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下旬的罐子村,天刚蒙蒙亮,鸡还没叫第三遍,风里裹着股子土腥味,刮在脸上跟小刀子似的。
村委会门前的打谷场早挤满了人,男人们多半蹲在石碾子周围,烟锅子“吧嗒吧嗒”响,蓝灰色的烟圈在人头顶慢悠悠散开;
婆姨们扎着各色头巾,三五一堆凑着,嘴里“叽叽喳喳”说的不是东家长西家短,全是今春的墒情和种子;
碎娃娃们穿着打补丁的棉袄,在人缝里钻来钻去,把地上的黄土踩得瓷实,跟块烧硬的泥板似的。
王满银蹲在场院角落的磨盘上,手里搓着把干枯的苜蓿叶,碎末子顺着指缝往下掉。
堆肥小组的几个组员在不远处唠嗑,王仁石正给罗海芸比划昨儿犁地时老黄牛咋尥蹶子,逗得罗海芸“咯咯”笑,头上的蓝布头巾都歪到了一边。
他眯眼瞅着场中央的村支书王满仓,那老汉背着手,正跟三个生产队长比划,旱烟锅子在半空划来划去,烟灰掉在褪色的蓝布褂子上,他也不拍。
“铛——铛——”挂在老槐树上的破犁铧被王满江敲响了,那声音干巴巴的,跟敲石头似的。人群渐渐静下来,娃娃们被婆姨们一把拽到怀里,嘴里还“嗷嗷”着挣巴。
王满仓踩着碾场的石磙子,清了清嗓子,那嗓门跟砂纸磨过铁片子一样:“都听好!今儿起,春耕开干!老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咱今年把去年堆的老肥全挑到地头了,可不敢误了时辰!”
底下黑压压一片人,棉袄扣子多半敞着,露出里面打补丁的旧褂子,袖口挽到胳膊肘,露出黧黑的胳膊。
手里要么扛着磨得发亮的犁,要么提着镢头,脚边堆着捆好的种子袋,布袋上印的“农业学大寨”字样都快磨没了。
“板结的地浅锄过了,沟渠也通了,墒情正好!”
王满仓猛吸口烟,烟锅子红了一下,“一队二队先犁川道里的平地,三队去山峁上翻坡地。耕牛不够,各家把驴牵出来凑数!
那头老黄牛给王谦冬,那后生扶犁稳当;黑驴归王连喜,你可得看紧了,别让它尥蹶子踢了人!”
王满江在一旁接话,嗓门比王满仓还亮:“犁地的都记着!深浅要匀,二指深就行!漏犁的回头补,发现一处扣半分工!”
人群里有人嘟囔:“去年就漏了半亩,扣了我两天工分,一家子喝了三天稀粥……”话没说完,被旁边的婆娘胳膊肘捅了一下,赶紧闭了嘴,低头抠着鞋上的泥。
王满银活动了下腿脚,蹲久了发麻,他把棉袄往胳膊上一搭,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单褂,眯着眼看村民们慢悠悠起身。
这二十多天,他带着堆肥小组堆起三座大肥堆,土褐色的垛子跟三座小山似的,上面盖的芦苇席被风扯得“哗啦”响,边角都磨破了。
今儿他们的活是清第四块场地,就在老窑址旁边,那地方石头多,得费些力气。
正盘算着,衣角被人拽了拽。扭头一看,是堂嫂陈秀兰,她脸上蒙着块旧蓝头巾,只露出俩清亮的眼睛,跟山泉水似的。
“满银,支书叫你呢。”她声音压得低,手指头朝村委那几孔土窑指了指。
王满银“嗯”了一声,拍拍裤腿上的土,猫着腰往人堆里钻。
路过三队那群人时,王谦国斜着眼瞅他,阴阳怪气地说:“哟,王技术员也下地啊?可别让土坷垃脏了您那白净手。”
王满银没理他,径直走到王满仓跟前。老支书把他拉到石碾子后头,烟锅子往鞋底上“砰砰”磕了两下,烟灰掉了一地。
“你那肥堆,我昨儿扒开看了。”
王满银心里“咯噔”一下。这老汉前些天还对新式堆肥将信将疑,见天儿派人来瞅,今儿咋突然提这茬?
“比老法子强。”王满仓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黑脸上难得有了笑模样,皱纹都挤到了一块儿,“腐得透,没那股子骚臭味,摸着手还烫呢。比老方法堆三个月的都强……”
“满银!”王满仓朝他招招手,把他拉到土台后面,又掏出烟荷包,卷了支烟递过去。老支书烟瘾大,刚点着又猛吸两口,呛得咳嗽了两声:“我想着,既然头堆肥瞅着差不多了,春耕就用上。不等了”
“怪不得村里把老肥全挑到地头了。”王满银接过烟,似笑非笑地看了眼支书,“头堆肥还得翻次堆,怕是要二十来天。你就不怕我这法子失败?到时候村里去哪找肥追苗?”
“昨儿你婶子也去扒了点。”王满仓往远处瞅了瞅,老神在在地说,“她说,那堆肥黑油油的,比老法子的肥稠多了,看着就带劲。”
他接过王满银递的火柴,点着烟,神情笃定:“去年的老肥,翻地时我打惨全撒了,春耕后追肥就用你这垛堆。你说的‘少撒多次’,我记着呢。今年咱罐子村能不能翻身,就看你的了。”
“那原料得再凑凑。”王满银点着烟,吸了一口,他对自己这堆肥有信心,“光靠秸秆不够,让婆姨们多捡些烂菜叶、果树枝。还有各处的散粪……”
“这你别操心。”王满仓拍了拍他的肩,力道不小,“我让各队记工分。娃娃们捡的牛羊粪多,额外再记二分,保管原料够。好好弄,弄成了,公社都得请你去讲课。”
随着各大队长吆喝,大坪上突然乱起来。有村民牵着老黄牛往地里走,牛鼻子里喷着白气,走两步就停下啃路边的嫩草。
王满江骂了句“怂货”,捡起块土疙瘩砸过去,牛被惊得“哞”地叫了一声,乖乖跟着走了,尾巴甩得“啪啪”响。
“开工了!”队长们挥着手喊,人群跟散开的羊似的,扛着家伙往各自的地块挪。川道里很快传来犁铧翻土的“咯吱”声,混着赶牛的吆喝:“驾!吁——往左点,你个瞎货!”
山峁上更热闹。三队的人扛着镢头往上爬,坡太陡,王拴柱脚下一滑,连人带镢头滚下去半坡,引得一阵哄笑。
他爬起来骂了句“日他妈”,拍了拍身上的土,吐了口带血的唾沫,又扛着镢头往上挪,嘴里还嘟囔着:“笑个球,有本事你们来试试。”
王满银带着陈秀兰他们往老窑址走。路上碰见王欣花背着筐,筐里装着刚捡的干牛羊粪,小姑娘脸蛋冻得通红,见了王满银就喊:“满银叔,你看我捡了这么多!”
“不少。”王满银接过筐,掂量了掂量,“支书说了,娃娃捡粪给记工分。我们先去清场地,你不必再去费这些工”
陈秀兰在前面清杂草,镰刀挥得“嚓嚓”响,草叶子飞得四处都是。她穿着件打补丁的蓝布褂,裤脚用麻绳扎着,怕草籽钻进鞋里——那双布鞋的鞋头都快磨穿了,露出个洞。
王仁石蹲在地上,用镢头刨着土里的石头,嘴里哼着信天游:“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莹莹的天……”调子跑了八丈远,自己却唱得挺乐呵。
罗海芸突然喊:“快看,快看那是不是野兔?”她指着窑顶的豁口,一道灰影“嗖”地窜了过去,带起阵尘土。
“别管它!”王满银抡起镢头,把一块土坷垃砸得粉碎,“赶紧清场地,争取后晌能起堆。误了时辰,支书又要骂人。”
太阳爬到头顶时,川道里的犁地声慢了下来。
婆姨们提着瓦罐送饭来,玉米糊糊的香味飘了老远。王满江蹲在田埂上,呼噜呼噜喝着粥,眼睛还盯着地里的犁沟,见王谦冬的犁走偏了,隔着老远就吼:“往左!往左!你眼睛长到后脑勺了?”
山峁上的人也歇了。有人掏出揣了半天的玉米面馍,硬邦邦的,就着山泉水啃,“咔嚓咔嚓”跟咬石头似的。
中午,王满银他们也啃着馍,望着远处的肥堆。陈秀兰咬了口馍,突然说:“要是真能多打粮食,今年就能给娃扯块新布,做件过年的衣裳了。”
王满银没说话,心里却盘算着。等今天这场地清理好,傍晚就去双水村找兰花,好些天没见,还真有点想这妮子了。
风又起来了,刮得肥堆上的芦苇席“啪啪”响,跟拍巴掌似的。
远处传来赶牛的吆喝声,混着镢头刨土的闷响,在黄土坡上荡来荡去,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