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华大学的秋天,是梧桐叶的金黄与社团招新的喧嚣交织而成的季节。主干道两旁,社团摊位鳞次栉比,色彩斑斓的海报迎风招展,热情洋溢的学长学姐们卖力吆喝,各种才艺展示此起彼伏,空气里弥漫着青春特有的活力和一点点的荷尔蒙气息。这里就像一个微缩的社会万花筒,对刚从紧张高考中解脱出来的新生们而言,充满了新奇和诱惑。
许影目光沉静地扫过这片热闹的“海洋”。她目标明确。政法系严谨的学风和逻辑思辨的课程让她如鱼得水,她需要的是一个能进一步锤炼思维、提升表达的平台。很快,她的视线锁定了“长华大学辩论社”那庄重却不失活力的蓝色招牌。摊位前,几个高年级学生正在模拟一场小型辩论,言辞犀利,逻辑缜密,气氛热烈而不失风度。
“同学,对辩论感兴趣吗?来了解一下?”一位气质干练的学姐注意到了驻足观望的许影,热情地递过宣传册。
许影接过,快速浏览着上面的社史、荣誉和活动介绍,眼中流露出认可的光芒。“嗯,我想加入。”她的声音不高,填表、简单交流、确认面试时间,整个过程干脆利落。对她而言,加入辩论社并非一时兴起,更像是找到了一个专业延伸的战场。
许诺则像一只误入新奇花丛的蝴蝶,被这五彩斑斓的热闹晃花了眼。她本来只是陪许影来看看,结果自己先被旁边动漫社的 cosplay 表演吸引了目光,又被音乐社的现场弹唱勾住了脚步。看到姐姐已经利落地搞定了辩论社的报名,她眨眨眼,一把拉住许影的胳膊:“姐,等等我!辩论社?听起来好像也挺有意思的,我也要报!”
许影有些意外地挑了挑眉:“你确定?辩论需要大量的资料准备、逻辑推演和临场应变,很费脑子。”她太了解这个妹妹了,许诺的兴趣点通常在于“好玩”。
“哎呀,试试嘛!反正大学就是要多尝试!”许诺满不在乎地摆摆手,接过学姐递来的报名表,龙飞凤舞地签下自己的大名。对她来说,加入辩论社更多是“随大流”和“陪着姐姐”的新奇体验,至于费不费脑子?她许诺大小姐高兴就好。
填完辩论社的表格,许诺更是放飞了自我。汉服社的漂亮裙子让她心动不已,摄影社学长展示的模特照片个个颜值在线,连冷门的科幻协会因为摊主是个气质忧郁的帅哥,她都饶有兴致地凑过去聊了几句,顺手又填了两张报名表。对她而言,社团招新更像一场大型的“社交集市”,充满了之前那个被家庭和学校保护起来的小世界里不曾有过的自由和新鲜感。
许诺的目光在人群中逡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寻。她心底有个模糊的期待:那个在洪荒时代搅动风云、与她羁绊至深的通天教主,这一世会转世成什么身份呢?以他的根脚和心性,无论生在何处,注定不会平凡。或许就在这所长华大学?或许在某个领域已崭露头角?她并不着急,冥冥之中自有牵引,他们早晚有一天会重逢。这所底蕴深厚的老牌一流大学,严谨而自由的学风,倒是个不错的“孵化场”。
大一的生活,就在这样忙碌而有序的节奏中铺展开来。长华大学的学习氛围名不虚传,图书馆常常一座难求,通宵自习室也总亮着灯光。许影如鱼得水,课堂、图书馆、辩论社成了她的三点一线,逻辑思辨能力在一次次案例分析和模拟法庭中飞速提升,那股沉静内敛的气质越发凝练,在政法系新生中渐渐有了“学霸”的名号。
许诺则过得“丰富多彩”得多。外语系的氛围很适合她,而且她神魂强大,学什么都很容易,凭借出色的外貌和聪明,她在各个社团都混得风生水起,是各种联谊活动的宠儿。辩论社的活动她也参加,但更多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准备资料时能偷懒就偷懒,倒是临场反应快。
在这样忙碌的学习和社团生活中,发生了一件小小的“趣事”,在女生宿舍楼里悄悄流传开来。
政法系姐姐同年级,有个叫何以琛的男生,如同平地惊雷般迅速崛起,成了新晋的“长华校草”。他外貌俊朗,身材高挑挺拔,看起来像一棵挺拔的小白杨,而且他身上有一种清冷疏离感。他很少主动与人交流,上课永远坐在中间,走路目不斜视,仿佛周身自带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和无数倾慕的目光。这种“高岭之花”的姿态,反而激起了更多女生的征服欲和好奇心。
消息传到许诺耳朵里时,她正对着镜子试戴新买的耳环。
“校草?何以琛?”许诺从镜子里瞥了眼八卦的室友,语气带着点漫不经心的审视,“还行吧,照片我看了,也就那样。”
这倒不是她故意唱反调。在许诺的认知里,“好看”是有标准的。那个烙印在她灵魂深处的身影——通天教主,其道体之完美,风华之绝代,是洪荒天道精雕细琢的杰作,举手投足间自带韵律,岂是凡尘俗世的皮相可比?她自己的跟脚也是极好的,混沌生灵有几个简单,化形后的容貌亦是得天独厚,风华绝代。所以,何以琛的“帅”,在她这里,大概只能算“尚可入眼”,还不到惊艳或心动的程度。
然而,让她微微挑眉的是姐姐许影的反应。
一次在食堂偶然遇到何以琛,许影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的时间似乎比看其他路人长了那么点。还有一次,辩论社收集一个经典商业欺诈案例的资料,许影在图书馆查阅时,恰好何以琛也在同一区域查阅法律文献。许影破天荒地没有立刻走开,而是站在不远处的书架旁,安静地翻了一会儿书,似乎在……等待?虽然最终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拿着资料离开了。
许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点微妙的“另眼相看”。她私下揶揄许影:“哟,我们女神许大学霸,终于注意到人间烟火,看上那位高冷校草了?”
许影正在整理辩论稿,闻言头也没抬,语气是一贯的平淡无波:“何以琛?他的案例分析报告我看过,逻辑清晰,切入点精准,很有深度。仅此而已。”她的目光依旧冷静专注,“法学院看重的是专业能力。”
许诺撇撇嘴,对姐姐这种“学术性欣赏”的理由表示怀疑,但也没再追问。她看着许影认真伏案的侧影,心想:看看就看看呗,反正都是单身,姐姐这么理性的人,难得有个能入她“法眼”的,管她是看脸还是看才华呢?总比她整天对着法典和案例强。生活嘛,总得有点调剂。
大一的光阴,就在许影于政法条文和辩论逻辑中稳步前行、许诺在各种社团活动中肆意挥洒、以及何以琛这个“高冷校草”无意中为姐妹俩平静生活投下的一小片涟漪中,悄然滑过。梧桐叶落了又生,长华的底蕴在无声滋养着这群年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