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锤的话像一桶冰水,浇灭了所有人头顶刚刚燃起的火。
车间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那台丑陋的“八卦炉”还在“嗡嗡”作响,像一头喘着粗气的老牛。
“放屁!”孙志第一个跳了起来,他指着还在转动的油桶,“好好的怎么就报废了?老子焊的玩意儿,结实着呢!”
王大锤没理他,只是走到林旬面前,伸出那只被烫红的手背。
“林总,这法子是好,但轴承撑不住,热胀冷缩,里面的滚珠跟轴套已经开始较劲了,黄油再多,也挡不住钢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他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估摸着,这么满负荷地转,三次,三次之后,不是轴承碎了,就是电机得烧。”
三次。
这个数字像一把刀,扎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刚刚成功的喜悦,瞬间被一种更尖锐的紧张感所取代,他们只解决了“干拌”的问题,更关键的“湿拌”,也就是加入高温沥青,还没开始。
而他们,只有三次试错的机会。
“老王,不能想想办法?”刘强凑过来,急切地问,“换个轴承不行吗?”
王大锤摇了摇头,脸上是一种技术人员特有的固执:“整个厂都翻遍了,就这么一个尺寸差不多的,想重新做一个?可以,给我车床,给我材料,给我三天时间。”
三天,黄花菜都凉了。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林旬身上。
林旬走到那台钢铁巨兽旁边,伸手摸了摸那滚烫的轴承座,感受着那股濒临崩溃的震动。
“王师傅说得对。”他收回手,声音很平静,“这台机器,是用命在给我们干活。我们不能指望它长命百岁。”
他环视一圈,看着一张张紧张的脸。
“所以,我们没时间去犹豫,也没时间去争吵。”
他看向张涛和陈浩:“你们的理论数据出来了没有?沥青温度,搅拌时间,纤维和沥青的最佳配比。”
张涛和陈浩对视一眼,后者立刻递上一张写满了计算公式的草稿纸。
“出来了!”陈浩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根据涤纶和腈纶的软化点,我们建议沥青初始温度控制在168摄氏度,误差不能超过2度。搅拌时间,初步定在90秒。”
“才90秒?”孙志又嚷嚷起来,“水都没烧开呢!能拌匀吗?”
“时间长了,纤维就不是加筋,是烧成渣了!”陈浩急得脸通红。
“行了。”林旬打断了他们的争吵,“就按陈浩的数据来。第一次,我们先求稳。”
他转向刘强:“沥青加热炉准备好,温度计给我盯死了!多一度、少一度都不行!”
“好!”刘强立刻带人去忙活。
“王师傅,孙志,”林旬看着这两个冤家,“这台‘八卦炉’的最后几口气,就交给你们了,我只有一个要求,在我喊停之前,就算它要散架,也得给我转住了!”
王大锤默默地点了点头。
孙志则拍着胸脯,咧嘴一笑:“放心吧林总,它要是不听话,我抱着它一起转!”
命令下达,整个车间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黑色的沥青在加热炉里翻滚,刺鼻的气味弥漫开来,另一边,“八卦炉”重新发出怒吼,装入了新的一批干拌料。
当沥青加热到指定温度,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准备!”林旬站在一个高处,像个战场指挥官。
刘强指挥着两个工人,用一个巨大的铁勺,从炉子里舀出了滚烫的沥青。
“倒!”
随着林旬一声令下,黑色的沥青如同一道瀑布,被倾倒进旋转的油桶口。
“滋啦——”
一股浓烈的白烟伴随着刺鼻的味道瞬间爆开,油桶里的声音变得无比沉闷,电机的嘶吼声陡然升高了一个调,听上去无比吃力。
“计时!”张涛死死盯着手表。
一秒,两秒……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工人们屏住呼吸,孙志趴在电机旁边,手里拿着个大扳手,仿佛随时准备给它来一下,王大锤则一动不动地盯着那个摇摇欲坠的轴承座,额头上全是汗。
“五十秒……六十秒……”
陈浩的嘴里念念有词,手心全是汗,他的理论,他的模型,他父亲的笔记,他自己的心血,全都在那个丑陋的铁桶里翻滚。
“八十秒……九十秒!停!”张涛大喊。
孙志一记猛掌拍在电闸上。
“八卦炉”在惯性下又转了几圈,终于不甘地停了下来。
一股黑色的热浪从桶口涌出。
“出料!”
一铲子黑得发亮的混合料被倒在地上,它不再是松散的石子,而是黏糊糊的一大坨,冒着滚滚热气。
“快!压块!做试件!”张涛指挥着。
工人们手忙脚乱地用模具压制了几个方方正正的试块,然后立刻用风扇对着猛吹,加速冷却。
车间里死一般地寂静,所有人都围着那几个黑色的方块,等待着最终的审判。
五分钟后,试块冷却了下来。
一个工人拿起一把小锤子,走到一个试块前,所有人的心都跟着那把锤子提了起来。
“当!”
一声脆响。
那个黑色的方块,像一块劣质的饼干,从中间干脆地裂成了两半,断口处,石子倒是被沥青包裹得很好,但几乎看不到一丝纤维的痕迹。
“烧了……”陈浩喃喃自语,脸色瞬间煞白,“纤维……被烧没了。”
失败了。
第一次机会,就这么浪费了。
“我就说!我就说90秒不够!你这纯粹是瞎指挥!”孙志的火气“噌”地就上来了,指着陈浩的鼻子,“你个书呆子,纸上谈兵!老子的‘八卦炉’白白折了三分之一的阳寿!”
“我……”陈浩张了张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盯着那碎裂的试块,整个人都懵了,他的计算,他的模型,明明都考虑到了,怎么会这样?
“小孙!你闭嘴!”张涛喝止了孙志,他蹲下身,捡起一块碎料仔细端详,眉头紧锁,“问题不在时间,也不在温度……是受热不均。”
就在这时,林旬走了过来。
他没有看任何人,只是径直走到那堆废料前,也捡起一块,放到鼻子下面闻了闻。
“不是烧没了,”他开口了,声音很沉,“是被‘烫’死了。”
“沥青倒进去的瞬间,局部温度远超168度,那些细小的纤维,还没来得及和石料一起发挥作用,就被第一波热浪给烫脆了,失去了韧性。”
他把手里的废料捏碎,黑色的粉末从指间滑落。
“我们的‘八卦炉’转速不够快,无法在瞬间把沥青分散开。所以,陈浩的理论没错,错的是我们这台机器,配不上他的理论。”
这话一出,陈浩猛地抬起头,眼圈一下子红了。
孙志也愣住了,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
“那……那怎么办?”刘强急道,“还剩两次机会了。”
林旬看着那台奄奄一息的“八卦炉”,又看了看墙上的钟。
“不能按理论来了,得按‘锅’下菜。”他深吸一口气,“沥青温度不变,但我们换个倒法。”
“第二炉,”他看向刘强,“沥青分两次倒,第一次,只倒三分之一,慢一点,让料头有个适应过程,三十秒后,再把剩下的三分之二一口气全倒进去!”
“这……这行吗?”张涛都听愣了,“没有任何理论依据啊,这完全是凭感觉……”
“现在,就得凭感觉。”林旬斩钉截铁地说,“王师傅,准备第二次!”
王大锤看了林旬一眼,什么也没说,转身走到“八卦炉”前,用扳手紧了紧底座的螺丝。
“还剩两次。”他嘶哑的声音,像是在为这台机器倒数。
团队再次紧张地运作起来。
这一次,所有人的心比刚才悬得更高,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在用最后的寿命,进行一场没有任何理论支持的豪赌。
沥青再次加热,干拌料再次装填。
“八卦炉”的怒吼声比刚才更加凄厉,轴承座上甚至冒出了淡淡的青烟,一股焦糊味弥漫开来。
“准备!”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旬高举的手上。
然而,就在他即将挥下的瞬间——
“林旬!”
一个急促的女声穿透了车间的轰鸣。
众人回头望去,只见苏晚晴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她脸色发白,手里紧紧攥着一张传真纸,甚至顾不上擦掉额头的汗珠。
她无视了周围的燥热和噪音,径直跑到林旬面前,把那张纸递了过去。
“出事了。”她的声音因为急促而有些发颤,“我们所有的银行,都发来了通知。”
林旬接过那张纸,目光一扫,瞳孔骤然收缩。
苏晚晴喘了口气,说出了一句让整个车间瞬间冰冻的话:
“他们说,我们公司负债率过高,经营风险巨大,从现在开始,冻结我们所有的授信额度,并且……要求我们提前偿还之前所有的短期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