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美一边绣习自己的佳作,一边带着红秀。
红杏对自己绣的小花小鱼看不上眼了,但是她的新娘服还没会绣,姜玉就每天给她出个任务。
今天绣一朵牡丹,明天绣一片叶子,但是叶子的反面必须绣成一株小草。
只要完成了规定的任务,红杏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练了10来天,红杏突然发现自己也会绣双面了,小丫头一个人咯咯的笑了好一会儿。
看来她回去绣新娘服不在话下了。
姜玉手上,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已经绣完了。
对方来拿货的时候相当高兴,很爽快的付了钱。
“谢谢姜师傅,这是我孙女,我只想留下她一抹童真,等她长大了再拿出来给她看!”
姜玉,“那你孙女长得真漂亮!”
确实,自己的绣艺传神是一方面,人家小姑娘确实长得灵动机智,这一幅画确实值得好好珍藏。
看来今天又要去银行存钱了,这大额的收款可不能放在店铺里。
徐玉兰和李慧秀羡慕的看着,他们不知道要学到多长时间,才能达到师父的水准。
或许一辈子也达不到,但是师父有承诺过,只要努力练习绣艺,定会让他们每幅图至少挣个500块左右,他们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姜玉这一幅图并不是双面绣,但是人物肖像特别费神,友情价5000块,也只花费了三个多月的功夫。
红美和红秀学得更加起劲了!
红秋做饭外,开始到店铺里,学着迎客接生意,他很喜欢这样的氛围。
看着老妈又开始了新的绣作,不禁好奇的问道,“妈,你这手上的也是客人预定的?”
姜玉,“不是,去年下半年绣艺展,我那四君子图得了奖,现在我得预备着。
昨天我接到电话,主办方邀请我今年继续参加绣艺大赛,我得准备好作品。”
红秋,“真的吗?可惜到那时我们要上课了,真的很想去见一下世面啊。”
姜玉,“以后会有时间的!上一次我给你姐绣的肖像图,已经展示过一次了,这一次我得换一样。”
红秋,“要不老妈你绣个八骏图!”
姜玉换头,“那个篇幅太大了!现在也来不及,我想绣一幅农民在田间丰收在望的情景。
记录一下咱们在乡下的生活。
民以食为天,农民就是咱们国家的根基!
只须到胸口,篇幅不大,选这个题材真正好。”
红秋,“妈,那你是绣一个年轻人,还是老农民?”
姜玉,“既然是记录生活,当然越真实越好,我准备把你大伯母绣上去,她头上的白发丝,以及眼角上的皱纹,最是真实不过。
而且我不看照片,都能将你大伯母脸上的每一道皱纹刻进在绣图里!”
红秋,“我还以为你要绣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或者漂亮的小姑娘站在稻田里的图景呢。”
姜玉,“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幅绣图只是为了记录生活,不是为了展现美!”
说完她就低下头,专注于刺绣了。
看到其他人都在努力的刺绣,红秋将凳子挪到了门口。
或许自己频繁说话,是会影响他们正常工作的吧。
抬头的瞬间,看到街边有一辆车子特别熟悉,红秋不仅跑出门口,在看清了车子的全貌,他也认出了车子的主人。
“顾首长!”
坐在车里的顾北辰按下车窗,“你是红秋!上次不是跟你说了吗,要叫顾伯父!”
红秋,“顾伯父!我回去叫我妈。”
顾北辰跟自己的小舅子介绍,“艺怀,这红秋就是姜玉家的二小子。”
张艺怀很意外,他这个姐夫不喜欢跟生人多接触,相当的冷傲孤僻,可对于这个红秋却很是热情。
这一次还拉了自己过来要谈生意,真是破天荒哈。
见到老熟人,姜玉连忙放下了手上的绣绷,脸上的笑容展现。
“唉呀,老熟人,真是稀客!”
上一次顾北辰说过会介绍货单,姜玉盼了一阵子没有消息,也就没放在心上。
现在拉了他的小舅子过来,肯定是谈那个纽扣生意的事。
姜玉直接把他们引到了后院里。
“后面清静一些,正好方便咱们谈话。”
红秋手脚利索的给他们倒了绿豆汤,他如今可是很称职的小厨师。
顾北辰,“小家伙挺能干哈!你们家这后面的屋盘下来了?”
姜玉,“嗯,这样子比较方便,还多亏了你们上一次,给我追回了部分钱款,否则我也没有购房的钱。”
顾北辰,“那是你应得的,对了,这是我小舅子,你见过的。给他姐的人物绣还没有动手?”
姜玉尴尬回道,“我下一幅一定帮你绣,你知道的,今年还有绣展,我得全力以赴,参加竞赛。”
顾北辰,“行!想参加比赛就好好的准备吧,那个奖金可不少!”
张艺怀看这两人一来二去的,也颇觉新鲜,“现在轮到我说话了吧?”
顾北辰立马闭上嘴巴。
姜玉落落大方,“张老板,你好!我听顾首长说过,咱们可以进行纽扣项目的合作?”
张艺怀,“我得去你们厂里看看吧!我开的服装厂很大,对于纽扣的供求量也不小,但是我们对质量有自己的要求!”
姜玉,“可以理解,一个合格的掌舵人,对自己的产品有质量要求,是最正常不过的了。
那这样好了,明天我陪你们去我们厂子参观一下,有什么要求你只管提,我们都可以改进的。”
张艺怀,“那你这个店铺怎么办?你不绣花了?”
姜玉,“暂时先放下,店铺里有专门的人手守着,不一定要我过问。
但纽扣厂里,关系到许多职工的生活质量,我不可以懈怠的。”
顾北辰不由赞道,“你真的很称职。”
姜玉,“没有办法,他们给了我一个副厂长的职务,我又经常离岗,不费点心思,总觉得对不起厂里。”
张艺怀,“我就喜欢跟有责任心的人打交道,姜师傅, 如果咱们的合作谈成了,我就想再求一幅绣作。”
姜玉,“行!如果合作愉快,我会赠送你一幅绣作。”
这是必定要感谢的,如果能够拿下这个长期合作项目,对方就成了厂里的衣食父母。
姜玉准备送她一幅精美的绣品,不过在时间上要稍稍推后一些。
张艺怀对姜玉的回答非常满意,“姐夫,我上一次拿回去的图,有许多朋友打听来历,他们都想我帮着他们求购。
不知道姜师傅的绣艺生意,排到了几年后?”
姜玉,“你们也看到了,我带了几位亲传弟子,到了明年,他们都可以单独做图,效率自然大大提升。
不过这绣活急不来,必须一针一线的耗费心神投入,才能够出精品。”
张艺怀,“我懂,我介绍的朋友也只为赠藏所需,他们不急于一时,价格方面你可适当抬高一点。”
姜玉抿嘴乐,国内的生活水平在这里,能拿的出钱,求她一幅绣作的,都是家底深厚的。
靠着每个月的死工资,根本不可能前来求画。
不过人家愿意加钱,自己自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