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强一直没动静,也没有传来唐信阳的死讯,再拖下去,这条计策就只好停止实施,相当于白忙了一圈,不过京城这边情况还好,弄死一个算一个。
三王爷的死,让恭王两口子心情好了很多,唐家不动就算了,就算自己的计谋失败了,至少唐家和老六不可能再走到一块,他们不想动,自己也得歇一歇,得把方案重新调整一下。
恭王没理睬别人的议论和目光,包括父皇的,他就像耳聋眼瞎一样,什么都没听见,什么都没看见,更不去揣度别人的想法,认认真真地哀悼皇贵妃母子几人的薨逝。
皇贵妃母子几人的薨逝,确实太奇葩了!钱多居然也能要人命!
有个十分不妙的事情,那就是老四和老大走得太近,而且是公开的,加上暗地里的,其实还有老六也加入了他们一伙。
老大自然是没有竞争资格的,但他代表的是唐家,这就奇怪了,他们怎么会和好?就算唐家与老六和好,老六和老四也是对手呀!唐家支持谁?
“你说,唐大将军会不会一直就很讨厌梅氏?本王有没有可能替人做了嫁衣?”
“王爷的意思是,这么一来,唐大夫人不得不让唐信柏成为嫡子?”
“因为现在唐信柏已经成了唐大将军唯一的儿子,也是唯一的后人”。
“不错,他已经是唐大将军唯一的后人,又是其一生真正钟爱的女人所生。”
“还有个更糟糕的事情,那就是关于秦氏的处置,秦氏带过去的三个下人,婆子本就是管家大儿媳的娘,两个丫鬟,其中一个也是有意于管家的小儿子,另一个,那秦氏真正的心腹之人。
而庄子上大小一共十二具尸体,只有一具被正经下葬,也就是唐惠珠被正经掩埋。那秦氏呢?她虽然我是个妾室,可到底也生了个女儿,再不得宠也该算半个主子,死了,即使进不了祖坟,也不该扔乱葬坑里。
看看大理寺的正经报告,死尸与在册人员,相差一人,也就是说,有一人逃脱了。
而这位逃脱了的凶手,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凶手就是管家的女婿,原因不用说了,带着两万多两银子,换一个身份活着,做个大富之人。
如果不下这样的狠手,轮到他头上,能有个两三个两算不错的了,而且集体逃亡,也很容易暴露行踪,不像一个人,行走干净利落,又无人知根知底。
第二种可能,那就是,逃脱之人是秦姨娘,原因,和之前的那人一样,也是图一个人钱多,且方便行事,因为她的女儿已死,无儿无女的她,离了唐家这座靠山,更控制不住管家,不如彻底解决。
反正唯一的女儿已死,不如把一切知情人的口给灭了,自己带着两万多两银子,换个身份,重新嫁人过下半生。
第三种可能,那就是秦氏也死了,被悄悄埋于别处,因为大火是在第二天晚上发生的,一天多的时间,足够办很多事了。
三种可能的区别在于,如果是前两种,有可能唐老夫人并不知道秦氏与管家的私情,从之前的消息来看,老夫人对唐惠珠也有所怀疑,所以才会将她拘在府里,而且还要匆匆嫁人。
如果是最后一种可能,那就说明老夫人,已经知道了秦氏与管家的私情,正好趁此机会将其彻底清除”。
“我觉得第三种的可能性较大,还记得唐灵珠那个不伦不类的芨笄宴吗?她已经猜到了孙女的“情郎”在捣鬼,自然也会进一步细查家里的其他人”。
“可如果是老夫人动的手,完全可以将管家女婿的尸体,悄悄埋了,让人不用细想细查,就可以知道是那厮行的凶”。
“故弄玄虚呗!那老夫人是个狡猾的,明明已经知道秦氏的私情了,却藏着不说,还故意放话出来吓唬秦氏母女俩,让母女俩先自乱阵脚,暴露出更多的东西,结果很顺当,唐惠珠死了,秦氏也把金银细软收拾好。
因为唐惠珠的死过于羞耻,又牵扯到皇子王爷,这事也不好将真相公之于众,所以借口要将唐惠珠秘密安葬,把秦氏的管家那一家子全哄去庄子上。”
“嗯!王妃说的很在理,如此说来,唐老夫人,有可能知道更多,本王还真帮了他们唐家一把,这心里怪不舒服的”。
“有什么好不舒服的?反正秦氏母女又不是咱们的人,除了就除了,倒是司棋,怎么离了就一点消息都没有,会不会也换一个身份逃了?
要知道,端王府可不穷,这么些年下来,兰氏应该攒了不少私房钱,杀了人之后,没道理不拿走,加上司棋自身的功夫,想做个富婆,完全没问题”。
“她不会离开,她是本王从小养大的杀手”。
“嘿嘿!是妾身多虑,她可不仅仅是个从小养大的杀手”。
“你想说什么?与其盯着司棋,不如多注意一下汪氏,别小瞧了这女人,汪家,虽说是个靠太监亲戚发家的暴发户,但对本王的事情很重要,他们家又是母妃一手扶植起来的,算不上是本芏的真心腹。
汪氏她从小就长在商贾之家,可没少跟着行商跑货,所见所闻与大家闺秀不同,该防的还是得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