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稳稳地停在老周饭店门口。
林晓梅下车后,站在一旁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问道:
“周明在家吗?你给他打了电话没有?”
“应该在家吧!年前店里肯定忙,他得帮忙。”
王石安一边支好摩托车,一边答道:
“我没特意打电话,给他个惊喜也好。”
他俩没有急着进去,先去了隔壁的超市,买了几盒冲调类的健康饮品,和几斤水果,才向着饭店大门走去。
两人推开饭店那扇熟悉的玻璃门,一股混合着炒菜油烟和消毒柜热气的气息扑面而来。
年关将近,店里果然热闹,几桌客人正喝得面红耳赤。
柜台后面,一个微胖、系着围裙的中年男人正低头按着计算器算账,正是周明的父亲老周。
王石安带着林晓梅走上前,轻声喊了句:“周叔。”
老周闻声抬头,推了推老花镜,眯着眼辨认了一下。
“哎呦!是石安啊!你小子,多久没来了!”
当看清是王石安时,他脸上立刻绽开惊喜的笑容,眼角的鱼尾纹都挤在了一起。
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越过王石安,落在他身旁的林晓梅身上,脸上带着长辈特有的、略带探寻的温和笑容,问道:
“这位是……你同学吧?看着有点面生,不是咱镇上的姑娘?”
王石安侧身让出一步,笑着介绍道:
“周叔,您眼力真好。这是我和周明的高中同学,林晓梅,家是县城的。晓梅,这就是周明他爸,周叔。”
林晓梅立刻上前半步,礼貌地微微躬身,带着得体的微笑说:
“周叔叔好!总听石安和周明提起您,说您家的饭菜是朝阳镇一绝,今天总算有机会来尝尝了。”
老周一听,脸上的笑容更热情了,一边用围裙擦着手一边说:
“哎哟,原来是晓梅同学!快请进快请进!石安这小子,带了同学来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让周明那小子把招牌菜都准备上!”
“我们就是过来看看您,不用那么麻烦!”
他顿了顿,把买的礼物递了过去:
“周叔,快过年了,就是点水果,还有点保健品,给您和阿姨平时冲着喝,保养一下身体。”
王石安礼貌的说道。
“哎呦!来就来呗!还买啥礼物!
周明!周明!快出来,你同学石安来了,还带了位贵客!”
话音未落,后厨的帘子一掀,一个身材略高、围着沾了油渍围裙的年轻人来,手里还拎着把大勺。
正是周明。
他看到王石安和林晓梅,明显愣了一下,随即把大勺往旁边桌上一放,惊喜地大步走过来,拳头不轻不重地捶了一下王石安的肩膀:
“好家伙!王石安!还有林大校花!你俩咋凑一块儿回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
“这不是想给你个惊喜嘛!”王石安回道。
林晓梅也带着几分打趣的口吻,笑着回应周明:
“周明,你这张嘴还是这么能说!什么校花不校花的,再这么说,这顿饭可得你请客了。”
“嘿…你们来我家,这顿饭必须我请啊!”
周明拍着胸脯,一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豪爽架势。
他一边引着两人往里面一张靠窗的干净桌子走,一边冲着后厨方向喊:
“爸!炒个腊肉芦笋,炖个鱼头豆腐,再切盘自家熏的香肠!都要大份的!”
“好嘞!”
老周在柜台后爽快地应了一声,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
儿子能有这么出息又念旧情的老同学,他打心眼里高兴。
三人落座,周明利落地用开水烫着碗筷。
热气氤氲中,他打量着王石安和林晓梅,眼神里充满了好奇:
“我说你俩,这都在大城市一起闯过了,现在又一起回咱这小地方,这是……有情况?”
他故意拉长了语调,眼神在两人之间来回扫视。
王石安笑着摆手,赶紧解释:
“别瞎猜!就是晓梅回来过年,我俩约着来看看你和周叔。”
他接过周明递来的热茶,语气真诚。
“说起来,还得谢谢你爸。当年要不是他点头,我也没机会在你这店里打暑假工,挣那份学费。”
周明把烫好的筷子递给林晓梅,闻言感慨地摇摇头:
“咳,提那个干啥!我爸那时候老夸你,说你踏实肯干,比我这亲儿子都强。”
他话锋一转,看向林晓梅,“倒是晓梅你,越来越有范儿了,真成大城市的白领了!在深港做什么呢?”
林晓梅接过话头,轻松地聊起了自己的工作。
王石安在一旁听着,偶尔补充两句,气氛融洽而怀旧。
周明听着,忽然想起什么,压低了些声音说:
“对了石安,你爸……王叔李婶他们身体都挺好吧?前阵子好像听来吃饭的人说起,你……找到你亲妈了?”
这个话题让桌上的气氛稍稍沉淀了一下。
王石安点点头,神色平静中带着一丝释然:
“嗯,找到了。这次回来,也是想把家里的事都安顿好。”
周明是个明白人,见王石安语气坦然,便知这事已是云淡风轻。
他举起茶杯,爽快地说:
“好事!这是大好事!来来来,以茶代酒,为团圆,也为咱们铁三角重聚,走一个!”
三个茶杯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窗外是小镇熟悉的街景,窗内是故友重逢的温暖。
“周明,我三月份的时候在一中碰到你,不是在县教育局实习吗?”
王石安放下茶杯问道。
周明放下茶杯,笑了笑说:
“是啊,实习结束后,正好赶上县里招考,我就考进了教育局,现在主要在负责学生资助这一块儿。天天跟学校、家长打交道,忙是忙点,但挺实在的。”
“那你现在怎么还有时间在店里帮忙啊?”林晓梅插话问道。
周明回答道:“咳,这都快过年了,谁还没个假期啊!店里也忙不过来,我就先回来搭把手了。这饭店啊,看着小,里里外外的事可真不少。”
简单的饭菜很快上桌,散发着诱人的家常香气,谈话声、笑声和碗筷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冬日里最暖心的画面。
窗外的冬日斜阳透过玻璃,将温暖的光斑投在旧餐桌上,氤氲的热气里,熟悉的乡音和笑声交织,仿佛时光从未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