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准将的橄榄枝带来的震动尚未完全平复,另一股源自帝国学术中心的暗流,已通过维克多那四通八达的家族信息网络,悄然传递到了晨曦之星的前哨基地。
“……所以,现在皇家奥术学院的符文学派和能量学派,为了你那套阵列,几乎快吵翻天了。”维克多放下手中那张用魔法加密过的信笺,语气带着一种看好戏的玩味。他们四人正聚在莱恩那间兼作工作室的营房里,这里堆满了各种矿石样本、刻画到一半的符文石板以及写满演算过程的草纸。
艾伦正拿着一块莱恩用来测试材料导魔性的水晶摆弄着,闻言抬起头,粗声粗气地问:“吵?有啥好吵的?咱们的墙不是好好的立在那儿吗?比他们那套老古董玩意儿强多了!”
莉莉轻轻拍了一下艾伦乱动的手,示意他放下水晶,然后关切地看向莱恩:“具体是什么情况,维克多?”
维克多优雅地端起一杯用本地香草泡的热茶,慢条斯理地说:“守旧派,以符文学院的资深教授阿尔瓦为首,认为莱恩的设计过于激进,摒弃了太多‘必要的’安全冗余和结构稳定性设计。他们声称这种高度依赖特定能量环境、且回路极度简化的阵列,缺乏普适性,一旦脱离晨曦之星这种极端富魔环境,或者在能量波动剧烈的战场上,极易引发连锁崩溃,甚至指责这是‘不负责任的冒险’。”
“哼,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艾伦不屑地哼了一声。
“而革新派,主要是一些年轻讲师和部分能量学派的学者,则从中看到了新的可能性。”维克多继续道,“他们认为莱恩的设计指出了一个新方向——即更深层次地理解和利用环境能量特性,进行‘精准定制化’的符文构建,而非一味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型’设计。他们认为这是符文学从‘粗放模仿’走向‘精细架构’的关键一步。两派在《奥术评论》上已经打了好几轮笔仗了,据说下次学院理事会上,这会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营房里安静下来,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莱恩身上。外界如此激烈的争论,关乎他的名誉和学术前途。
莱恩正在一块平滑的石板上用特制刻刀勾勒着新的回路,闻言,手中的动作只是微微停顿了一下。他抬起头,脸上并没有出现维克多预想中的愤怒、焦虑或是得意,反而是一种异常的平静。
“阿尔瓦教授的观点,并非全无道理。”莱恩放下刻刀,擦了擦手,语气平和得像是在讨论别人的事情,“在能量贫瘠或不稳定的区域,我的阵列确实需要调整,甚至可能不如标准阵列稳定。这一点,我在提交的设计说明里已经明确提到了。”
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在双阳下流转着淡金色光华的防御阵列,继续道:“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这里,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它运行良好,并且证明了其优越性。学术争论是好事,可以推动认知的进步。他们质疑,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这套设计背后的能量逻辑,以及它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这恰恰说明,传统的理论框架需要扩展了。”
他的目光深邃,仿佛已经超越了眼前的争论,看到了更本质的东西。“我的设计,核心不在于那些具体的回路,而在于一种思路——理解能量,引导能量,而非强行约束能量。只要掌握了这个思路,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找到最适合的符文表达方式。”
艾伦挠了挠头,虽然不太明白那些深奥的理论,但他听懂了莱恩语气中的自信和坚定,咧开嘴笑道:“没错!管他们怎么说,好用就是硬道理!”
莉莉看着莱恩沉静的侧脸,眼中流露出钦佩。她深知,能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取得突破性成果,又能在外界的赞誉和质疑中保持如此清醒和平和的心态,是多么难得。
维克多轻轻鼓了鼓掌,脸上带着真诚的赞赏:“精彩。莱恩,你这份定力和见识,可比许多浸淫学术圈几十年的老家伙强多了。看来,这场争论对你而言,反而成了最好的宣传。现在学院里,不知道你名字的人恐怕已经不多了。”
莱恩微微笑了笑,没有接话。他走回工作台,拿起旁边一叠厚厚的手稿。“争论让他们去争吧。我现在更关心的,是如何将这里的实践和我的思考,系统性地整理出来。”
手稿的封面上,写着初步的标题:《基于环境能量特性感知与引导的适应性符文系统构建初探——以“晨曦之星”基地防御阵列为例》。
“你这是……在准备毕业课题?”莉莉惊讶地问。她知道莱恩一直在记录和思考,没想到已经开始了如此系统的整理。
“算是吧。”莱恩点了点头,“这里的经历,给了我太多的灵感和实证材料。艾尔默导师教导我,观察与解构。我想将这段时间的观察、解构和成功实践,结合学院的理论基础,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不仅仅是为了毕业,更是对我自己所学的一次总结和升华。”
从那天起,莱恩的生活节奏更加紧凑。白天的勘探、基地防御系统的维护和优化工作一样不少,到了晚上,当大多数队员结束一天的疲惫进入梦乡时,他营房里的灯光往往还亮着。
工作台上,摊开的不再仅仅是设计草图和数据记录,更多的是各种理论书籍的影印本、他自己绘制的复杂能量模型图,以及写满了推演过程和逻辑论证的手稿。他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凝神沉思,时而与过来讨论问题的维克多激烈辩论几句,时而又向莉莉请教某个数据统计方法的细节。
艾伦看着埋首案前的莱恩,忍不住对莉莉小声嘀咕:“这家伙,是不是把自己逼得太紧了?我看着都累。”
莉莉看着莱恩专注的身影,轻声道:“这才是莱恩。他对知识的追求,从来都是这样全力以赴。而且,他说的对,只有将实践上升为理论,才能产生更广泛的影响,才能真正回应那些质疑。”
偶尔,莱恩也会停下笔,走到屋外,感受着晨曦之星独特的能量流动。夜空之中,两颗大小不一的月亮洒下清辉,与基地防御阵列的光芒交相辉映。他知道,学院里的争论或许还会持续很久,某些守旧派的诋毁也可能不会停止。
但这些,都已无法动摇他的内心。
他的理论根植于这片异星的土地,经受过了真实危险的考验,并且正在守护着同伴的生命。这份由实践锻造的笃定,远非象牙塔中的空谈可以比拟。学术界泛起的涟漪,无论赞同还是反对,都只是他探索真理之路上的一些插曲。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遥远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