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 卡桑加·新生之地。
当最后一支商队的皮卡车碾过新修的夯土路,驶入卡桑加镇界碑时,镇口了望塔上的哨兵吹响了长长的铜号角。夕阳将这座小镇染成金红色,炊烟从密密麻麻的铁皮屋顶升起,空气中混杂着烤木薯的焦香、柴油味和雨后泥土的腥气。
这里不再是那个饱经战火蹂躏的偏远小镇了。
【小镇新貌】
人口与生机。
镇中心广场上挤满了超过两千人。穿着褪色联合国难民署t恤的妇女在新建的公共水井边排队,水桶碰撞声和孩子的嬉闹声混杂在一起;几个戴眼镜的“知识分子”(前政府职员)正用石灰粉在空地上划出足球场线;甚至出现了两家挂着招牌的店铺:“和平咖啡馆”(卖速溶咖啡和棕榈酒)和“希望修理铺”(专修枪支和收音机)。
防御工事。
小镇外围竖起了两层防御:
· 第一层:三米高的土坯围墙,嵌满碎玻璃和倒刺铁丝网,每隔百米有一座机枪塔。
· 第二层:内部街垒由沙袋和报废车辆构成,地下掩体网络连通主要建筑。
【军事力量】
季博达站在教堂钟楼顶层,俯瞰着他的王国。下方广场上,民兵正在进行晚点名:
卡桑加民兵加强营(实际达团级规模)。
· 总兵力:1027人(含后勤、医疗及童子军)。
莉莎递上花名册:“营长,今天又收了27个逃兵,都说是从帕帕那边跑过来的。”
季博达没接名册,目光扫过广场边缘——那里蹲着十几个新兵,正笨拙地练习拆装AK-47,旁边堆着像柴火捆似的步枪。
【夜晚的卡桑加】
发电机轰鸣起来,几盏探照灯将广场照得雪亮。季博达站在弹药箱垒成的讲台上,脚下踩着缴获的第七营军旗。
“我们死了很多人!” 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炸响,“但到手的金矿和盐矿能养活六千人!帕帕想抢走它,就像野狗想从狮子嘴里偷肉!”
民兵们举起步枪嘶吼,枪刺在灯光下结成一片钢铁荆棘。
“明天会有更多敌人来!政府军、叛军、甚至连联合国都可能来抢!” 他猛地挥手,“但卡桑加只会越来越强!因为这里没有酋长、没有总统、只有拿枪的规矩——”
“谁想夺走我们的面包,就把子弹塞进他们喉咙!”
狂欢持续到深夜。配给站额外发放了双份的肉干和甘蔗酒。
卡桑加这头战争巨兽,正在刚果的泥沼中茁壮成长。
卡桑加营地·指挥中心。
胜利的狂欢早已散去,留下的是一片混乱的泥沼。卡桑加营地像个被塞爆的沙丁鱼罐头,到处是扎堆的士兵、堆积的缴获武器和无所适从的新面孔。临时征用的文员莉莎,这个曾经对季博达充满热忱的姑娘,此刻正对着一摞摞花名册和物资清单抓狂,钢笔水晕开了她眼下的乌青。
“长官!三连的人把四连的弹药领走了!” “二连那些新来的‘土匪转正兵’和一连的老兵在食堂打起来了!” “医疗帐篷挤爆了,丧彪连长的人坚持要把‘第七营的荣耀伤疤’露在外面!”
报告声此起彼伏,莉莎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
季博达站在指挥帐篷门口,看着这片混乱的景象,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半耳、狂龙、丧彪、老鼠、玛蒂娜——他手下的几头猛虎都回来了,却也带回了各自为政的部队和一大堆麻烦。
【混乱的现状】
· 人员冗杂,编制混乱:
· 一连(半耳):原有的精锐老兵损失惨重,补充进来的多是战斗经验较少的新兵,士气有些低落。
· 二连(狂龙):除了原有人马,还吸纳了不少路上“劝降”或抓来的散兵游勇,纪律涣散,匪气十足。
· 三连(丧彪):伤亡最重,活下来的都是身经百战但也杀红了眼的悍卒,看不起其他连队,抱团严重。
· 四连(老鼠):原本作为预备队相对完整,但现在要承担繁重的营地警戒和物资管理任务,人手捉襟见肘。
· 玛蒂娜带回的200多人:成分复杂,有被解救的村民,有投诚的叛军,还有慕名而来的部落青年,军事素质参差不齐,忠诚度存疑。
· 新报名参军者:每日都有,多为想混口饭吃的贫民,几乎无任何军事基础。
· 装备五花八门,后勤噩梦:
· 武器来源繁杂,从崭新的AK-12到老掉牙的李-恩菲尔德,口径多达五六种。
· 弹药补给极其困难,经常出现有枪无弹或者弹药不匹配的情况。
· 缴获的车辆、重武器缺乏专业人手维护,很多处于趴窝状态。
· 医疗物资、食品、被服分配不均,争吵和抢夺事件频发。
“够了!” 季博达的声音不大,却让嘈杂的帐篷瞬间安静下来。“一群乌合之众,打不了硬仗。莉莎!”
年轻文员一个激灵站直:“在,长官!”
“把所有的花名册、物资清单,全部搬到我这里。从现在起,卡桑加民兵加强营,进行彻底整编!”
他目光扫过几位连长:“半耳、狂龙、丧彪、老鼠、玛蒂娜,你们五个,立刻过来。我们没时间庆祝了,要想活下去,就得先把我们自己拧成一股绳!”
整编的序幕,就在这片胜利后的混乱与喧嚣中,正式拉开。接下来的,将是更为繁琐却也至关重要的重组与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