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3日下午,晋省太行山区,386旅旅部。
旅长端起搪瓷缸喝了口水,盯着面前一脸不情愿的李云龙。
“李云龙!新一团这副担子,就交给你了!”旅长把缸子往桌上一顿。
李云龙拧着眉头:“旅长,您这不是为难我老李吗?新一团什么情况您不是不知道——上一仗遭了鬼子伏击,团长政委都牺牲了,现在就剩下些残兵。人凑不齐、枪没几杆,我这光杆司令拿什么跟日本人干?”
“咋了?他娘的李云龙也学会认怂了?”旅长眼睛一瞪,“老子还以为你多大能耐呢!”
“谁认怂了!”李云龙梗着脖子,“但您总得给点本钱吧?要人没人,要枪没枪,还这不准那不许的,我上哪儿弄一个团出来?”
“放你娘的屁!”旅长一拍桌子,“什么都备齐了,还要你干啥?吃干饭的吗?”
李云龙眼珠子一转,嬉皮笑脸道:“那您是说,只要我能把队伍拉起来,怎么搞我说了算?”
“少跟老子耍心眼!”旅长哼了一声,“老子不管过程,只要结果!就一条:别碰纪律红线!三个月,给我带出个能打硬仗的新一团!做不到,自己卷铺盖滚蛋!”
李云龙顿时眉开眼笑:“得嘞!有您这句话就行!三个月?两个月我让新一团焕然一新!”
“别光吹牛!”旅长一挥手,“张大彪在新一团等着了,赶紧滚蛋!”
李云龙敬了个礼,转身大步流星出了旅部。心里暗道:虽然是个烂摊子,但好歹是自个儿的队伍!这回非得干出个名堂!
日头偏西,李云龙骑着匹瘦马,沿着山路赶往新一团驻地。秋风卷着黄叶拍打在脸上,透着寒意。
远远地,他就瞧见了新一团的“营房”——一座破败的山神庙。墙塌了半截,屋顶漏着几个窟窿,几缕炊烟从里面飘出来。
“团长!”张大彪快步迎上来,神色有些窘迫。
李云龙翻身下马,四下打量:“他娘的,这就是老子的团部?”
“是,团长。”张大彪挠挠头,“条件是艰苦了点,但弟兄们勉强能栖身。”
李云龙迈进庙门,里头更是凄凉。几十个战士或坐或卧,有的在补衣裳,有的在擦枪。见团长进来,纷纷起身。
“都坐都坐。”李云龙摆摆手,心里却咯噔一下。战士们面黄肌瘦,军装补丁摞补丁,手里的家伙更是五花八门:老套筒(汉阳造)、中正式,还有几支膛线都快磨平的三八步枪。最扎眼的是,不少人手里攥着土铳、大刀和红缨枪。
“大彪,说说情况。”李云龙拣了块石头坐下。
张大彪摸出个破本子:“团长,目前全团实有270人。一营120,二营110,团部直属40。”
“枪呢?”
“步枪52支,能用的只有31支。机枪两挺,子弹总共186发。”张大彪声音越来越低,“手榴弹8颗,大刀35把,红缨枪78杆。”
李云龙听得直嘬牙花子:“娘的,这哪是主力团,简直是乞丐团!”
“团长,还有更急的。”张大彪苦着脸,“咱们已经三天没见油腥了,天天喝野菜汤。再这样下去,弟兄们站都站不稳,更别说打仗了。”
李云龙站起身,在庙里踱了两步。战士们眼巴巴地望着他,目光里混着期待和忐忑。他们都听说过李云龙的名号,可眼前这烂摊子,恐怕神仙也难办。
“同志们!”李云龙突然吼了一嗓子,所有人顿时精神一振。“我知道大家在想什么:新一团是不是没指望了?今天我李云龙把话撂这儿——只要我老李还有一口气,就绝不叫弟兄们饿肚子!”
“可是团长,咱们实在……”一个战士刚开口,就被李云龙挥手打断。
“没什么可是!当年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怎么走下来的?靠的就是一股劲儿!咱们八路军是什么队伍?是穷人的队伍!天塌不下来,办法总比困难多!”
正说着,庙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团长!团长!”一个战士气喘吁吁冲进来,“张排长让我报告,咱们逮住个可疑分子!”
“可疑分子?”李云龙眉头一拧,“什么人?”
“白白净净的,穿着料子不错的怪衣裳,一口外地腔。非说要见您,说是来支援抗日的,还直言敬仰您的大名。”
李云龙和张大彪交换了个眼神。这年头,还有这等人物往山沟里钻?
“大彪,你怎么看?”
张大彪摸着下巴:“团长,说不定真是个有心抗日的阔主儿。我听说有些商人确实在暗中资助咱们。”
李云龙心里一动。旅长刚说要自己想办法,这就送上门个“财神爷”,不是瞌睡遇枕头吗?
“人在哪儿?”
“就扣在后院小屋,一班长看着呢。”
李云龙站起身,正了正军帽:“走,会会这个‘财神爷’。要真是送钱送枪的,老子这回可捡着宝了!”
说罢,他大步向后院走去,心里既期待又警惕。新一团正值艰难时刻,若真来个雪中送炭的,那可真是老天开眼了。
【各位读者大大,彦祖:本书是创作爽文,有些设定可能与原剧原着有些偏差,请大家不要那么较真,只是写个爽文,想让大家看到可能不一样的历史!】
【望大家多给五星好评,喷的时候也手下留情,新人新作,期望获得各位关爱】
【要是大家有好的建议,或者剧情问题,请提出来,都吸纳建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