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到柜台,开始收拾。
柜台玻璃上积了一层灰,他用抹布一遍遍擦拭,直到能清晰地照出自己的脸。他把买来的价签纸、计算器、收据本一一摆放整齐。
就在他忙得满头大汗的时候,一个略带审视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这位置不好,你租了干嘛?”
志远抬头,看到隔壁柜台后站着一个女人。三十多岁,穿着一件米色的针织衫,头发利落地挽在脑后,眉眼间透着一股精明和不易接近的冷淡。
“李霞。”
她似乎看出了志远的疑惑,主动报上了名字,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年纪轻轻的干点别的不行?现在我都没生意,你还来凑热闹?我劝你,还是放弃吧。”
志远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笑容里带着几分倔强:“谢谢姐的好意,我想试试。”
李霞瞥了他一眼,没再说什么,只是轻轻哼了一声,转过身去继续摆弄她柜台上的手机。
志远没有在意她的态度。他知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商场里,每一个新面孔的出现,都可能意味着别人生意的减少。他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努力,在这个角落里站稳脚跟。
收拾妥当后,志远锁好柜台,径直走向商场门口的那家大型通讯批发商。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身材微胖,眼神锐利。
“老板,我是刚租下里面拐角柜台的,想从您这儿铺货。”志远把合同和身份证复印件递了过去。
老板看了看合同,又看了看他,慢条斯理地说:“你这只有一节柜台啊……这样吧,我最多每天只能给你五台手机。还有,我给你铺货,你就不能再铺其他家的货,明白吗?”
“明白,明白!”志远连忙点头,生怕老板改变主意,“谢谢您,老板!”
从批发商那里出来,志远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清单,上面写着明天能领到的五款机型和批发价格。他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干劲。
第二天一早,志远早早地来到了商场。他先去批发商那里领了五台手机,小心翼翼地装进一个帆布袋里,背回了自己的柜台。他把手机一一摆上柜台,又把自己的手机调到最响的铃声,希望能吸引到哪怕一点点的注意。
然而,一上午过去了,他的柜台前冷冷清清。偶尔有人路过,也只是瞥一眼就匆匆走开。反观其他柜台,尤其是靠近门口的,人来人往,生意兴隆。
志远有些坐不住了。他站起来,主动走到过道上,学着别人的样子吆喝起来:“手机!新款手机!贴膜办卡啦!”
他的声音有些生涩,带着点不好意思,但他还是坚持着。就在这时,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被他的声音吸引,走了过来。
“小伙子,这款多少钱?”男人指着一款银色翻盖手机问道。
志远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深吸一口气,报出了早就背得滚瓜烂熟的价格,又详细介绍了手机的功能。男人听着,时不时点点头。
就在交易即将成功的时候,隔壁的李霞突然走了过来,笑着对那个男人说:“大哥,您要这款啊?我这边也有,比他便宜二十块,还送您一个万能充。”
男人的目光立刻转向了李霞。志远愣住了,他没想到,这个昨天才认识的邻居,会在这个时候公然抢他的生意。
“谢谢,不用了。”出乎他意料的是,男人摇了摇头,“我就买他的。”
说完,男人从钱包里掏出钱,递给了志远。
志远接过钱,手都有些抖。他给男人开好收据,又仔细地把手机包装好。男人走后,他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了。
他看向李霞,李霞也正看着他,眼神复杂,似乎有些惊讶,也有些……愧疚?
“下不为例。”志远冷冷地说。他知道,如果刚才男人动摇了,这笔生意就黄了。
李霞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转身回了自己的柜台。
那天晚上,志远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回想着白天发生的一切,既有赚到第一笔钱的兴奋,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和担忧。
他知道,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而在某个出租屋里,李霞也久久不能入睡。她想起那个年轻人青涩却坚定的眼神,想起他在人来人往中努力吆喝的背影,心里某个坚硬的角落,似乎悄悄地松动了。
她不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年轻人,将会在她的生命中,掀起怎样的波澜。
没过几天,黄毛,钢蛋他们都陆续来到志远柜台,钢蛋为了照顾志远,一下买了两部手机,黄毛没有钱,只是说以后有事随时招呼一声。
临走时钢蛋给志远周围的几个老板散了一圈烟,说:“这是我兄弟,以后大家多照顾照顾啊。”
大家看到钢蛋那满身纹身,还有胳膊上的刀疤,都纷纷表态,一定好好照顾志远。
最后来的是苏晴。
一天志远正在低头研究新手机的功能,透过柜台玻璃,看到前面站着一个女人,抬头一看,顿时一惊,是苏晴。
她比记忆中消瘦了许多,但依然美丽。两人对视良久,一时无言。
“听说你开了店,我来看看。”苏晴轻声说。
志远擦了擦手,有些手足无措:“店里乱,要不...去隔壁坐坐?”
志远让邻居帮着看会柜台,和苏晴两人来到隔壁的小茶馆。
志远把这几年的事简单回忆了一遍,苏晴静静地听着。
“对不起,”志远低下头,“当年让你失望了。”
苏晴摇摇头:“该说对不起的是我。那时候我太年轻,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苏晴的眼圈红了:“志远,我们...”
“都过去了。”志远打断她,露出一个释然的微笑,“我们现在都有各自的生活了。”
送走苏晴后,志远站在店门口,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心中百感交集。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错过,就再也回不去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志远的生意越来越好。
这要归功于他之前的一帮兄弟,特别是黄毛和钢蛋,要求手底下的兄弟只要买手机、办卡、哪怕贴个膜,都要去志远那。
志远找机会又租了一节柜台,还找了个店员。秀玲和平安也终于可以喘口气,不用那么拼命了。
闲下来的时候,志远发现,好多人买了新手机,自己的旧手机都不知道怎么处理,有好多人买了手机问志远要不要收自己的旧手机,或者是不是可以拿自己的旧手机加钱换新手机时,志远都给回绝了。
现在想想:二手机应该是个大趋势,有些品牌手机新的特别贵,有人买不起新的,买个性价比高的二手机一样可以过过瘾。
对于手机质量,有没有维修,拆机这些基本的他现在倒是可以看出一二,可是这二手机回收的价格他却搞不懂。
一天,商场里来了个背包客,抄着一口广东口音,进来就各个柜台看,问有没有二手机卖,有些柜台里有收来的二手机,都被这个人给打包了,当这个人走出商场后,志远立马追了上去问道:
“你好大哥,请问你是收二手机的?”
“是的,你有?”中年男子应道。
“我是在商场专做二手机的,能不能留个联系方式?以后有了手机我给你留着。”
“没问题。”中年男子爽快答应。
志远假装是个老手,突然问道:“老板,你这收的价格怎么样?之前我们商场有两三个收二手机的,价格都很透明,他们都给我们一份报价单。”
“我这也有,给你一份,但是这个价格一个月左右就会变动一次,只能作为参考,到时候有“硬货”你可以给我打电话介绍手机成色,功能等,我来给你报价就是。”
“好的大哥,咱们第一次认识,我请你吃饭去。顺便继续交流交流。”
两人一见如故,饭桌上志远又从这人嘴里学到不少,特别是一线品牌手机,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这些,还要分行货和水货。收的时候一定看仔细,然后从包里拿出同样的两部手机,现场交志远区分。
回到店里,志远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说干就干,不能等。
于是,他把新手机全部挪到店员那柜台去卖,自己的柜台重新立了块牌子:“高价回收二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