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校园里那几棵高大的法国梧桐成了最引人注目的风景。绿意盎然的叶片被秋风染上了层次丰富的色彩——边缘泛着淡淡的黄,中间过渡为温暖的橙,靠近叶脉处还固执地留着一抹绿意,远远望去,像一团团燃烧的、安静的火焰。
课间休息的铃声一响,孩子们便欢呼着涌向操场,最爱去的就是梧桐树下。风一吹,叶片便簌簌落下,旋转着、舞蹈着,铺满一地绚烂。孩子们兴奋地在厚厚的落叶上奔跑,脚下发出“沙沙”的、清脆悦耳的声响,像踩在秋天的音符上。有的孩子忙着挑选最大、最完整的叶子,准备做书签或贴画;有的则用力跺脚,听那干爽的碎裂声,或者捧起一大把落叶,欢呼着抛向空中,看它们如金色的雨点纷纷扬扬地落下。
季晨熙也很喜欢这片金色的天地。但他不像李小虎那样满场飞奔,而是喜欢沿着树下的小径慢慢地走,低着头,目光仔细地扫过满地落叶,像是在寻找什么宝藏。他的专注引来了周小雨的好奇。
“季晨熙,你在找什么呀?是不是在找最特别的叶子做标本?”周小雨蹲下身,也学着他的样子看起来。
季晨熙抬起头,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一片刚刚捡到的叶子。那片叶子形状完好,颜色尤为漂亮,是那种饱满均匀的金黄色,在阳光下像一块温润的琥珀。“你看,”他指着叶柄处一个不起眼的小小虫蛀痕迹,那痕迹巧妙地形成了一个类似小月牙的形状,“这片叶子很特别,对吧?像不像……像不像一个悄悄的笑脸?”
周小雨凑近了看,点点头:“真的哎!好像在对人笑呢!”
“嗯,”季晨熙小心地把叶子夹进随身带的一个小笔记本里,“我觉得,每一片落下来的叶子,都不一样。有的像星星,有的像手掌,有的带着小洞,像天空的窗户……它们从那么高的树上落下来,好像带着树的故事似的。”
他的话让周小雨也产生了兴趣,两个小孩一起开始了“寻宝”。他们不再喧闹,而是安静地低头寻找,不时为发现一片形状奇特或颜色罕见的叶子而发出低低的惊呼,然后小心地收藏起来。
自然课上,张老师正好讲到了“叶落归根”和植物的生命周期。她告诉大家,落叶不是树的死亡,而是树木为了保存能量、抵御寒冬的智慧之举,腐烂的叶片还将化作春泥,滋养树根,等待来年新生。
季晨熙听得格外认真。放学后,他一个人又来到梧桐树下。夕阳将树影拉得老长,金光洒在层层叠叠的落叶上,温暖而静谧。他蹲下身,拿起一片边缘卷曲、形状像个小喇叭的叶子,对着夕阳看,叶脉清晰得像地图上的河流。
一个念头忽然闯入他的脑海:这些叶子,从枝头飘落,归于泥土,是为了明年春天大树能长得更好。那爸爸现在离开家,去很远的地方执行任务,是不是也像大树在积蓄力量?他的离开,是为了守护更大、更重要的东西,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团聚?
这个联想让他心里微微一动。他不再觉得落叶是伤感的告别,反而从中看到了一种充满希望的等待和轮回。爸爸的爱,就像大树深扎的根,从未离开;而暂时的分离,是为了让这份守护更有力量。
他精心挑选了十几片自己认为最漂亮、最特别的落叶,小心地擦干净,夹在厚厚的字典里压平。晚上,他拿出彩纸、胶水和彩笔,开始创作。他用叶片拼贴出了一幅画:一棵金色的大树,树下站着三个手拉手的小人——高的是爸爸,中间是妈妈,最矮的是他。虽然人物的五官只能用笔简单勾勒,但那依偎的姿态却充满了温暖。他还用细长的叶柄,在画的右下角,拼出了歪歪扭扭的几个字:“等爸爸回家”。
他把这幅“落叶拼贴画”郑重地贴在了自己的书桌前,和那张中国地图、那个迷彩礼物盒子并排。这幅画,成了他秋天里对爸爸无声的问候和汇报。
他在成长记录本上,画了一棵正在落叶的大树,金色的叶子飘向树根。在旁边写道:
**【秋天,树叶变黄了,落下来了。】_
**【张老师说,落叶不是结束,是为了明年长得更好。】
**【爸爸离开家,也不是结束,是为了更好的团聚。】
**【我收集了好看的叶子,做了一幅画。】
【等爸爸回来,我要告诉他,每一片叶子,都像我等他的每一天,
【看起来有点孤单,但最后,都会变成很漂亮的礼物。】
窗外,秋风依旧,落叶纷飞。但季晨熙的心中,却充满了另一种宁静。他将对爸爸的思念,寄托于这秋日的信笺,让每一次叶落,都成为一次无声却充满希望的对话。那枚胸前的“平安方向牌”,在秋日澄澈的阳光下,愈发显得温润厚重,仿佛也浸染了这季节的深邃与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