随便做了两三个菜。她和满娃在外边吃,陈慧娘陪着黄兰在房间里吃。
唐一乐今晚带满娃厨房打地铺,因为黄兰要今晚住她家。
唐一乐有点奇怪,以前那么多次都没过夜,看来这次更严重。
第二天,听见打开栅栏门的声音,是黄兰,她趁着天还未大亮出去。
不能在陈慧娘家待太久,被老太婆知道她来这里,是会来这里发癫的。
一家人吃午饭的时候,刘二伯来了。
“哟,吃饱没,我来看看你家房子要怎么修。”
刘二伯进门打了声招呼就爬着他带来的梯子上房顶。
待娘仨吃完午饭,他也检查完。
“要铺瓦吗?”刘二伯收起梯子。
“瓦片怎么算?”唐一乐拿了张椅子给刘二伯坐。
“也不贵,二十文一平米。”刘二伯接过椅子坐下。
“我们家连厨房要多少钱?”唐一乐不懂这个只能请教。
“你们家大概有一百平,需要二两银子。”
“包括人工费吗?”她得问清楚,他们家现在没几个钱了。
不过这个瓦必须盖,接下来是这里的雨季,茅草屋顶不了几天。
“乐儿,咱没有钱了。”陈慧娘在旁边提醒她。
“不是还有六两?”唐一乐小声问她。
陈慧娘摇摇头,对刘二伯说:“她二伯,你看看铺个厚点的茅草需要多少钱?”
刘二伯看了唐一乐一眼,又瞄瞄陈慧娘。这家谁说了算?
唐一乐摇摇头。
“房顶的茅草都太薄,茅草质量也差,需要全部换新的。”
“茅草的话七文钱一平米,七百文就行。”
“就茅草吧。”陈慧娘拍板。
“多久能做好?”唐一乐问。
茅草就茅草,反正以后是要盖大房子的,先应付这段时间。
“这个简单,我找个人一起,茅草也是别人做好的,直接买回来,搭上去即可。”
“这样,两天应该可以完工。”
“那您尽快,我怕这两天还有雨。”唐一乐递了一串荔枝给他,“刚摘的。”
早上巡山时,唐一乐又摘了一些荔枝,她有点愁,最多再过十天左右,就到荔枝的集体成熟期。
她现在还没有找到买家,难道自己摘去卖?
这么多,又累又不划算。
“哎哟,这个果子确实好吃,你二伯母可爱吃了。”说完没吃,揣兜里。
自家婆娘好这口,留着带回去给她。
“您吃呀。”
唐一乐看刘二伯这样,突然觉得,人和人是有区别的。刘二伯有个好吃的都想着二伯母。
二伯和二伯母成亲十几年,相亲相爱。成亲第二年就有了个可爱的儿子,不幸的是,孩子三岁那年溺水去世了,自此两人再无生养。
“你二伯母爱吃,留给她吃。”刘二伯脸上有点可疑的红晕。
“没事,多着呢。你吃你吃。”陈慧娘拿绳子打包了几串。
刘二伯有点不好意思地带着荔枝回家。
心想,他们家屋顶肯定往最好了做。
“阿娘,您说吧。”唐一乐耐人寻味地看着陈慧娘。
说好了盖瓦片的,临到头又改成茅草,什么原因?
不会是……
“我把钱借给黄兰。”陈慧娘觉得自己实在做大好事,“她说她不想待在那个家了。”
“然后呢?”唐一乐笑着看她。
“我就跟她说,叫她公公写休书。但是她公公肯定不会同意的。我就教她,给点钱他们,让他们写。”
“您借了多少给她?”唐一乐不反对她做好事。
“五两。”
“五两?”做好事也得有个分寸啊,剩下不到一两银子,他们又准备喝西北风了?
“她只开口借二两,我给她五两。”陈慧娘不敢看唐一乐。
“我们要努力赚钱了!”唐一乐没有办法,不借都借了,还能怎么办?况且黄兰也确实可怜,如果五两能让她脱离苦海,也是大功德。
“不过,阿娘,您给钱她带回去了?”
“是啊。”借钱给人家还不给人家拿?
“您觉得她自己保得住那钱?”唐一乐意味深长地看着陈慧娘。
“我怎么没想到!”陈慧娘一拍大腿,知道黄兰有钱,那两个老不死的不得打到她吐出来为止?
陈慧娘那个后悔啊。
“阿娘,要更加努力赚钱了。”唐一乐恨不得分身。
“我的手也快好了,开始做点编织小玩意。”陈慧娘见唐一乐没有特别反对,很安心,女儿是和她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
“您悠着点。”唐一乐提醒她,上次偷偷干活伤口裂开不懂她忘了没。
“晓得的。”
“阿娘,我得上镇上看看有没有人愿意收购荔枝。”唐一乐提出她的担心。
荔枝熟过头的话就没有那股子鲜美,那时,更卖不了高价。
及时采摘的前提是要找到销路,有人帮卖是最好的。
如果单靠自己摘自己卖,不是长久之计。
“我也要去!”满娃正在喂兔子,听到“去”,马上飞过来。
这时,外面传来敲打栅栏门的声音。
“开门!开门!”
听声音,来者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