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大哥家里的风波,时间滑向了深冬。
首都的空气凛冽干燥,让人怀念起家乡湿润温暖的冬天。
肖芷涵和顾言洲商量着,准备趁学校放寒假,回老家过年。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张桂芬的热烈响应。
她早就想家了。
在首都的这段日子,虽然儿媳孝顺,亲家也算客气,但她总感觉自己像一棵被移植的树,根扎不进这片繁华的土地。
张桂芬还是想念家属院里的老姐妹,想念那个一砖一瓦都熟悉的小院子。
他们很快就买好了返乡的火车票,准备带上首都的各种特产,风风光光地回家去。
临走前几天,肖芷涵却一头扎进了学校的图书馆。
她没有去看文学名着,也没有去翻阅最新的期刊。
肖芷涵的身影,出现在了图书馆最冷僻的角落,农业科技阅览区。
书架上落满了灰尘,显然平日里鲜有人问津。
但对肖芷涵来说,这里却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她心里有一个大胆的计划,这个计划从她看到大哥家里的矛盾,看到婆婆在首都的局促时,就已经开始萌芽。
肖芷涵想利用这个假期,利用自己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和眼光,带领外婆家和村里的人,一起走上一条致富的道路。
她不希望自己的亲人,再因为贫穷而卑微,再因为没有见识而被别人看轻。
肖芷涵翻阅着一本本厚重的农业书籍,从土壤分析到作物改良,从病虫害防治到市场营销。
她的手指划过泛黄的书页,脑海中在构建着一个清晰的蓝图。
她知道家乡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也知道村民们习惯种植的作物。
但她更知道,那些传统作物的产量低,经济效益差,无法让大家真正富裕起来。
她要找的,是一种适合当地生长,又能迎合未来市场需求的新型经济作物。
她的目光,最终锁定在了一种名为金银花的药材上。
肖芷涵记得,在几十年后,这种药材因为其广泛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价格一路飙升,成了真正的金色银花。
而家乡后山那片贫瘠的坡地,恰好是种植金银花的绝佳地点。
除了金银花,她还研究了林下养殖的可行性。
利用山林资源,养殖土鸡和山羊,这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肖芷涵把自己的想法,一条条地记录在笔记本上,每一个环节都做了详细的规划。
从种苗的引进,到技术的培训,再到产品的收购和销售渠道的建立。
这不仅仅是一个空想,而是一份详尽、科学,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商业计划书。
顾言洲来图书馆接她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
他的妻子,正坐在堆积如山的书籍后面,聚精会神地写着什么。
窗外的夕阳透过玻璃,洒在她的侧脸上,给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光。
那一刻,顾言洲觉得,自己的妻子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光芒,由智慧和自信构成,让人无法移开视线。
他没有打扰她,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
直到肖芷涵写完最后一个字,伸了个懒腰,才发现了他。
“你什么时候来的?”肖芷涵有些惊喜地问。
“来了一会儿了。”顾言洲走过去,拿起她的笔记本,“在写什么,这么入神?”
肖芷涵把自己的计划,详细地跟他讲了一遍。
她原本还有些担心,顾言洲会觉得她异想天开。
没想到,顾言洲听完后,不仅没有质疑,反而露出了赞赏和支持的神色。
“这个想法很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钱给物,都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只有让大家自己掌握了致富的本领,才是长久之计。”
顾言洲的话,让肖芷涵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这个男人,永远都能理解她,支持她。
“我只是担心,村里的人思想保守,不一定能接受这些新东西。”肖芷涵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事在人为。”顾言洲握住她的手,“只要我们拿出诚意,做出样子,他们会相信的。”
“到时候,我陪你一起去说服他们。”
他的话,给了肖芷涵无穷的信心和力量。
带着这份精心准备的计划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火车哐当哐当地向前行驶,窗外的风景飞速倒退。
车厢里充满了嘈杂的声音,和食物混合在一起的气味。
张桂芬却没有不适,反而显得兴致勃勃。
她拉着肖芷涵,不停地讲着家属院里的趣事,讲着赵秀莲家的胖小子,讲着周红家的双胞胎。
肖芷涵微笑着听着,时不时地回应几句。
她能感觉到,婆婆是真的放松了下来。
回家的路,对她而言,就是从紧绷的状态,回归到最舒适的状态。
经过一天一夜的颠簸,他们终于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小县城。
肖芷涵的外婆和舅舅,早就赶着牛车,在车站外面等着了。
看到他们大包小包地从车站里出来,舅舅立刻热情地迎了上去,接过了他们手里的行李。
“哎呀,可算回来了!”外婆拉着肖芷含的手,上下打量着,眼眶有些湿润,“在外面受苦了吧?看你都瘦了。”
“外婆,我没瘦,我好着呢。”肖芷涵抱着外婆的胳膊撒娇。
“这是言洲吧?长得真俊!”外婆又拉过顾言洲,笑得合不拢嘴。
顾言洲有些不好意思地喊了声外婆。
“这是我妈。”他又向外婆介绍了张桂芬。
两个老人一见面,就亲热地拉着手,聊了起来。
牛车在乡间的小路上,慢悠悠地走着。
路边的田野里,冬小麦已经长出了一层新绿。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
这熟悉的一切,让肖芷涵感到无比的亲切和安宁。
回到外婆家,舅妈已经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
热气腾腾的炖鸡,香喷喷的红烧肉,还有刚从地里拔出来的新鲜蔬菜。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饭,聊着天,气氛温馨融洽。
吃完饭,肖芷涵把带来的礼物,一一分给了大家。
有给外婆买的保暖棉衣,有给舅舅买的好酒,还有给表弟表妹们买的糖果和新文具。
看着家人们脸上开心的笑容,肖芷涵觉得,这才是生活最真实的样子。
晚上,等表弟表妹们都睡下了,肖芷涵才把自己的计划拿了出来。
她把那本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放到了桌子上。
“外婆,舅舅,我想跟你们商量个事。”
她的表情很严肃。
外婆和舅舅看出了她的郑重,也都收起了笑容,认真地听着。
肖芷涵从家乡的现状说起,说到大家守着土地,却过着穷日子的困境。
然后,她话锋一转,开始介绍自己构想的那个致富计划。
她把金银花的市场前景,林下养殖的科学依据,都讲得清清楚楚。
她还把自己做的成本和利润分析,一条条地念给他们听。
舅舅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一辈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却从来没有想过,地还可以这么种,钱还可以这么赚。
他有些心动,但更多的是怀疑。
“芷涵啊,你说的这些,听着是挺好。”舅舅挠了挠头,有些犹豫,“可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种粮食的,这突然改种什么药材,还养鸡养羊的,万一要是赔了,那我们一家人可就得喝西北风了。”
他的顾虑,代表了大多数农民最朴素的想法。
他们害怕改变,更害怕风险。
肖芷涵没有急着反驳。
她知道,光靠说,是无法让他们信服的。
“舅舅,我知道你的担心。”肖芷涵说,“所以,我没想让大家一下子都跟着干。”
“我想先在咱们家后山那块坡地上,做个试验。”
“种苗和技术的钱,我来出。活,我们一家人一起干。”
“要是今年年底,这块试验田能挣到钱,那明年,我们再带着村里的人一起干。”
“要是赔了,那所有的损失,也都由我一个人承担,绝不连累大家。”
她的话,说得斩钉截铁,充满了魄力。
舅舅愣住了。
他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外甥女,竟然有这么大的决心和担当。
外婆在一旁,一直没有说话。
她看着自己的外孙女,眼神里充满了欣赏和骄傲。
“就按芷涵说的办!”外婆一拍桌子,做了决定。
“我们家芷涵,是读过大学的人,有见识。她说能行,那就一定能行!”
“老大,你一个大男人,还没个女娃子有魄力!”
外婆发了话,舅舅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顾言洲也在一旁适时地补充道:“舅舅,你放心。这件事,我和芷涵都仔细研究过,是有科学依据的。而且,销路的问题,我也已经联系了首都的一些单位,到时候他们可以直接来村里收购,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顾言洲的军人身份,和他沉稳的语气,给了舅舅一颗定心丸。
“那就试试吧。”舅舅终于点了点头。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肖芷涵一家人,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中。
顾言洲负责联系种苗和采购工具。
肖芷涵则负责给舅舅和村里几个胆子大的年轻人,进行技术培训。
她把书本上的知识,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大家听。
从如何整地,到如何育苗,再到如何施肥和剪枝,每一个步骤都讲得清清楚楚。
她还亲自带着大家,到后山那片坡地上去实践。
冬日的阳光下,后山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肖芷涵穿着朴素的棉袄,头上包着头巾,和大家一起挥着锄头,翻着土地。
她的脸上,沾着泥土,额头上,渗着汗水。
但她的眼睛,却亮得惊人。
那是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光芒。
村里的人,一开始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他们看着这个从城里回来的金凤凰,竟然像个泥腿子一样,在山坡上刨地,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渐渐地,他们被肖芷涵的认真和执着所打动。
他们看到,那片原本荒芜的坡地,在他们的打理下,一天一个样。
他们也开始相信,这个女娃子,可能真的能带着他们,干出一番名堂来。
希望的种子,就这样,被悄悄地播撒在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等待着,在来年的春天,生根、发芽,开出最灿烂的花。
肖芷涵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满足和期待。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但她不怕。
因为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她的身边,有爱她的家人,有支持她的丈夫,还有一群淳朴善良的乡亲。
她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