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视频结束,弹幕开始刷屏。
[唉,你们说宋栖迟到底是对苕国有多失望才会在狱中自杀。]
[事与愿违,政治理想落空,应该是宋栖迟最难接受的事情。]
[有信仰的改革家被蠢人毁了。]
[理想主义者被世俗打败,好不容易积攒的能量被消磨殆尽。]
[躁动的心变得消沉,活下去的那股气消了,人也就没了。]
[理想落空后的无力,催人泪下。]
[宋栖迟拼尽全力救国,却被苕王和贵族朝臣撞得头破血流,一次又一次,直到他丧失斗志。]
[如果他是燕国人该有多好。]
[说真的,如果宋栖迟生在燕国,将有高瞻远瞩的明主和并肩同行的伙伴,一帮人携手应对前路坎坷,最终勇敢地走出那条精彩的道路。]
[呜呜呜,他真是怀才不遇啊!]
[宋栖迟的愿望明明只是保家卫国,又不是十恶不赦(猫猫哭泣)]
[凡爱国者,皆当敬之。]
[可悲的苕国公子,一生不得志。]
[清醒的人是最痛苦的,他明知燕国是统一天下的最佳选择,还是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就此灭亡。]
[宋栖迟真的好可惜?_? ]
[要是可以重来,我希望宋栖迟不要再管那群拎不清的蠢货,赶紧去找我们慕容丞相做朋友。]
[嗷嗷嗷,又是一个小可怜儿。]
[宋栖迟虽去,风骨仍存,我们后人依旧记得有他这号人。]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宋栖迟一生忠义,却一生失意。]
[好想冲进史书里把苕王咬死,还有那群脑子进水的大臣。]
[都他妈垃圾!给老子嘎!]
天幕下。
天隆三十年的宋栖迟站在大殿中,壮志酬筹地对着苕王和苕国群臣喋喋不休地输出他的治国理念。
“分封制不可行,当用郡县制。”
“建立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
“弃用儒家之道,以法为本,坚持依法治国的正确方略。”
在场所有人只听到满口胡言,个个脑门的青筋被气到暴起。
“你竟想废除古制,实在荒唐!”
“我等儒家弟子是怎么招惹你了,居然让公子如此排斥!”
“什么以法为本,胡言乱语!”
跟着独子宋栖迟赶来王宫的曲成侯看看迂腐的王兄和满殿朝臣,再看看露出失望表情的独苗苗。
“儿啊,今日就到此为止吧!”
其实,他更想说的是‘苕国没救了,你不要再白费功夫了。’
宋栖迟抬眸望向义愤填膺的众人,握着书卷的手指微微颤抖。
“鼠目寸光,苕国未来必败!”
他说完就愤而离去,作为他亲爹的曲成侯连忙跟苕王告了一声罪就急匆匆追着自家儿子跑了。
曲成侯快步跟上宋栖迟,父子二人俱是沉默地回到了家。
宋栖迟坐在院中,久久无话。
曲成侯捡起儿子身边的书卷,重新递到眉眼低落的儿子手里。
“爹心里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你方才也见过了,王兄听不进劝,而且天幕说的不无道理,燕王用才不拘一格或有你的一番天地。”
“且你欲救苕国百姓之志未必只有辅佐苕王一条路可行,燕王亦可,我观天幕屡屡提及天下一统后的太平盛世,想来燕王待六国百姓如子民,自然不会苛待我苕国万民。”
“儿啊,你走吧,去燕国献策。”
“爹不求别的,只求你活着,不要再像天幕说的那般绝望自杀。”
“我就你这么一个孩子啊……”
他是苕王的同胞弟弟,文不成武不就,只是混吃等死的纨绔公子,偏偏生出个天赋出众的英才儿子。
但他的儿子并不被苕王重视。
若非宋栖迟是他唯一的孩子,又有他屡屡从中斡旋,只怕他儿子早就死在王兄的诏令之下了。
如今他别无所求,只求儿子平安。
哪怕他要跟儿子分别,哪怕他儿子抛弃苕国资助燕国!
宋栖迟握紧自己精心所着的书卷,转头望向不再年轻的父亲。
“爹,苕王再次拒绝了我。”
“王上明知未来,依旧舍弃了我。”
他说的心如刀割,但那股疼劲疼着疼着就变得没有感觉了。
“我固执了一世,想任性一回。”
“爹,您带着娘跟我一起走吧,咱们三人举家搬去燕国定居。”
曲成侯沉默半晌,“听你的。”
他趁着自家王兄和苕国诸臣尚未反应过来就带着老婆孩子溜了。
反正他觉得儿子愚忠得没必要。
没听天幕说他儿子前世忠君爱国,力荐改革,却在苕国牢狱中绝望自杀,死的时候才刚过而立之年。
他这么多年就只有一个宝贝儿子,平日里跟夫人视若珍宝,偏偏被苕国人一而再再而三的伤害。
什么爵位富贵都没他儿子重要。
他都不敢预想未来某个丧失儿子的自己到底是怎么撑下去的,但中年丧子总归来说是极为痛苦的。
说不定他和夫人也随儿子去了。
什么都没来得及做的燕国纯靠苕国君臣的愚蠢躺赢,非常愉快地迎来一名天幕认可的得力干将。
嘻嘻,大才都到我碗里来~
在逃往燕国路上获得天幕奖励的宋栖迟带着他的政治理想进入燕国朝堂,开启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
天幕赠予的盐铁制法、养马技能书和玻璃方子纷纷用于燕国。
本就蒸蒸日上的燕国变得更强。
那群目光短浅的苕国君臣永远都不知道他们错过了什么。
他们仍在因宋栖迟一家弃苕投燕而在朝中不停咒骂无能狂怒,殊不知当世大才不会停在原地等人。
同样获得天幕奖励的慕容殊把传播学教程和新闻学概论交给张诤,让这位谏官负责操纵天下舆论。
张诤如获至宝,天天抱着书啃。
郁离眼见燕国众人渐渐上道,自然不会继续掺和其中,而是放手让他们自己摸索着前进的道路。
前路如何,总要他们自己来探!
他只做引路者而非开路者,更不可能永远留此庇护燕国。
看完褚国、苕国两个意难平故事的燕国君臣纷纷明白君臣齐心的重要性,自然不会再蠢到内耗。
他们要拧成一股绳才能统一天下,才能图谋外面的好土地。
看过世界地图的他们心更大了。
不仅要打六国的地盘,还要把外面那些肥沃土壤也拿下。
景泰十年的姜元初一边操办婚礼,一边听完宋栖迟的故事,觉得对方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知其不可而为之,最终困死狱中。
明明他和老师当初好心相邀,偏偏宋栖迟不识好歹一心向苕,结果到死也没有被苕王真正接纳。
殊不知以其之才,不降则死!
也不知道老师所在的时空能不能把这块榆木疙瘩拉拢至燕!
……嗯,应该是可以的吧。
反正换作他是宋栖迟,肯定不会愚忠苕国而是择强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