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与曹操退回洛阳联军大营时,营中并非一片哀戚,反而暗流涌动,焦点早已不在西逃的董卓身上。
原来,就在刘备曹操追击之时,另一件震动联军的大事发生了——传国玉玺,据说出现了!
这自然是夜枭小组的杰作。他们早已在清理皇宫废墟时,于一口枯井中发现了真正的传国玉玺。小组中深得贾诩真传的核心成员沈练,深知此物乃不祥之兆,若现于世,必引来无数贪婪与厮杀。他当机立断,召集小组中巧匠,以最快速度仿制了一枚几可乱真的假玉玺,并将其放回原处,而真玺则被秘密带走。
不久,率部清理宫殿区域的孙坚,“偶然”间发现了那枚假玉玺。得此至宝,孙坚心中狂喜,顿生异志。他深知怀璧其罪,便以旧伤复发、需回长沙养病为由,向盟主袁绍辞行。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孙坚部下有一军校,乃是袁绍同乡,暗中将此事密报袁绍。袁绍闻听玉玺落入孙坚之手,又惊又怒,当即召孙坚当众对质。
“文台兄何以匆匆辞行?莫非得了什么不该得的东西?”袁绍皮笑肉不笑地问道。
孙坚心中一惊,面上却强自镇定:“本初公何出此言?坚确实身有不适,且长沙故地亦需镇守。”
袁绍冷笑:“有人见文台于井中获得传国玉玺!此乃国之重器,岂可私藏?还不快快交出,奉还朝廷!”
孙坚闻言,知事已泄露,索性抵赖到底,指天誓日:“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 双方言辞激烈,几近拔剑相向。最终在其他诸侯的劝解下,不欢而散。孙坚满怀怒气回归本营,即刻下令拔寨起程,欲离这是非之地。
恰在此时,刘备与曹操败退回营。曹操得知孙坚因玉玺之事与袁绍闹翻,又见满营诸侯皆无抚慰之意,反而各自窃窃私语,关注点全在玉玺归属之上,顿时心灰意冷,满腔悲愤化为对诸侯的彻底失望。
他指着袁绍等人,怒骂道:“竖子不足与谋!吾等为国血战,几丧性命,尔等却在此为一石头勾心斗角!汉室江山,迟早断送在汝等之手!” 骂罢,转向刘备,深深一揖:“玄德公,今日救命之恩,操没齿难忘!然此地已非久留之所,操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当即带着仅存的残兵败将,离开洛阳,投奔扬州而去。
公孙瓒冷眼旁观这一切,对刘备低声道:“玄德,看来此处已成是非窝。袁本初外宽内忌,色厉胆薄,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成事之主。你我兄弟,亦早作打算为妙。”
刘备颔首:“师兄所言极是。”
次日,刘备亦向袁绍辞行,言平原新定,需回师镇守。袁绍正烦心玉玺之事,也无心挽留,假意慰勉几句便应允了。
临行前,刘备特意去为孙坚送行。两人并肩而行,刘备语重心长道:“文台兄,此行归途遥远,千万珍重。沿途若遇敌情,务必谨慎,不可贪功冒进,孤军深入。凡事三思而后行,安全为上。”他这番话,既是出于对这位结义兄弟的最后一点情谊提醒,也是对自己利用假玉玺算计孙坚的一丝释怀。
孙坚此时一心想着尽快携“玉玺”返回江东,开创基业,对刘备的告诫虽表面应承,心中却不以为然,笑道:“贤弟放心,量那些跳梁小丑,奈何不得我江东儿郎!”
刘备见他如此,知难以点醒,心中暗叹一声,不再多言。孙坚若无私心贪念,坦然交出假玉玺,或至少听从劝诫,谨慎行军,或可避免历史上的悲剧。但人各有志,命运的选择,往往就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