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英去世后的头几个月,秀玲总是魂不守舍。
妈,您要不去我那儿住几天?志远看着母亲日渐消瘦,心疼地劝道。
秀玲摇摇头,目光落在床头那个手帕包上:不用,我在这儿陪陪你阿英姨。
大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知道婆婆重情义,可这样下去身体会垮掉。一天,她带着沐晨来看奶奶,特意让儿子穿上阿英生前给他买的小棉袄。
奶奶!沐晨扑进秀玲怀里,你看,这是阿英奶奶给我买的衣服。
秀玲抚摸着孙子身上的棉袄,眼圈又红了:你阿英奶奶最疼你了......
奶奶不哭,沐晨用小手给奶奶擦眼泪,我一定好好听话。长大了孝顺奶奶。
孩子天真无邪的话语,像一束阳光照进秀玲阴郁的心房。她紧紧抱住孙子,仿佛抱住了生命的希望。
转眼到了阿英的百日祭。秀玲早早准备好了祭品,非要亲自去阿英老家上坟。
妈,您年纪大了,这么远的路,还是别去了吧。志远劝阻。
不行,秀玲态度坚决,我答应过你阿英姨,每年都要去看她。
最后志远只好陪着母亲前往。一路上,秀玲默默地看着窗外,手里紧紧攥着那个手帕包。
到了阿英坟前,秀玲摆好祭品,一边烧纸一边轻声细语:
阿英啊,姐来看你了。你在那边跟你男人团聚了吧?不用担心我,我很好......
志远的二手车生意越来越红火,大丽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沐晨这次考试又得了第一名......
说着说着,她的声音哽咽了:就是......就是姐想你啊......
志远站在母亲身后,听着这些话,心里五味杂陈。他想起阿英姨生前对他的好,想起最后一次见她时那瘦骨嶙峋的模样,不禁也红了眼眶。
阿英姨,他轻声说,您放心,我会照顾好我妈的。
祭奠完毕,秀玲在坟前坐了许久。临走时,她突然说:志远,妈想明白了。你阿英姨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你们过得好,我要替她好好看着。
从那天起,秀玲渐渐走出了悲伤。她开始重新打理起自己的生活,每天接送沐晨上下学,帮着大丽料理家务,偶尔还会去志远的店里帮忙。
一天,秀玲在整理衣柜时,发现了阿英生前给她织的一条围巾。她记得那是阿英确诊后,强忍着病痛一针一线织出来的。
姐,天冷了,我给你织了条围巾。阿英当时笑着说,以后冬天出门,记得围上。
秀玲把围巾贴在脸上,仿佛还能闻到阿英的气息。她没有哭,而是微笑着把围巾小心翼翼地收好。
阿英,姐会好好活着,替你看着这个世界。她轻声说。
年底,志远的二手车分店开业。开业典礼上,秀玲特意戴上了阿英送给她的那对银耳环。
妈,您今天真精神。大丽挽着婆婆的手说。
秀玲笑了笑:这是你阿英姨送的,她说这对耳环能给人带来好运。
果然,分店开业后生意一直很好。志远把这份功劳都归给了母亲和阿英姨:一定是妈和阿英姨在保佑咱们。
沐晨渐渐长大了,眼看就要上初中了。这孩子特别懂事,每次考试取得好成绩,都会第一时间告诉奶奶。
奶奶,我这次数学考了满分!沐晨举着试卷跑进家门,阿英奶奶知道了,一定会很开心吧?
秀玲接过试卷,看着上面鲜红的100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会的,你阿英奶奶一定会很开心的。
她拉着孙子的手,来到阿英的相片前:来,跟你阿英奶奶说说,你是怎么考这么好的。
沐晨认真地对着相片说:阿英奶奶,我每天都很用功读书,因为我要连带着您的那一份一起努力!
秀玲站在孙子身后,望着相片中阿英灿烂的笑容,终于露出了释怀的微笑。
她轻轻抚摸着床头那个手帕包,轻声说:阿英,你看到了吗?咱们的孩子们都很好。你在那边,也要好好的。
一个傍晚,微风徐徐。志远一家围坐在餐桌前,气氛却有些凝重。沐晨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升学问题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
要我说,就在咱们片区上就行。志远夹了一筷子菜,只要孩子肯学,在哪儿不能成才?
秀玲立刻放下筷子,眉头紧锁:你说得轻巧!对面的实验中学就隔一条马路,可教学质量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去年实验中学考上重点高中的有多少?六中才考几个?
沐晨低头扒着饭,小声说: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想办法要去实验中学......
听见没有?秀玲更来劲了,别人家孩子都知道往好学校挤,就你心大!
大丽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对志远说:妈说得有道理。实验中学的师资和学风确实好很多,咱们能想办法还是要想办法。
志远叹了口气:我不是不想,可实验中学的学区房多贵你们也知道。咱们家虽然就在对面,可划片就是划不到那里。
我不管!秀玲态度坚决,你这些年做生意认识那么多人,就不能想想办法?该请客请客,该送礼送礼,这个钱我来出!
妈,不是钱的问题......
就是钱的问题!秀玲打断儿子,咱们现在条件好了,更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你小时候怪我没能力,现在想想还觉得后悔,以后沐晨要是因为学校不好耽误了前程,我这心里一辈子都过不去!
看着母亲激动的样子,志远沉默了。他明白母亲的心思。当年家里条件不好,没能给他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现在要把这份遗憾在孙子身上弥补回来。
沐晨抬起头,眼神坚定,我想去实验中学。我们老师说,那里的实验室特别棒......
看着儿子期待的眼神,志远终于松口:好,爸想办法。
接下来的几天,志远动用了这些年积攒的人脉。
没想到事情比想象中顺利,通过一个老朋友的引荐,他没费太多周折就把沐晨的学籍办进了实验中学。
办成了!志远一进门就宣布这个好消息。
秀玲激动得直抹眼泪:太好了!我就知道我孙子肯定能上好学校!
然而志远接下来的话更让老两口惊喜:不光这个,我还托人把爸安排到学校食堂当帮厨,妈去食堂做保洁。
什么?赵平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这一把年纪,还能去学校干活?
怎么不能?志远笑着说,食堂正缺人,活不累,就是帮忙洗洗菜、打打饭。妈也是,就打扫打扫卫生。
秀玲高兴得合不拢嘴:这安排太好了!既能挣点零花钱,又能天天看见孙子!
开学第一天,老两口早早起床,穿上志远给买的新衣服,精神抖擞地去上班。
沐晨看着爷爷奶奶这身打扮,笑得前仰后合:爷爷奶奶,你们真要去我们学校打工啊?
那可不!秀玲帮孙子整理着红领巾,奶奶得去监督你,看你有没有好好吃饭。
果然,这份工作给老两口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每天早晨,赵平安在食堂后厨帮忙准备早餐,总要偷偷给孙子多盛一勺他爱吃的菜,秀玲打扫卫生时,总要有意无意地从沐晨班级门口经过,看看孙子有没有认真听讲。
奶奶,今天我们班同学都说您打扫得特别干净。放学路上,沐晨兴奋地告诉秀玲。
那当然,秀玲得意地说,奶奶干活向来认真。
有时沐晨和同学在操场打球,秀玲就假装打扫看台,其实眼睛一直跟着孙子转。
赵平安更是成了食堂的明星员工,因为之前有开饭店的经验,他的手艺比大部分人都强不少。
一天,沐晨的班主任偶然知道秀玲是学生的奶奶,感慨地说:老人家真是用心良苦啊。
秀玲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就是想离孩子近点。
其实,这份工作挣的钱对他们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但能够陪伴孙子成长的过程,却是无价的。
每当放学铃响,看着沐晨和同学们有说有笑地走出教学楼,秀玲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