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一号”实验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繁重而敏感。何月山几乎不眠不休,带领团队奋战在第一线。
幸运的是,最坏的情况并未发生。经过专业抢险队的努力,装置内部的辐射泄漏被成功控制在最小范围,并未扩散到外界,无人员遭受超剂量辐射。但装置本身受损严重,多个关键部件需要更换或修复,预计修复周期长达一年以上,经济损失巨大。
事故原因调查组迅速成立,由国内顶尖的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安全专家组成。初步调查结果排除了人为操作失误和常规设备故障,将原因指向了“等离子体行为的高度不可预测性及某种未知物理现象的失控”。
这个结论虽然模糊,但暂时稳定了内部情绪,也将事故性质定性为“前沿探索中难以避免的高风险代价”,一定程度上缓冲了外界的问责压力。国家层面在听取详细汇报后,虽然震惊和痛心,但最终还是表达了理解和支持,强调“探索未知必然伴随风险,重要的是吸取教训,继续前进”,并承诺提供一切必要的资源用于修复和后续研究。
然而,何月山和核心团队深知,事情绝非“不可预测性”那么简单。那个与“磐石之心”实验室矿石的超距同步反应,像一根刺扎在所有知情者心里。
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一个级别更高的联合调查组秘密成立,同时调查“炎黄一号”异变和“磐石之心”矿石的同步反应之谜。
【技术推演(中级)】在消耗了巨额积分后,给出了一个极其模糊却令人毛骨悚然的指向:两种现象可能通过某种尚未被认识的、超越现有物理框架的深层时空关联或量子纠缠效应发生了联系。那块矿石,可能并非简单的“样本”,而是一个“触发器”或“共振器”!
这个推论太过惊世骇俗,几乎触及了物理学的根基。如果被证实,其意义将远超聚变能源本身,可能引发一场新的科学革命!但也正因其惊人,调查组对此极端谨慎,所有研究都在绝密状态下进行,不敢有丝毫泄露。
事故的阴影和调查的迷雾重重压在心头,让星火科技的氛围变得有些沉闷。虽然主营业务和oIIA联盟的发展并未受到直接影响,但核心的、代表未来的聚变探索却遭到了重挫。
何月山肩上的担子前所未有地沉重。他不仅要处理事故善后、应对各方关切、稳住团队士气,还要领导那项绝密的联合调查,身心俱疲。
在他最艰难的时刻,唐茹的选择不是单纯的安慰,而是更深入地参与进来。她以恒远电子技术总监和何月山未婚妻的双重身份,主动承担了更多星火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沟通协调工作,帮他分担商务和公关压力。她利用自己细腻的沟通技巧和良好的口碑,巧妙地安抚了合作伙伴的担忧,维护了星火的声誉。
在生活中,她更是无微不至。她学习营养学知识,为他定制调理身体的食谱;她在他深夜加班时,默默陪在一旁处理自己的工作;她甚至学会了简单的按摩手法,帮他缓解头痛和肩颈酸痛。
她的支持不再是简单的陪伴,而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力量,为何月山撑起了一片相对安宁的后方。
“月山,别把所有压力都自己扛。”一次晚餐时,唐茹看着他依旧紧锁的眉头,轻声说,“星火不是你一个人的星火,是大家的星火。‘金乌工程’更是国家的事业。允许自己偶尔脆弱一下,依靠一下大家,依靠一下我,好吗?”
何月山看着她温柔而坚定的眼神,心中最坚硬的地方仿佛被融化了。他深吸一口气,缓缓点头:“好。谢谢你,小茹。”
他开始尝试更多地放权,信任徐若薇、周倩、邓康等核心高管去处理各类事务。他定期召开坦诚的沟通会,向团队说明情况(当然不包括绝密部分),听取大家的意见。他发现,当他选择信任和依靠团队时,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反而被激发出来,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想法。
星火科技这艘大船,在经历剧烈颠簸后,开始慢慢恢复稳定,重新找航向。
然而,就在一切似乎向好发展时,那场针对“炎黄一号”事故的风波,却在国际舆论场上被别有用心地再次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