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消化系统与应激医学研究中心”的实验室里,充满了新设备运转时低沉的嗡鸣和淡淡的试剂气味。楚灵儿穿着洁白无瑕的白大褂,正站在一台崭新的基因测序仪前,专注地记录着初始运行数据。暖阳透过明亮的窗户洒进来,在她周身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晕。这里是她梦想起航的地方,每一寸空间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和叶凡毫无保留的支持。
然而,此刻她的心境,却不像这实验室般明亮宁静。一份来自大洋彼岸的邮件,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中漾开了层层涟漪。
邮件来自世界顶级的医学研究机构——瑞士的“阿尔卑斯生命科学研究院”。对方盛情邀请她加入其核心的“消化系统免疫与微生态”研究团队,担任项目副主管,并提供极为优厚的待遇和全球顶尖的科研资源。这几乎是每一个医学科研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机会,是通往更广阔学术殿堂的金色阶梯。
楚灵儿看着屏幕上那封措辞优雅、条件诱人的邀请函,指尖在鼠标上微微蜷缩,久久没有点击回复。
若是在数月前,在遇到叶凡之前,收到这样的邀请,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答应。那是她职业理想的巅峰,是她证明自身价值的绝佳舞台。
可是现在……她犹豫了。
她的目光不自觉地飘向窗外,似乎想穿透城市的钢筋丛林,看到那个此刻可能正身处商业漩涡中心、眉宇间带着疲惫的男人。
叶凡。
他资助了她,给了她这片实现理想的土壤。实验室刚刚步入正轨,第一批研究项目才启动不久,她如果此时离开,无异于一种背叛。虽然合同上并无限制,叶凡也绝不会阻拦,但她过不了自己心里这一关。
更重要的是,她放心不下他。
她知道他正面对着多么强大的敌人(“彼岸花”),知道他身边围绕着多么复杂的情感纠葛(林晚晴、苏雨墨、柳如烟),也知道他的胃病和因长期压力导致的健康问题,需要人细心调理。虽然他现在有专业的医疗团队,但她总觉得,自己在这里,哪怕只是偶尔为他准备一碗药膳,在他极度疲惫时提供一个可以暂时卸下防备的宁静角落,也是一种微不足道、却无法替代的守护。
离开,意味着放弃这片他为她开辟的天地,也意味着在他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尽管他从未言明),她选择了远离。
一种难以言喻的牵绊,如同无形的丝线,将她牢牢系在了江城,系在了他的身边。
“楚医生,”助理研究员小杨拿着一份报告走过来,看到她对着电脑发呆,关切地问,“您没事吧?是邀请函的事还在考虑吗?”
楚灵儿回过神,勉强笑了笑:“嗯,有点难以抉择。”
小杨是知道这封邀请函的,她由衷地说:“阿尔卑斯研究院啊!多好的机会!楚医生,您的才华应该站在更大的舞台上。我们都支持您去!”
同事的鼓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她内心对学术理想的渴望。她确实想去,想去接触最前沿的技术,想去和世界顶级的学者交流,想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更耀眼的成就。
可是……那份牵绊太重了。
下班后,楚灵儿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鬼使神差地走到了擎天资本大厦的楼下。她站在街对面,仰望着那高耸入云、在暮色中亮起零星灯光的顶层。她不知道叶凡在不在里面,也不知道他此刻是独自面对压力,还是正与谁商议着对策。
她只是想离他近一点。
晚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带着初秋的凉意。她想起他喝药时微微蹙起的眉头,想起他在实验室休息室里难得的安稳睡颜,想起他对自己说“合作愉快”时眼中真切的欣赏……
她忽然明白,自己对叶凡的感情,早已超越了医生对病人的关怀,也超越了普通的感激。那是一种深植于心的倾慕与心疼,是想默默陪伴、尽己所能为他分担风雨的愿望。这份感情,安静而克制,却同样沉重。
去瑞士,是事业的飞跃,是自我价值的极致实现。
留在江城,是情感的羁绊,是甘愿平凡的守护。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与内心,关于远方与牵挂的艰难抉择。
她在楼下站了很久,直到双腿有些发麻,直到顶层那零星的灯光也逐一熄灭。
最终,她深吸了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转身融入了熙熙攘攘的人流。她的背影在霓虹闪烁的都市夜色中,显得单薄而坚定。
她没有立刻回复那封邮件。
她需要时间,也需要一个契机,一个或许能让她看清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契机。而这个契机,或许就系在那个此刻可能正驱车离开大厦、奔赴下一场博弈的男人身上。
楚灵儿的抉择,悬停在理想的天平与情感的砝码之间,尚未落下。但无论最终如何选择,都注定将在她的人生轨迹上,刻下深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