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辰光斜斜漫进荣庆堂的格窗,将贾母膝头那方石青缂丝软垫染得暖融融的。贾母穿着绛紫色的织金的对襟褂子,正半倚靠在罗汉床上小憩,此时门外传来小丫鬟的声音:“老祖宗,老爷来了。”
随着小丫鬟轻细的通传,贾政颀长的身影掀帘而入。他今日穿了件石灰色直裰,腰束墨玉带,步履间比往日多了几分沉滞——再过几日,他便要离京赴中原督造堤坝,这一去少则半载,府中诸事总需在临行前交割妥当。
“坐吧。”贾母在鸳鸯的搀扶下起身坐好,目光扫过儿子鬓边新添的几缕银丝,声音里添了些暖意,“这几日收拾行李累着了?看你眼下都青了。无论如何还是身子要紧。”贾母对这个小儿子一向疼爱有加。
贾政在对面的椅上落座,接过鸳鸯递来的茶盏却未饮,只捧着温热的盏壁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母亲,前些日子收到如海的书信,是专说环儿亲事的,我想着我这马上就要出门办差,想在临走之前将此事定下,故前来请母亲的示下。”
这话一出,贾母刚要端起茶盏的手微微一顿。她早知道林如海有意与贾家续亲,却没料到会这般急切。按照她当初的想法是想让宝玉和黛玉两个“玉儿”成就一对儿的,可惜宝玉不争气,压根不想考功名的事情。
见贾母不说话,贾政只继续道:“如海在信中说如今环儿已经封了镇南侯,他自己也袭了永安侯的爵位,如今两人都是侯爵身,这亲事按例该请旨赐婚,才合规矩。”
贾母沉默着捻了捻茶盏上的云纹。想到贾环自幼养在赵姨娘身边,虽然是庶出,但是靠着自己努力不仅封了爵位,更是一方封疆大吏,如今贾府上下的荣光皆系贾环一人,比宝玉强了不知道多少,也难怪黛玉和林如海会看重贾环。如今要嫁给贾环,倒也算门当户对。可转念一想,她忽然蹙起眉头,将端起的茶盏又放回桌子上说道:“不妥。”
贾政抬头看向母亲,眼中带着几分疑惑。
“难道你忘了?”贾母的声音里添了些厉色,手指轻轻叩着炕几,“宝玉至今尚未议亲。哪有做哥哥的还没成家,弟弟倒先办亲事的道理?传出去,人家要笑话咱们荣国府没规矩。”
这话一出,贾政猛地一怔,随即想到宝玉自幼可是在贾母身边长大,自然处处先要为宝玉着想。不过他自己这些日子忙着筹备行装,竟把宝玉的亲事抛到了脑后。王夫人前几日还在他耳边念叨,说起薛姨妈的女儿宝钗温厚贤淑,打小就和宝玉一处玩耍,两个人的感情又是极好的,若能与宝玉成就姻缘,既是两家亲上加亲,也能让宝玉收收心,早日搏个功名才是。
“母亲提醒得是。”贾政茅塞顿开,身子微微前倾,“前儿宝玉母亲也提过,说宝丫头与宝玉自幼一同长大,性情相投。如今环儿与黛玉的亲事要请旨,不如索性将宝玉和宝钗的事也一并办了——让她进宫去求元妃,借着娘娘的面子,请圣上一道赐婚,既合乎规矩,也省了日后再费周折”。”
贾母闻言,想要说些什么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她素来不喜薛家那一副商人精明算计的做派,宝钗虽端庄,却总少了几分女儿家的鲜活,穿着打扮一应嗜好总感觉少了些女儿家的喜庆,倒不如黛玉那般贴心。可转念一想,如今贾环与黛玉的亲事已箭在弦上,若因宝玉的婚事耽搁了,不仅会惹林如海不快,还会让外界觉得贾家处事紊乱。再说,元妃若能从中斡旋,两家婚事定能办得风风光光,也能给荣国府添些喜气。
“罢了。”贾母叹了口气,将茶盏递还给鸳鸯,“就按你说的办吧。你这一去中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总得多给孩子们安排妥当些。宝玉和宝丫头的事情还好说,毕竟都在府里。到是环哥和玉儿的婚事可马虎不得,得好好谋划谋划,好在环哥还有两年才能回来,日程上还算富裕。”她顿了顿,目光望向窗外飘落的花瓣,声音里添了些怅然,“你让你媳妇明日就进宫见元妃,务必在你启程前,把这两件事都定下来。”
贾政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连忙起身躬身:“儿子明白,定不辜负母亲的嘱托,落了咱们荣国府的面子。”
此时,廊下的鹦哥儿忽然开口叫道:“赐婚——赐婚——”清脆的声音在暖融融的辰光里回荡,惊得檐下的燕子扑棱棱飞起,掠过院中初绽的海棠花,留下一串细碎的鸟鸣。贾母望着窗外生机勃勃的景象,脸上渐渐露出一丝笑意,只盼着这两场亲事能顺顺利利,给多灾多难的荣国府,带来些真正的好运。
三日后,宫中派人前来荣国府传旨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荣国公之后云阳太守镇南侯贾环,文武双全,雄才大略,忠勇性成,乃朕之股肱也。永安侯之女林氏,名门毓秀,德容兼备,温婉淑慧,克娴内则。二人并茂勋华,实称佳偶。兹特赐婚,以林氏妻为镇南侯贾环夫人,恩赐三品淑人,望尔二人同心同德,克敬克顺,永谐琴瑟之和,钦此。”念过圣旨,传旨的公公对着贾政笑道:“这是宫里赐下的东西,还请大人过目!”然后示意身后的小黄门将东西呈上。公公念道:“皇上和皇后娘娘恩赐新人:赤金如意一柄、白玉龙凤呈祥佩一对、内造各色宫锦二十匹、蟒缎十匹、金银器皿一套,金银一箱,另恩赐‘佳偶天成’牌匾一块。”念完公公对着贾政拱了拱手说道“咱家给政老爷贺喜了!”
贾政连忙笑着回礼,接过圣旨后,新命人先给将东西收好,以备贾环大婚之日所用,紧跟着交代赖大管家带公公们去吃茶,并偷偷给每人递上一个红封,众人得了好处,连忙向贾政道谢。
消息传到荣禧堂,贾母的脸上都乐开了花。不过相比贾环和黛玉,宝玉和宝钗这边就差了很多,只有元妃身边的小黄门带着元妃的口谕前来传话,说是元妃准了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并赐下了一些锦缎、头面等大婚用品,弄的王夫人一脸苦笑,都有些抬不起头来。本想着借着贾环和黛玉大婚,搏个圣上赐婚,没想到反而弄巧成拙,暗暗后悔不该同时请旨,打了自己的脸面,因此对贾环的记恨又增加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