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父子被放出来,那也是一个麻烦。
这是一个庶长子问题的典型。
别人都拿着李正父子开刀了,还是太上皇暗中支持,很显然,李正父子天生灾祸圣体。贾范也清楚,烈焰营收留李正父子,也等同将这父子二人明里暗里的政敌接收。
其实贾范很清楚,庶长子问题被提出来之后,针对的就是天子,其次就是他贾范。李正父子要是不被安排好,那么只有一个结局--
不久之后,不是其他罪证被捉拿抄斩,就是一家子自缢...还有可能,成为别人罪证的关键证人。
总之,不安排好李正父子,这对父子不会有好下场。
所以,贾范主动提出,让李正父子从军...天子也直接同意,这也是因为李正是天子的人,天子这么做,已经算是仁至义尽。
如果...
天子执掌完整君权,李正父子绝对会被治罪。
奈何...
天子现在自身难保,还被人处处针对,这个时候的礼法礼制,都已经是权势争斗的附属品。
“朕这么多年不回神京,对于神京城了解不是很多。”
天子看向贾范:“如今,朕意欲在礼部安插一个人,你可有推荐贤才?”
这一次的庶长子问题,就是礼法礼制的问题,这给天子提了一个醒,所以,要在礼部安插自己人。
贾范愣了一下,礼部各职司并不缺人,天子如何在礼部安插人手?
神京城中,有什么贤才?
贾范灵机一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外放为官,姑苏盐政林如海...林如海是太上皇的心腹,被外放为盐政,可见太上皇当初,对于林如海的看重与信任。
贾范在姑苏,与林如海接触多次,对于林如海的才能很是敬服...至于是太上皇的人?不好意思,贾范有信心,将林如海变成天子的人。
这是于公...
于私...贾范想要改变金钗们的命运,就要改变的彻底。如果不出意外,林如海还在姑苏,迟早还是步入原来命数之中。
到时候,贾敏母子三人,还要来神京城投靠荣国府?
如此一来,一切努力岂不是白费?
这不是贾范希望看到的。
既然要帮助林黛玉改命,那就改的彻底。
不留任何命运重回旧轨的可能。
“陛下。”
贾范思索一番,推荐了林如海:“臣还真认识一个贤才,就是不知道陛下敢不敢用。”
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郎,两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前后也不过出现了十六万余的进士。至于状元只有六百余人。
相迎的,榜眼、探花也就只有六百余。
一千三百多年,六百多个探花郎...要知道这个时代的科举制度的难度,,远不是后世的高考可以比拟。
首先就是学习的制度不一样,学习的内容不一样...古代考中进士的人,基本上都有治理一方的才能。
而科举一甲,就是状元、榜眼、探花,,更是人中龙凤。
贾范接触林如海多次,对于林如海的才华,可以说佩服的无以复加。就算是他这个穿越者,读了多年的书,才学方面,依旧被林如海碾压。
以林家四代列侯来算,林如海又是探花郎,林黛玉这个林家千金的尊贵...岂能是贾宝玉这种纨绔可以接触的?
贾宝玉算什么?
一则不是爵位继承人,二则不是嫡长。
没有爵位继承权,没有家业继承权...不要说贾珠还活着,就算是贾珠死了,贾珠一脉还有贾兰...也轮不到贾宝玉继承家业。
哪怕贾母如何宠他,哪怕是王夫人如何宠他,礼法礼制不可逾矩。
以林家的清贵,就算是荣国府也是差了一些。林黛玉以后嫁人,非是王侯都是下嫁。
所以,这么一来,不就是等于彻底改变了林黛玉的命运?
再加上贾敏的性格,活着的林如海...贾宝玉连进入林家后宅的资格都没有...啧啧,有趣啊有趣。
“呵...”
天子冷笑一声:“知道你在激将朕,但是朕真的很是好奇,什么样的贤才,,,能让你忠勇郡王如此态度?”
贾范耸了耸肩:“举贤不避亲嘛,姑苏盐政林如海。”
“林如海?”
天子呢喃一声,对于林如海很有印象。
那时候他还是皇子的时候,林如海已经名满神京城。
当年的探花郎,迎娶荣国府掌上明珠,引起神京城的轰动。
“你还真是举贤不避亲。”
天子哑然失笑,林如海还真是一个贤才。
天下读书人那么多,能考中探花郎的有几个?
这几年林如海在姑苏盐政这个位置,政绩不可磨灭。本以为贾范举荐的人,只会是应付他,,没想到真的举荐了贤才。
不过,真的如同贾范所说,林如海乃是太上皇当年亲批探花郎,也是太上皇,将林如海重用。
林如海是太上皇的人!
不过,天子也是一个心思玲珑之辈,贾范既然举荐了林如海,那么...就有把握,让林如海成为他们阵营的人:“你去吧。”
贾范躬身告退,天子这才颁旨:“传旨,调姑苏盐政林如海回京,责令锦衣卫查抄礼部右侍郎宁泽的府邸。”
礼部右侍郎宁泽贪腐之罪,子嗣暗中害死几人,已经有人秘密上折子,到了他的手中。天子面色沉凝:“责令三司会审。”
.......
天子会不会重用林如海,贾范并不清楚。
出了御书房,贾范就去了禁军大营。
巡视一番禁军大营,李正父子就到了。
贾范挑了挑眉,不得不感慨朝中文武办事的效率,只要危及到他们自身利益,自然会办事效率大增。
毕竟谁还没有庶长子呢?
这些朝臣,之前有多希望李正坐实罪名,被罢官赶出神京,现在,就多么希望李正无罪释放。
李正的罪名,未必不会有一天,用在他们身上。
李正约莫四十余岁,中等身材,相貌也很普通...其子却是身材高大,健壮非常。
目光炯炯有神,,虎口也有老茧,很显然是一个习武之人...在这个武勋个个都是,让子嗣从文的年月,很少会有文官支持子嗣习武的。
李正,很显然与别人不一样。
父子二人见到贾范的时候,眸光闪动,略有激动。
很显然,父子二人已经知道,他们父子得以保全,就是忠勇郡王的功劳...且,现在他们能够被庇佑军中,也是忠勇郡王的原因。
这是家族得以保全,这是他们父子得以保全的恩人。
父子二人直挺挺的跪了下去:
“臣李正...”
“臣子李成梁...”
“拜见忠勇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