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郡惨败的消息,很快伴随着各种细节传扬开来。
在各方势力的探子眼中,这场战事的过程清晰无疑:泰山应昭轻敌冒进,青州臧霸仓促应战,凭借地利设伏,苦战一番,侥幸击退来犯之敌。青州军自身也伤亡颇重,表现出的战斗力“不过如此”,战后更是无力扩大战果,只能龟缩边境,舔舐伤口。
兖州牧刘岱闻报,先是对应昭的无能暴跳如雷,旋即又冷笑起来:“臧霸虽勇,不过一莽夫。刘备竟要靠此等险计方能勉强退敌,可见其麾下无人,兵力捉襟见肘!哼,且容你再苟延残喘些时日!”他自觉摸清了刘备的底细,暂时放下心来,转而开始琢磨如何进一步压制愈发不听话的曹操。
徐州牧陶谦得知战况,抚须沉吟:“刘玄德竟赢得如此艰难?看来东莱之乱确非空穴来风。其境内部族豪强林立,终究是其心腹大患。”他对自己果断出兵夺取沛国的决策更加得意,将心思更多地转向如何消化沛国,以及应对豫州可能的变化。
冀州邺城,正与公孙瓒进行残酷拉锯战的袁绍,接到幕僚汇报,只是轻蔑地哼了一声:“跳梁小丑,互相撕咬罢了。刘备果无大志,只知守户。待我灭了公孙瓒,幽冀青徐,皆可传檄而定!”他彻底将青州抛诸脑后,集中全部精力对付北方的死敌。
甚至长安的董卓,得知刘备“惨胜”的消息后,也只是对李儒哂笑:“看来这刘备,运气快用完了。也好,让他拖着刘岱、陶谦。文优,咱们还是想想怎么给袁本初和袁公路再加把火!”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向了冀州那场规模空前、决定北方霸权的决战,以及豫州那乱麻般的局势。青州,这个刚刚经历了“内乱”和“惨胜”的地方,似乎真的如刘备所期望的那样,淡出了天下诸侯的焦点,暂时获得了一片宝贵的战略模糊空间。
临淄,州牧府密室。
臧霸风尘仆仆,凯旋归来,正向刘备及众谋士详细汇报战况。
“……末将依主公及诸位先生之计,佯败诱敌,于葫芦峪设伏,大破应昭军,斩首千余,俘获无数,已将敌彻底逐出境。我军亦依计‘伤亡’数百,丢弃部分老旧军械,现已回防边境,未越雷池一步。”臧霸声音洪亮,虽刻意压制,仍透着扬眉吐气的自豪。
“好!宣高将军辛苦了!此战打得漂亮,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刘备亲自为臧霸斟酒,满脸赞赏,“不仅败敌,更惑敌于天下!此乃大功一件!”
徐庶笑道:“经此一役,外界皆以为我青州兵疲将寡,苦守门户。刘岱、陶谦、袁绍、董卓之辈,必然松懈。我等正好借此良机,继续推行新政,强化工商,积蓄实力。”
贾诩阴柔补充:“尤其是水师与新式马具,需加速推进。待外界回过神来,我青州军力早已脱胎换骨,足以令他们刮目相看。”
郭嘉则目光炯炯地看向地图南方:“陶谦取沛国,看似得利,实已与袁术、曹操乃至刘表埋下冲突隐患。豫州,迟早要大乱。届时,便是我等伺机而动之时!”
刘备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城外依旧繁忙的码头和校场,沉声道:“然也。天下人皆以为我刘备志大才疏,困守青州。却不知,吾之志,从来不在这一城一地之得失。吾所求者,乃再造乾坤,重定华夏!”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文武心腹:“让外界继续轻视我们吧。我们只需默默耕耘,静待风起。宣高,抓紧整训兵马,尤其是山地作战之技,将来,必有你大展拳脚之时!”
“末将遵命!”臧霸激动抱拳,他仿佛已经看到,在这位深谋远略的主公麾下,自己与这支看似“低调”却蕴藏着可怕力量的军队,必将在这乱世中,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青州,这头蛰伏的巨龙,继续收敛爪牙,在暗处加速成长,等待着震惊天下的那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