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断供,如同一盆冷水,浇醒了沉浸在快速发展喜悦中的星火众人。现实的残酷再次凸显——没有核心技术,命运永远攥在别人手里。赵志坚这一招,精准地打在了星火的七寸上。
公司气氛一时有些压抑。自主研发芯片?谈何容易!这需要庞大的资金、顶尖的人才、漫长的周期,以及极高的失败风险。对于星火这样刚刚起步的小公司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何月山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芯片的重要性,也比任何人都渴望打破这枷锁。重生的先知和系统的能力,就是他最大的底气。
他立刻行动起来。首先,他让周倩带领硬件团队,深入研究那颗被卡脖子的FpGA芯片的数据手册和应用方案,尽可能吃透其所有功能和性能边界,为后续的自主设计定义清晰的目标。
同时,他让徐若薇动用一切人脉,寻找国内可能的替代方案、二手芯片货源(解燃眉之急),以及最重要的——芯片设计人才和相关资源。
何月山自己则再次启动了【技术推演(初级)】,将大量积分投入到对FpGA架构和国内芯片制造工艺的推演中。模糊的信息流不断涌入,虽然无法得到具体的设计图纸,但却清晰地指出了几个可行的技术路径和需要重点攻克的关键模块(如可编程逻辑单元阵列、布线资源、配置存储器等),以及适配国内某家晶圆厂180nm工艺(相对落后,但自主可控)需要注意的设计规则。
这极大地缩小了探索范围,避免了盲目试错。
几天后,徐若薇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她通过猎头找到了一位刚从美国回来的芯片设计专家,叫邓康,拥有丰富的FpGA设计经验,因家庭原因回国发展,正在寻找机会。坏消息是,对方对星火这样的小公司兴趣不大,更倾向于去大厂或者研究所。
“无论如何,约他见面聊一聊!”何月山毫不犹豫地说。
在一家咖啡馆,何月山见到了邓康。对方三十多岁,技术人的气质很浓,但眉宇间带着一丝怀才不遇的落寞。
何月山没有过多寒暄,直接打开笔记本电脑,展示了他基于推演结果整理出来的自主FpGA设计构想和技术路线图,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国内现有工艺实现特定性能目标的设计思路,甚至包括了一些关键电路结构的创新想法。
邓康起初有些不以为然,但随着何月山的讲解,他的表情逐渐从漫不经心变成了惊讶,再到最后的震惊和专注!
“等等!这个Iob结构的设计,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冗余方式来弥补工艺波动影响的?”
“还有这个cLb里面的查找表(LUt)结合进位链的优化方案…这思路太巧妙了!”
“你…你以前搞过FpGA设计?”邓康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个过分年轻的老板。
“略懂一些。”何月山谦虚道,随即话锋一转,“邓博士,现在的情况是,国外大厂我们靠不住,国内唯一的供应商也被竞争对手掐住了脖子。我们星火科技需要一颗自己能掌控的‘心脏’来继续发展。这件事很难,甚至可能失败。但我想做的,不是简单地模仿一颗芯片,而是设计一颗真正适合工业控制场景、优化功耗和可靠性的FpGA。这很有挑战性,但也很有意义。您愿意一起来做这件事吗?”
何月山的话,没有空泛的画饼,而是扎实的技术构想和清晰的目标,再加上那种“打破垄断”的情怀,深深打动了邓康。
他沉默了片刻,猛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技术人特有的光芒:“何总,你这个方案…虽然大胆,但确实有可行性!干了!我愿意加入!”
核心人才到位!何月山立刻任命邓康为芯片项目负责人,组建芯片设计团队。工资和期权待遇都给到了行业顶尖水平。
与此同时,徐若薇也通过关系,联系上了国内一家实力不错的芯片设计服务公司,以及那家拥有180nm工艺的晶圆厂。虽然对方对星火这样的小客户起初并不重视,但在何月山展示了部分技术方案和得到政府扶持的背景后,态度有所转变,表示愿意合作。
资金压力骤然增大。芯片设计服务费、流片(tape-out)费用、团队工资…每一项都是巨额开支。政府的低息贷款和项目回款很快消耗大半。
何月山果断决策,收缩一部分非核心业务,将资源全力倾斜到芯片项目上。他甚至抵押了自己的部分股权,换取了一笔过桥贷款。
整个公司进入了一种战时状态。芯片团队在邓康的带领下,日夜不停地进行设计、仿真、验证。何月山则如同技术总监,利用【超维逻辑分析】和【芯片设计】知识,解决着一个个棘手的难题:时序收敛、信号完整性、低功耗设计…
【精神力恢复】和【体能强化】技能再次承受了极限考验。
经过三个多月近乎疯狂的奋战,第一版设计终于完成!通过了所有的前端仿真验证。
接下来就是最烧钱也最激动人心的环节——流片!将设计好的版图数据交给晶圆厂,制作出实际的芯片!
这笔费用高达数百万!一旦失败,所有投入付诸东流!
何月山顶着巨大的压力,签下了流片合同。芯片数据被送往晶圆厂。
等待结果的日子格外煎熬。公司里所有人都悬着一颗心。
一个月后,消息传来——流片成功!芯片功能正常!
当第一批封装好的、打着“星火一号”标识的FpGA芯片送到公司时,整个团队沸腾了!周倩和几个老员工甚至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虽然这颗“星火一号”的性能相比国外同类产品还有差距,功耗也偏高,但它是完全自主设计的!是星火科技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
何月山小心翼翼地将一颗芯片放在手心,感受着那微小的硅片上凝聚的心血与希望,百感交集。
有了它,“智能工业控制器”项目最大的障碍被扫清了!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庆祝之时,徐若薇接到了晶圆厂方面的电话,语气十分抱歉和尴尬:
“徐总…非常对不起…你们下一批芯片的产能…可能…可能又安排不过来了…上面…上面有压力…”
何月山的心猛地一沉。
赵志坚!他竟然连晶圆厂都能施加影响?!
这场斗争,远未结束!自主之路,依然漫长而艰难!
但这一次,何月山眼中没有恐慌,只有更加坚定的斗志。
既然开始了,就没有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