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朝阳,挣脱了地平线的束缚,将金红色的光芒毫无保留地洒向张家屯。这光芒不同于往日,少了几分深秋的清冷,多了几分暖融融的活力,仿佛特意为这个小院镀上了一层充满希望的辉光。院内,昨夜凝结在草药叶片上的白霜正悄然融化,折射出细碎的晶莹。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苏醒的气息和淡淡药香,一切都显得清新而充满朝气。
凌云和李文轩并肩站在院中,感受着这份暖意。两人之间的关系,在经过昨夜那场推心置腹的月下长谈后,已然发生了质的飞跃。从相互欣赏的友人,正式升华为目标一致、彼此托付的合作伙伴。一种无形的默契在空气中流淌,取代了初识时的客气与试探。目光交汇时,不再需要过多言语,便能读懂对方眼中的决心与期待。院角那堆象征着村民感激的物资,此刻在他们眼中,已不仅仅是生存的保障,更是他们即将共同开创的事业的启动资本。
“文轩,今日起,我们便真正是同舟共济了。”凌云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脸上带着明朗的笑容,语气坚定。
李文轩拱手,神情同样郑重而充满干劲:“凌兄放心,文轩必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没有繁文缛节,没有主仆之分,一场决定未来走向的第一次“合伙人会议”,就在这晨光熹微中,于院内的石桌旁正式开始。两人相对而坐,面前摊开几张李文轩带来的粗糙草纸和一支秃笔。
明确分工是会议的核心。凌云深知,高效的协作源于清晰的权责界定。
他首先指向自己,语气沉稳:“我之所长,在于医道。往后,所有病患的最终诊断、治疗方案的敲定、新方剂的尝试与确定,以及我们医术团队的长远发展方向,由我主要负责。” 他顿了顿,补充道,“简而言之,医术的质量和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的首要职责。” 这相当于明确了凌云作为技术核心与战略决策者的角色。
接着,他目光诚恳地看向李文轩:“而文轩你,则需肩负起所有运营支撑之责。此事非你莫属。”他详细阐述:
“其一,文书档案。所有病案需系统记录、归档;药方必须规范誊写,便于查阅和传承;日后若形成章程制度,也需由你起草。”
“其二,沟通协调。向病患和家属解释病情与医嘱,务必清晰透彻;对外交涉,无论是与老族长、保长商议事宜,还是未来可能与外村、甚至药材商人打交道,需你出面周旋。”
“其三,内部管理。药材、粮食等物资的采购、保管、分发需有账目;日常开销、若日后有诊金收入,也需清晰记录;你我每日的日程安排,病人预约,也需你统筹安排。”
“其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凌云特别强调,“你需担任我们的 ‘文化顾问’ 。本地风土人情、宗族关系、各种明暗规矩,我知之甚少,极易触碰禁忌。有你在一旁提点,我们方能行稳致远。”
这一系列职责,清晰地勾勒出李文轩作为运营总管与文化桥梁 的定位。
李文轩认真聆听,频频点头。对于凌云的安排,他不仅没有感到被指派任务的压抑,反而有种才华得以施展的兴奋。这些事务,正是他所擅长且能发挥巨大价值的领域。“凌兄思虑周详,文轩责无旁贷。文书、沟通、内务、风土,必当尽心竭力,为凌兄分忧,为吾等事业奠基。”
分工既定,一股全新的力量感在两人心中涌动。他们不再是单打独斗的个体,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随之而来的,是令人惊喜的效能提升,这种提升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立刻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具象化地展现出来。
会议刚结束不久,院外便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喊声。一位村民背着自家老人急匆匆赶来,老人面色青紫,呼吸急促,显然是急症。若在以往,凌云需一边检查,一边安抚家属,还要分心准备药材,难免手忙脚乱。
而今,行云流水般的协作即刻上演:
凌云一个眼神,李文轩立即上前,温言安抚慌乱的家属,同时迅速铺开纸笔。凌云则全身心投入检查,手指搭脉,观察瞳孔,触诊腹部,片刻即做出判断:“急火攻心,痰壅气闭!”他快速口述方案:“针刺十宣放血,速取安宫牛黄丸化水灌服,再以竹沥水顺气!”
他话音未落,李文轩已记录完毕,同时转身从药柜中精准取出药丸和竹沥,并已备好温水与药盏。凌云施针的同时,李文轩已将药丸化开,并清晰地向家属解释:“老人家是急症,凌先生正在施救,此药是开窍醒神的,喂服时需小心慢灌。” 家属见二人配合如此默契,慌乱的心也安定大半。整个救治过程紧张却有序,效率倍增,为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
午后,有村民前来提及,邻村王家庄近日也有数人出现类似之前痢疾的症状,人心惶惶。若在以前,凌云或许只能被动等待对方求助,或贸然前往,难免准备不足。
现在,李文轩主动提出:“凌兄,此事需主动应对。若等疫情爆发,恐难收拾。我拟一书信,说明利害与吾等可提供协助,由保长派人送往王家庄村长处,先行沟通。同时,我们可根据村民描述,预先准备可能需用的药材,规划行程。如此,若对方应允,我们可迅速成行,有的放矢;若对方拒绝,我们也仁至义尽,且避免了徒劳奔波。”
凌云深以为然:“此言甚善!变被动为主动,方为上策。” 一次可能的混乱出诊,在李文轩的谋划下,立刻升格为一次有准备、有策略的医疗拓展行动。
趁着诊疗间隙,李文轩便开始着手将凌云的药柜进行整理。他并非简单归类,而是建立了初步的制度。他设计了一种简单的病历编号规则:按日期和顺序编号,如“庚子秋九月初三·案一”,并简要记录患者姓名、主诉,便于日后查找追踪。同时,他制作了一份药材库存清单,列出药材名称、现有存量、常用量,并计划每日核对消耗与补充。这些看似简单的举措,却让杂乱的事务变得井井有条,查询和盘点效率大增,为未来的规模化运作打下了系统化的基础。
夜幕悄然降临,小院重归宁静。油灯下,凌云和李文轩复盘一日工作,脸上都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神情。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今日接诊的病人数量远超以往,处理速度更快,且因为沟通顺畅,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也更高。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是疲于应付眼前之事,而是开始为更长远的未来铺设轨道。
“文轩,有你在,真如虎添翼。”凌云由衷感叹。
李文轩微笑:“是凌兄掌舵有方,文轩不过尽本分而已。”
两人相视一笑,所有的默契与信任,尽在这笑容之中。这个小小的团队雏形,如同一个刚刚组装完毕、涂上润滑油的精密齿轮组,虽然还显稚嫩,但已经开始了高效而和谐的运转。他们开始兴致勃勃地规划下一步:在院中开辟一小块药圃,试种常用草药;由李文轩执笔,结合凌云口述,开始编撰一本适用于本地常见病的 《乡野验方辑要》 手册……
灯火虽微,却照亮了两人充满信心的面庞,也照亮了这条共同选择的、充满希望的事业之路。快车道,已在脚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