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的目光如鹰隼般锁定东南方向——那股阴冷恶意的源头仿佛近在咫尺。
他攥紧手中早已冰凉的包子,心头的憋闷与怒火并未熄灭,却逐渐被一种沉静的决意取代。
“星耀”的手段卑劣却有效,如同毒雾般侵蚀着这片他暂时栖身的街区,也试图扑灭他刚刚重燃的信心之火。
硬碰硬?正中对方下怀。
逃离?不仅是示弱,更会将这片街坊留给持续蔓延的负面情绪。
他回想起昨日领悟的“反者”之道
——并非蛮力对抗,而是迂回引导,借力打力。
又想到“水”的特性——至柔,却能涤荡污秽,润物无声。
“或许……不该总想着‘对抗’。”
一个念头划过脑海,
“就像水滴石穿,并非靠冲击,而是靠持续的浸润与软化。这种弥漫的恶意,是否也能用类似的方式‘化解’?”
他想到了“慈”字符文。
它曾助他安抚惊惶的路人,平复自身的焦躁。
它代表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平和与善意,其本质,或许正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净化”与“滋养”。
一个大胆的想法逐渐清晰:
既然对方能像投毒般散播恶意,那他能否……如清泉滴入浊流,释放善意去中和、去稀释?
哪怕只有一丝,也是方向!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闭目,竭力忽略周遭刺人的低语与目光。
“不争”符文让他如路边的石子,最大限度地不刺激周围已有些神经质的人群。
随后,他小心翼翼地触动识海中那枚温润的“慈”字符文。
这一次,目标不再是自身或某个具体的人。
他尝试着,极其艰难地,将那一丝微弱却纯粹的、代表着“安抚”与“祥和”的意念,想象成初春融雪汇成的细流,温和而持续地从自身散发,以他为中心,极其缓慢、轻柔地向四周弥漫开去。
过程远比想象中困难。
将精神力控制到如此精细的程度并稳定外放,还要始终保持其“慈”的特质,这对他的控制力和精神纯度是巨大的考验。
他感觉眉心如同被细线紧勒,精神力如握不住的沙般飞速流逝,脑袋阵阵发胀,太阳穴突突直跳。
“俭”字符文自动运转到极致,高效榨取着体内每一分能量支撑这艰难的尝试,勉强延缓着精神力的枯竭。
但他没有放弃。
效果,正在细微处悄然显现。
那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的“慈”之涟漪,轻柔拂过离他最近的几个正窃窃私语、面露忧惧的路人。
效果并非立竿见影的神迹,没有人大彻大悟,人群也未突然和睦。
只是,其中一人紧锁的、几乎拧成疙瘩的眉头,在不自觉间舒展了一毫,喋喋不休的抱怨莫名停顿了半秒,仿佛瞬间忘了要说什么刻薄的话。
另一人充满警惕、扫视四周的眼神,也恍惚了极短一瞬,看向同伴的目光里多了丝不易察觉的茫然,少了些针锋相对的尖锐。
他们自身或许都未察觉这细微变化,很快又会被周遭的焦虑氛围裹挟,但就在那一刹那,那种尖锐的、具有破坏性的负面情绪,确实被那温柔的“慈”之涟漪稍稍中和、软化了一丝。
陈默的“知”字符文清晰地捕捉到了这细微的变化!
可行!
哪怕只是杯水车薪!
一股混合着剧烈消耗后的疲惫与实验成功的振奋涌上心头。
这证明了他的思路是对的!
“慈”之力,不仅可以自守,真的可以如微光般,尝试照亮和软化周围的黑暗!
这是将“水”的“渗透与净化”理念,成功迁移应用到了精神层面!
是“知行合一”的又一次进阶!
他精神一振,强忍越来越强烈的眩晕和精神力即将耗尽的虚脱感,努力维持着这微小的“慈”之光环。
同时,“知”字符文也在持续工作,捕捉到东南方向那股异常精神波动——它并非持续不断,而是如呼吸般有节奏地起伏,似乎在特定时间点才会加强输出,推动新一轮的恐慌。
躲在暗处的敌人就在那个方向。
像一只毒蜘蛛,躲在暗处编织恶网。
或许,可以在对方发力时,针对性加强“慈”的安抚,更能有效抵消影响?
但这个念头刚起,就被更强烈的眩晕和耳鸣打断。
同时维持“不争”、“知”的精细感知和“慈”的对外扩散,对精神力的消耗是惊人的。
就这么一会儿,他已感到快要见底,再持续恐伤及根本。
“俭”字符文也已发出“预警”般的微弱悸动。
他不得不缓缓地、极其不舍地收回“慈”的扩散,先集中残余精力稳住自身,同时牢牢记住那股异常波动的特征、节奏与大致方向。
看来,单凭现在的“储量”和能力,想大范围净化这片区域的负面情绪,还为时过早。
这更像是一场持久战和消耗战,比拼的是耐心、恢复力和对力量更精妙的掌控。
不过,他不再是只能被动忍受或物理对抗了。
他找到了一个新的、属于他自己的反击方向——不是用暴力对抗谣言,而是用内心的慈和之光,如细雨润物,去一点点化解、消融那些阴冷的恶意。
这条路或许漫长,消耗巨大,但值得尝试。
陈默缓缓睁眼,看着周围依旧压抑的环境,目光却不再憋屈,而是带上了一种沉静的决心。
他轻轻咬了口冰凉的包子,慢慢咀嚼,感受着食物带来的微不足道的能量补充。
他需要更多练习,更需要……尽快揪出那个躲在暗处散播谣言的“幻狐”!
从源头,掐断这毒流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