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鸿从怀里掏出本皱巴巴的照片画册,那是个漂亮的白熊国姑娘,旁边还有一个小男孩,上面印着国外的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还有播种的照片。
“你们看,人家的农庄几百亩地,就几个人管着,全靠这些铁家伙。”刘光鸿指着照片。
“拖拉机比咱这铁牛大十倍,一天能种一百亩地,机器一过,那些麦粒自动进仓,麦秆直接打成捆,连脱粒都不用等。”
“啥,居然还有这好事?”刘爷爷凑上前,不过看见那小孩觉得有点眼熟,不过笑起来很甜很帅气?
刘光鸿笑着解释,“爷,咱们现在先搞全自动播种机,以后再慢慢弄收割机、灌溉机,总有一天,咱刘家庄也能像国外农庄一样,种地不用愁。”
有个在读书的小伙子问:“光鸿哥,这机器是不是照着洋鬼子复制,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弄点新花样?”
“仿归仿,但我还是根据龙国的土地有改进。”刘光鸿指着播种机的铁犁。
他语气认真起来:“学国外的好东西不丢人,关键是得改成咱能用的,才是好工具,要不就是废铁!”
村民们听得连连点头。
村长感慨道:“还是光鸿你有心,知道咱庄户人难。以前总说‘庄稼活,不用学,现在看来,不学点新本事是真不行,活到老学到老。”
草棚外,刘光鸿把钥匙拔掉,让那群小屁孩不要碰前面有尖刺的地方,孩子们点头,围着铁牛爬上爬下,把它当成新的玩具。
全自动播种机的消息很快在附近传开。邻村的人跑来参观,看着刘家庄的地里的变异铁牛穿梭,眼馋得不行,纷纷找村长求情,想来试试。
“借可以,但得按规矩来。”刘光鸿定个规矩,“借一天,给咱庄两袋麦子当租金,弄坏东西照价赔。”
这规矩看着苛刻,却没人反对,毕竟用铁牛一天至少能种一亩地,两袋麦子太值了。
刘光鸿接着陪着公社社长,村长一起到县里作讲解。
县农机站的张站长听说,带着人找上门,说这播种机得经过“专家鉴定”才能推广,还暗示刘光鸿得农部同意。
“那好,俺们这铁牛是自己用的,不卖给附近村子,不犯法吧?”刘家庄的村长带着其他村民,把张站长拦在公社前,手里还攥着锄头。
“要是敢卡我们村脖子,俺们就去市里告你!”村长有点想要揍人。
张站长看着围上来的村民,个个眼里冒着火,吓得赶紧改口:“误会,都是误会!我就是来看看,毕竟上面农部说的,一切农业新机器都要经过检验!”
刘光鸿知道后,笑着说:“这位站长别被当刀使用,这种级别碰撞,你还碰不起,想要分功劳,主动上门商量就好,还想我去求他们,告诉他们机器现在在我手里,我想给就给。”
果然,张站长果断离开,没敢再提“鉴定”的事,反而给市里写份报告,把播种机夸得天花乱坠,说刘家庄在汽车局大力支持下开创机械化种植的新局面,县农机局打算大力帮忙推广。
更让人意外的是,三个月后不单是农部的人找上门,涉外部的人也找上来。原来白熊国的农庄听说这播种机,想订购一批,还说要用伏特加和小麦来换机器。
其实是刘光鸿透露给张爱国,让他带话给娜塔莎,这样她们俩母子也不用那么辛苦,顺便给她家族在白熊国拥有更多话语权。
“用酒和粮食换机器?”傻柱在食品厂听说事情,笑得直打颤。
“他们咋不直接咱的火腿肠换他们的铁牛,太不要脸,净想着占便宜!”
“这叫易货贸易,你懂啥,快点回去抡大勺,欧洲那边又加一批订单。”刘光齐白他一眼,“用咱的机器换他们的粮食,稳赚不赔,毕竟之前国内粮食被拿去抵债,老百姓过得苦。”
刘光鸿却不同意涉外部来人建议:“换可以,得让他们用机床换。因为我们想要制造更先进的铁牛,缺更多的精密零件。”
刘光鸿和农部谈好条件,终于让他们得到一部分功劳,开一个农机推广会。刘光鸿的播种机成绝对的主角,各县的技术员围着播种机转,问东问西,笔记本记得没墨水。
“刘厂长,犁头能不能再改进下,俺们蜀地的地石头多,怕不经用。”一个黑瘦的技术员问道。
“能改,到时候,100架起就可以专属定制。”刘光鸿当场画个草图,“给犁头加层钨钢,保准磕不,。回头我让汽车局的工程师,出个改装方案。”
会后,各县的县领导代表拉住刘光鸿,递给他一份文件:“光鸿同志,地区打算建个农机制造厂,专门生产你的播种机,让你汽车局派人兼任技术顾问,咋样?”
“顾问可以,但工资可不要太低,让技术员们跟着赚点钱,他们才更有干劲开发新农机。”
不少县领导愣愣,一位老同志随即大笑:“你啊,走到哪都想着你的手下,做你的下属真幸福!行,就按你说的办!”
回到村里,刘光鸿把这个消息告诉村民,让他们抓紧学维修播种机,到时他有名额送他们到各个县做技术顾问,比在地里干活强。
打谷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村长当场杀一只老母猪,说是要给“铁牛功臣”庆功。
饭桌上,十三太爷喝得脸红脖子粗,拉着刘光鸿说:“光鸿,我家那三孙子在城里修车,我让他回来学修铁牛,到时候专门负责我们县!”
“求之不得。”刘光鸿给他满上酒,“不光要学会修,将来还要学会修收割机、无人机,得有文化的年轻人才行,因此只要村里人能学的进去,会读书就要努力学习。”
村民们一个个都说要去学习,还要上大学。
“将来啊,咱庄不仅要种地,还要搞养殖厂、搞加工厂,还能直接卖到城里去。到时候,咱刘家庄的日子,比城里还舒坦。”
村长掐着胡子,笑得合不拢嘴:“那时候,我就把老黄牛养起来,专门买台小铁牛,天天带它着遛弯,让它享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