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立威的余波,如同投入湖心的巨石,激起的涟漪在校园这个封闭的小社会里层层扩散,经久不息。
石小凡的名字,因此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而令人畏惧的色彩。
他走在校园里,能清晰地感受到周围目光的变化:以往的不屑与欺凌被小心翼翼的躲避和隐含恐惧的窥探所取代。
这种基于武力和恐惧的“宁静”,并未让他感到丝毫轻松,反而像是一根逐渐绷紧的弦,提醒着他潜在的危机远未解除。
张浩之流或许暂时被震慑,蜷缩了起来,但他们眼中偶尔闪过的怨毒和不甘,说明仇恨的种子并未消失,只是在恐惧的土壤下蛰伏,等待着反扑的时机。
更不用说那个隐藏在正常社会之下,拥有冷风、星耀会等未知存在的异能者世界,仅仅向他掀开了帷幕的一角,其下的深邃与危险,难以估量。
这种外在的压力,像无形的鞭子,抽打着他,让他无法安于现状。
他渴望更强大的力量,不仅仅是拳头和诡异的能力,更是一种能够洞悉世界规则、理解自身处境、乃至预见和规避风险的深层力量。
他的目光,第一次如此认真而迫切地,投向了那些曾经被他视为天书、带来无数屈辱分数的课本之上。
知识。
这两个字以前代表着沉重的负担和无法逾越的鸿沟。
如今,在他眼中,却逐渐显露出其作为“力量”的本质。
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理解万物运行规律的密码,是构建一切复杂能力的底层基石。
无论是破解古老遗迹的秘密,还是理解自身异能的来源与原理,甚至未来可能接触到的更高层面的争斗,都离不开庞大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
就在他重新审视学习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沉下心去啃那些晦涩难懂的公式定理时,一个意外的惊喜发现,让他真正踏上了这条“学渣逆袭”的快车道。
他察觉到了自身的变化!
这种变化并非来自于刻意的锻炼,而是源于那次在菜市场与窃贼的碰撞,以及后来从几个混混身上零星掠夺来的、除了肉体强化之外的一些极其微末的“附加品”。
其中,一丝名为“精神集中”的特质,开始显现出它惊人的威力。
这种特质,在街头斗殴时或许效果不显,但一旦投入到需要高度专注和精密思维的学习活动中,其效果便被无限放大,仿佛专门为此而生。
它像是一台高效的无形过滤器,能轻易摒除窗外操场的喧闹、同桌翻书的窸窣、甚至内心偶尔泛起的焦躁等一切外界干扰,让他的心神以惊人的速度沉入到知识的海洋之中。
脑海中的杂念变得稀薄,心绪如同被擦拭干净的明镜,映照出清晰的学习对象。
它又像是一台强大的思维放大器和精神稳定器。
他的记忆能力显着提升,以往需要反复诵读十几遍才能勉强记住的英语单词或古文诗词,现在往往只需要用心看上一两遍,就能清晰地烙印在脑海深处, recall 时毫不费力,准确无误。
他的理解能力更是突飞猛进,以往那些如同天书般、符号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物理定律、化学方程式,此刻再看,仿佛被瞬间注入了灵魂。
那些复杂的符号不再令人望而生畏、头痛欲裂,反而像是一个个等待着被破解的、蕴藏着智慧光芒的密码,散发着独特的理性魅力。
他甚至能直观地、“看到”公式背后所描述的物理图景或数学关系,理解其内在的严谨逻辑和简洁美感,一种豁然开朗的愉悦感油然而生。
他的计算速度和逻辑推演能力也变得愈发精准快捷,繁琐的计算过程在他脑中能迅速完成,且出错率极低。
这种知识如同涓涓细流般顺畅涌入脑海,并被迅速消化、吸收、整合的感觉,带来的充实感和成就感,是如此的强烈而纯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第一次成功发动空间异能时的惊奇与狂喜。
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属于智慧层面的、更为深邃持久的愉悦。
他开始以一种近乎贪婪的姿态,投入到之前唯恐避之不及的学习之中。
课桌上,那些曾经被他视为沉重负担、恨不得扔掉的课本和练习册,此刻变成了蕴藏着无尽宝藏的矿山,等待着他去探索。
他像一个突然得到了神兵利器的矿工,挥舞着“精神集中”这把高效而精准的镐头,不知疲倦地、疯狂地挖掘着、吸收着其中的知识养分,乐此不疲。
课堂,变成了他汲取知识的主战场。
他不再是那个习惯性神游天外、或是低头回避老师目光的差生。
他的脊背挺得笔直,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紧紧跟随着老师在黑板上挥洒的粉笔,以及不断开合的嘴唇。
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运转着,不仅能瞬间理解、消化当堂讲解的新内容,甚至常常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觉地与之前学过的、甚至其他科目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将其融会贯通,在脑海中逐渐构建出越来越完整、越来越清晰的知识网络架构。
偶尔,他敏锐的思维甚至能捕捉到老师讲解中的一些细微疏漏或不严谨之处,当然,他并不会刻意指出,只是默默记下,自行查阅资料求证。
这种高度专注、思维活跃且反馈高效的状态,很快引起了各科授课老师的注意。
尤其是以严谨着称的数学老师。
在一次课上讲解一道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难题时,他看到台下石小凡眼中那不同以往、闪烁着专注与了然光芒的眼神,便心中一动,试着点名让他起来回答。
石小凡应声而起,身姿沉稳。
他并没有直接报出答案,而是清晰流畅地阐述了解题的整体思路,一步一步地推导出关键步骤,甚至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法,并简要分析了每种解法的核心思想、优劣以及适用的边界条件。
思路之清晰,逻辑之严密,表达之流畅,让执教多年的数学老师都惊讶得推了推眼镜,愣了好几秒,才连忙示意他坐下,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赞赏,连声称赞:“很好!非常精彩!石小凡同学最近进步真是突飞猛进!对知识点的理解非常透彻,大家都要向他学习这种深入钻研、融会贯通的精神!”
全班同学的目光,再次复杂地聚焦在他身上。
这一次,目光中蕴含的情绪,少了之前的恐惧与好奇,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惊讶、难以置信、羡慕,以及一丝难以掩饰的嫉妒。
坐在角落的张浩和他的剩余跟班,则脸色更加阴沉难看,却只能死死地低下头,指甲抠进掌心,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内心的屈辱和某种失衡感几乎要满溢出来。
课后,班主任刘老师也怀着惊喜和探究的心情,特意将他叫到了办公室。
语气温和而又带着一丝不可思议:“石小凡,各科老师都向我反映,你最近变化非常大,上课特别认真投入,思维活跃,作业质量更是提高得惊人。能跟老师分享一下吗?是什么让你在短时间内有了这么大的转变和进步?”
石小凡对此早已准备好了说辞。
他脸上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带着些微腼腆和不好意思的笑容,语气显得十分诚恳,说道:“刘老师,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暑假的时候,我看我妈太辛苦了,觉得自己不能再混日子了,就求她咬牙给我报了一个线上的基础特训班,价格不贵,但讲得挺细的。我把以前落下的功课从头到尾仔仔细细补了补。然后……然后可能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突然就好像开了点窍吧,感觉学习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了,很多东西一下子就能想通,慢慢就真的有了点兴趣。”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几乎滴水不漏。
“开了窍”这种说法虽然听起来有些玄乎,但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却也并非绝无仅有,常被用来形容那种成绩突然飞跃的现象。
加上他母亲辛苦摆摊供他读书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省吃俭用挤出钱来报个便宜的网课也完全符合逻辑。
刘老师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而鼓励的笑容,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很好!开窍了就好!这说明你本身就具备不错的潜力,以前只是没有被激发出来!现在找到了方法和状态,一定要保持住这个势头,千万不能骄傲自满,更不能松懈!以后在学习上遇到任何困难,随时都可以来找老师。”
“谢谢刘老师,我会继续努力的。”石小凡乖巧地点头应下,态度谦逊。
下一次月考,在一种微妙的气氛中如期而至。
考试前夕,班级里弥漫着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紧张和期待。
许多人都在明里暗里地观察着石小凡,窃窃私语,猜测着这次考试他究竟能考出什么样的成绩。
是昙花一现的偶然超常发挥?还是真的脱胎换骨,一飞冲天?
石小凡自己则显得异常平静,甚至隐隐有些期待。
这将是一次对自身“新能力”学习效果的全面检验,一次将汲取的知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实践,也是对自己静心学习阶段的一次重要考核。
考场里,气氛肃穆凝重。
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发出的沙沙声,和偶尔翻动试卷带来的哗啦声。
石小凡拿到试卷,从容不迫地快速浏览一遍。
嘴角几不可察地微微上扬了一个极小的弧度。
一种尽在掌握的从容感和淡淡的兴奋感油然而生。
那些密密麻麻的题目,在他眼中不再是狰狞的拦路虎,而变成了一个个等待被解锁的宝箱,里面藏着名为“分数”和“知识”的宝藏。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笔,瞬间进入了“精神集中”的状态。
外界的杂音仿佛瞬间被隔绝,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面前的试卷。
笔尖如同被赋予了生命和灵性,在纸面上流畅地滑动,几乎不需要停顿和思考的时间,答案便自然而然地倾泻而出。
选择题,他目光扫过,正确答案便如同被高亮显示般呈现于脑海,甚至能瞬间洞察错误选项精心设置的陷阱所在。
填空题,相关的公式、定理、年代、人物名字自动从庞大而有序的记忆库中精准跳脱而出,落在答题线上,分毫不差。
计算题,他的大脑化身成为一台高性能的生物计算机,计算过程又快又准,思路清晰,步骤严谨,以往容易出错的正负号、小数点、单位换算等问题,如今根本不会出现。
阅读理解,他能以远超常人的速度捕捉文章主旨和关键细节,分析得条理清晰,深入透彻。
作文,他更是文思泉涌,各种切题的论据、典故、名言警句信手拈来,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句流畅且富有表现力。
他答题的速度快得令人瞠目结舌。
几乎是同考场的学生刚皱着眉头做完选择题部分,他已经开始气定神闲地攻克后面那些令人生畏的综合大题了。
同考场的学生偶尔从题海中挣扎着抬头喘息一下,看到石小凡那几乎未曾停歇、飞速移动的笔尖,以及桌面上以肉眼可见速度被填满的答题卡,脸上都露出了如同见鬼一样的震惊表情。
连讲台上的监考老师也频频将惊讶和探究的目光投向他,显然注意到了这个答题速度、节奏和状态都异乎寻常的学生。
石小凡完全沉浸在解题带来的那种攻克难关、验证所学的乐趣和顺畅感之中。
这种将知识熟练运用、一步步推导出正确答案的过程,带来的成就感无比充实和美妙。
他甚至有充裕的时间,将所有的题目都从头到尾、极其仔细地检查了两遍,修正了两处极其细微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笔误,确保了万无一失。
当宣告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他从容地放下笔,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酸的手腕,长长地、满足地舒了一口气。
感觉……好极了。那是一种对自身付出和能力的确信。
等待成绩公布的那几天,班级乃至年级里都弥漫着一种奇怪的、压抑着的期待和躁动气氛。
几乎所有人,包括许多老师,都在暗中关注着石小凡,等待着最终结果的揭晓,想要验证那个惊人的传言。
成绩公布日终于在一片阴雨天到来。
但这丝毫不能阻挡学生们迫切的心情。
年级大榜那长长的、密密麻麻的名单被张贴在了教学楼一楼最显眼的布告栏上。
下课铃刚一响起,学生们便如同开了闸的洪水般涌向那里,伸长脖子,焦急而紧张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以及……那个如今备受争议和关注的名字。
“哇塞!!” “我的天!真的假的?!我没看错吧?!” “快看那里!第……第四十八名?!开玩笑呢?!”
人群中如同投入了炸弹,瞬间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呼、倒吸冷气的声音和难以置信的议论声。
无数道目光,如同被最强力的磁石吸引一般,猛地聚焦,死死地钉在了红榜中上游的一个位置上。
那个位置,以往几乎被年级里那些名声在外的学霸、那些学习稳定的优等生们牢牢垄断。
但今天,那里却无比刺眼地、以一种近乎挑衅的姿态,烙印着一个对于前列区域来说,极其陌生却又在近期引发了无数话题的名字——
石小凡!
总分:638分! 年级排名:48!
静。
死一般的寂静,极其短暂地笼罩了布告栏前拥挤的人群。
仿佛所有人都在同一时间被扼住了喉咙。
足足过了好几秒,更大的哗然、质疑和惊叹声如同积蓄已久的海啸,轰然爆发开来,几乎要将布告栏彻底掀翻!
“石小凡?!年级48?!” “638分?!我他妈是不是眼花了?他上次月考才三百多分吧?这才多久?!” “这……这怎么可能?!坐火箭也没这么快的提速啊!开挂了吧?!” “作弊!绝对是作弊了!不然没法解释!”
“作弊?你作弊一个给我看看?从年级倒数抄到前五十?抄谁的?谁有本事让他抄这么多?而且听说他这次几个考场监控都特别严,巡考老师来回转!”
“难道……难道他之前一直在隐藏实力?扮猪吃老虎?”
各种极端化的猜测、尖锐的质疑、纯粹的惊叹、酸溜溜的嫉妒声音交织在一起,沸反盈天。
全班哗然!全年级震动!
所有认识石小凡,哪怕只是听说过他“威名”的人,都被这个横空出世般的成绩震得目瞪口呆,三观尽碎,完全无法理解。
当石小凡如同往常一样,面色平静地走向布告栏,想要确认一下自己的具体各科分数和排名时。
拥挤的人群仿佛感受到了某种无形的压力,竟然不自觉地、默契地向两侧分开,自动为他让开了一条狭窄的通道。
所有人的目光,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都如同聚光灯般打在他身上,目光中蕴含的情绪复杂到了极点:极致的惊讶、无法掩饰的羡慕、根深蒂固的难以置信、深深的好奇与探究、甚至还有一丝因无法理解而产生的微妙敬畏……
他抬头,目光平静地扫过红榜,最终落在了自己的名字和那串数字上。
表情依旧没有什么大的波澜,仿佛只是确认了一件早已知道答案、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内心深处,一股混合着成就感和淡淡喜悦的暖流,缓缓流淌而过,滋润着因近期一系列变故而有些冷硬的心田。
这种感觉,很踏实,很充实,是真正属于自身能力提升带来的底气。
随后,他几乎被各科老师轮流叫去办公室进行“谈心”。
数学老师激动地拍着他的几乎满分的试卷,指着那思路清奇、解答完美的最后一道压轴大题,声音都提高了八度:“天才!简直是开了窍了!这解题思路太清晰太巧妙了!你以前是不是根本没把心思用在学习上?这潜力埋没得太久了!”
英语老师拿着他作文几乎满分的答题卡,反复看着那工整的书写、丰富的词汇和地道的表达,啧啧称奇:“这词汇量,这语法运用的准确度,这文章结构的严谨性……石小凡,你真是让老师刮目相看,大吃一惊!暑假那个特训班效果真的这么好?是哪家机构?”
物理老师、化学老师、语文老师……几乎每一位科任老师都对他表示了极大的惊喜、鼓励和好奇。
石小凡始终保持着谦逊低调的态度,用“暑假特训”和“突然开窍”这个万金油理由,配合着那如今日渐沉稳、甚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气场的神情,轻松地一次又一次应付了过去。
老师们虽然普遍觉得这进步幅度大得有些违背常理、不可思议,但面对白纸黑字、实实在在的高分成绩,以及石小凡那诚恳(且如今隐隐带着压迫感)的态度,也都倾向于接受这个解释,并将其归结为“厚积薄发”和“顿悟”的奇迹,纷纷给予了高度的鼓励和期许。
走在校园里,他能比以前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周围同学目光的复杂变化。
恐惧感似乎在慢慢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好奇、探究、赤裸裸的羡慕,甚至是一些成绩中游学生眼中流露出的、想要靠近又不敢的讨好意味。
偶尔会有几个胆子稍大、被成绩刺激到的同学,会趁周围人不多时,小心翼翼地凑过来,压低声音问:“石……石小凡,你……你到底是怎么学的啊?进步也太神了!能不能……能不能分享一下秘诀或者经验?”
石小凡通常会停下脚步,给对方一个平淡却并不冷漠的眼神,然后给出一个经过斟酌、听起来合理却又有些模糊的答案:“没什么秘诀,就是把以前欠的基础债一点一点补上来,然后做题的时候多花点时间想想,搞清楚背后的道理,不是死记硬背。”
享受知识带来的充实感和同学们惊羡的目光,这种感觉确实不错,是一种正向的反馈。
但这并未让他产生任何膨胀或迷失。
他内心清醒得像一块冰。
他知道,这看似惊人、堪称奇迹的成绩飞跃,其基石很大程度上是那掠夺来的“精神集中”特质。
这更像是一种认知层面的“作弊”,一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眺望,而非纯粹依靠自身原生脑力艰苦努力得来的结果。
当然,他自身的专注、投入以及这段时间付出的心血也至关重要,否则再好的天赋也无法转化成分数。
但这提醒了他,掠夺而来的能力,可以作为强大的辅助和捷径,极大地提升效率,但绝不能产生完全的依赖心理。
真正的、可持续的强大,必须建立在自身扎扎实实打下的基础、培养出的思维习惯和永不松懈的努力之上。
同时,他也意识到,过快的进步和过于扎眼的成绩,如同一盏突然点亮的探照灯,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甚至危险的关注。
那些可能隐藏在普通人之中的“同行”,或者国家机器“龙魂局”的视线,或许会比普通人更敏感于这种“异常”。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在自身实力足够强大到能够应对任何风波之前,或许需要开始学会适当的藏拙,控制一下未来进步的速度,让自己的提升显得更加“平滑”和“合理”一些。
他将这份冷静的警惕深深埋藏在心底。
表面上,他依旧是那个因为“开了窍”而成绩飞跃的普通学生,或许比别人更用功一些。
但暗地里,他的学习并未因为有了一点成绩而有丝毫松懈。
反而更加系统,更加深入,目标也更为明确。
他开始有计划地阅读更深层次的大学先修教材,甚至尝试通过某些途径寻找一些超出高中教学大纲范围的学术论文和专业资料来看。
“精神集中”的能力,让他能够快速理解并吸收这些更复杂的知识,将其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他的知识边界,正在以一种远超同龄人想象的速度,悄然地、稳固地向外扩张、深化。
这一切看似与异能无关的学习和积累,都在为他未来更好地驾驭自身力量、理解世界本质、应对更复杂莫测的局面,打下无形却至关重要的坚实基础。
学渣的逆袭,轰动一时,仅仅是一个开始。
一场源于知识领域、旨在构建更深层力量的、更为波澜壮阔的飞跃,正在无人察觉的暗处,悄然蓄力,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