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秋竹凝香:菱盘里的栗暖
十月的风裹着桂香漫进村子时,阿明的电话比去年的菱叶黄得更准时,听筒里混着竹料碰撞的轻响:“后山的秋竹晒足了十日,我跟阿瑶把竹篾泡在塘边的井水里醒着,老槐树下的石桌也擦干净了,就等你们来编菱角竹盘!”
小宇挂电话时,指尖还停在笔记本“秋竹计划”那页——去年夏末画的菱角竹盘草图旁,早已添满朱红色标注:“盘底用三层粗篾交叉编,中间夹夏塘收的干菱叶碎”“竹盖边缘留三毫米细缝,散热气不跑栗子香”,甚至还贴了片压平的干桂叶,备注“编完后用桂叶擦竹盘,留香味”。他弯腰拎起墙角的旧竹篓,篓身的菱叶纹被岁月磨得浅了些,却仍能闻到淡淡的塘水味,这次正好用来当竹盘形状的参照。
朵朵背着缝补篮出门时,蓝印花布在阳光下晃出细碎的纹——她特意把去年缝竹篓布兜剩下的布料,剪成了菱形衬垫,边缘还锁了浅蓝棉线:“竹盘装烤栗子会烫,衬垫能隔温,脏了还能拆下来洗。”篮底还压着个小布包,里面是她攒了半个月的彩色棉绳:“编盘边时绕上几股,像给竹盘系了花腰带。”
小虎扛着磨得锃亮的竹刀,刀鞘上缠了圈干芦苇:“老陈爷爷说秋竹硬,得用‘沉水削’——先把竹料在井水里泡半个时辰,纤维软了才好削出匀篾。”他还特意带了块粗砂纸,边角用布包了边:“上次磨竹篓边角时蹭破了手,这次包严实点,还能把竹盘磨得像栗子壳一样滑。”
大巴刚停在村口,孩子们就看见老槐树下堆着半人高的竹料——粗竹杆靠在树干上,细竹篾泡在木桶里,水面飘着几片桂叶。阿瑶坐在石凳上,手里捏着片干菱角壳比对:“我按去年采的菱角形状画了模板,盘边要编得比菱角略圆些,装栗子才不会漏。”阿明则举着根泡透的竹篾:“刚试了试,秋竹泡软后能弯出小弧度,编菱花盘底正好。”
老陈爷爷搬来竹凳坐在一旁,手里转着根竹篾:“编菱角盘得先定‘五心’——盘底中心编个小菱花,再往四周拉篾,这样形状才正。”他说着就用粗篾示范,三绕两编就转出个小巧的菱花底:“你们看,像不像塘里刚摘的菱角?”
小宇蹲在石桌旁,把旧竹篓扣在木板上,用粉笔画出轮廓:“咱们就按这个大小编,比竹篓略小些,刚好能装一斤栗子。”阿明和小虎负责削篾,竹刀划过泡软的竹料,发出“沙沙”的轻响,削好的竹篾码在竹篮里,像排着队的细玉条。朵朵则坐在一旁缝衬垫,偶尔抬头帮着递竹篾:“阿瑶,盘边编到第三圈时喊我,我绕棉绳。”
日头爬到头顶时,竹盘的雏形渐渐显了样——小宇编的菱花底藏在盘心,阿明编的盘边弯出柔和的弧度,朵朵绕的彩色棉绳在盘边晃出细碎的光。阿瑶突然想起什么,从兜里掏出颗晒干的菱角:“把这个嵌在盘边的棉绳里,就像给竹盘镶了颗小珍珠!”
小虎把刚削好的竹篾递给阿明,忽然指着木桶里的竹料笑:“你们看,泡竹篾的水里飘着桂叶,竹篾都带香了!”老陈爷爷也跟着笑:“等竹盘编好,再用桂叶擦一遍,往后装栗子,连栗子都带着桂香。”
风穿过槐树叶,把桂香和竹香缠在一起,落在孩子们的发间。小宇看着石桌上渐渐成型的竹盘,忽然觉得,去年夏塘的清漾,正顺着竹篾的纹路,慢慢织进秋日的暖里——而那些藏在竹盘里的菱叶碎、桂叶香,终将和烤栗子的甜一起,变成新的时光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