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闽海大捷,香寇覆灭
东南海疆,天高云阔,深秋的阳光洒在无垠的碧波上,碎成万千跃动的金鳞。然而,这片自古繁华的航路上,却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肃杀之气。海风带来的不再是渔歌互答的闲适,而是硝烟与血火将至的预兆。
厦门外海,列屿星罗棋布,仿佛大自然布下的一道屏风。此刻,这道屏风之后,两支庞大的舰队正遥相对峙,空气紧绷得如同上满了弦的强弓,只待一声令下,便是石破天惊。
西面,是大明的水师。阵容堪称奇特:核心是十二艘经过紧急加固、加装了皇家工坊特制重型舰炮的福船、广船,它们组成了一个略显笨拙但火力强大的核心阵。桅杆上高高飘扬的,除了大明龙旗,还有一面绣着“钦命总理东南海防事务沈”的旗帜。簇拥在这些主力舰周围的,则是数十艘形制各异、大小不一的海船,船上水手精悍,刀枪耀目,为首的巨舰上,一面狰狞的“郑”字大旗迎风猎猎作响。
郑芝龙屹立于旗舰舰首,一身锃亮的山文甲,外罩绯色官袍,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视着远方的海平线。他身侧,站着略显文气却目光沉静的沈廷扬。两人风格迥异,却因皇帝的一纸诏令和共同的利益,暂时捆绑在了同一条战船上。
“沈大人,你看这阵势,刘香那厮倒是倾巢而出了。”郑芝龙嘴角扯出一丝冷冽的笑意,混合着海盗枭雄的野性与新晋朝廷命官的矜持,“他是欺我郑芝龙新近归附,朝廷水师不堪大用,想来个趁火打劫,一举奠定他东南海上的‘霸业’!哼,痴心妄想!”
沈廷扬手按腰间崇祯御赐的宝剑,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郑军门(对总兵尊称)威震四海,刘香不过是疥癣之疾。陛下圣明,洞察万里,此次特命我等协同进剿,正欲借此一战,扬我大明新军之威,肃清海疆,以慰东南百姓,亦为开海通商扫平障碍。陛下所赐之火炮威力,军门日前已验看过,当有必胜之心。”
提到那批新式火炮,郑芝龙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炽热。他归顺朝廷,固然有被逼无奈和寻求招安庇护的成分,但皇帝展现出的实力,尤其是那些远超他想象的精良火器,才是真正让他下定决心赌上一把的关键。那些火炮,射程、精度、威力,都绝非他过去接触过的任何火器可比。
“陛下天恩,赐下如此神兵利器,末将若不能一举荡平此獠,还有何颜面执掌这福建水师?”郑芝龙抱拳向北方虚虚一礼,随即喝道,“传令各船!依计划行事,稳住阵脚,放他们进来打!让弟兄们尝尝陛下新炮的滋味!”
东面,黑压压一片舰船如同觅食的鲨群,破浪而来。刘香舰队规模更大,船只更为混杂,气势汹汹。旗舰上,海盗枭雄刘香赤着上身,露出精壮的肌肉和累累伤疤,手持一柄鬼头大刀,狞笑着对左右道:“郑一官(郑芝龙小名)那叛徒!投了朝廷就想拿老子的人头当投名状?还有那姓沈的纨绔子,带几条破船就敢来捋虎须?今日就叫他们统统喂王八!儿郎们!冲过去,接舷!砍翻他们!金银女人,任尔等取用!”
海盗们发出嗜血的嚎叫,桨帆并用,不顾阵型地猛扑过来。在他们看来,明军阵列核心那几艘大船行动迟缓,正是最好的靶子。只要冲过远程火器的打击范围,贴上去进行他们最擅长的接舷肉搏,胜利便唾手可得。
距离在迅速拉近。五里……四里……三里……
郑芝龙旗下的老海盗们有些躁动,习惯了主动冲击的他们,对这种固守待敌的战术感到憋屈。连郑芝龙本人,手指也无意识地敲击着刀柄。
唯有沈廷扬,面色沉静如水。他举起手中的千里镜——这是格物院最新出品,优先装备海军将领的利器——清晰地看到对面海盗船上那些狰狞扭曲的面孔。
“两里半!”了望手声嘶力竭地吼报。
这个距离,已是传统佛郎机、大发熕等火炮的理论极限射程,但精度和威力都惨不忍睹。
“稳住!”郑芝龙厉声喝道,压住阵脚。
刘香舰队已进入两里范围,最前的快船甚至开始准备抛射火箭。
就在此时,沈廷扬猛地挥下手臂,声音穿透海风:“核心舰阵!目标,敌前锋舰!首轮齐射!放!”
令旗挥舞!
下一刻,仿佛九天雷霆震怒!
轰!轰轰轰!轰轰——!
大明舰队核心那十二艘改装战舰的侧舷,猛地喷吐出长达数尺的炽烈火焰和浓密白烟!震耳欲聋的巨响连成一片,盖过了海浪与风声!数十枚沉重的实心铁弹,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撕裂空气,发出恐怖的尖啸,划过一道低伸致命的轨迹,狠狠砸向狂冲而来的海盗船群!
那不是过去听个响、靠运气砸人的旧式火炮!这是经过宋应星主持的兵工厂严格标准化生产、采用最佳配比颗粒火药、镗床精密加工过的真正舰炮!
刹那间,末日降临!
一艘冲在最前的海盗大艚船,船头猛地炸开一个巨大的窟窿,木屑纷飞如雨,海水疯狂倒灌,船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倾斜,船上的海盗惨叫着下饺子般落水。
另一艘快艇更惨,直接被一枚铁弹命中中部,脆弱的船体如同被巨人一拳打断,瞬间解体,化作海面上漂浮的碎片和挣扎的人体。
还有一枚炮弹险之又险地擦着刘香旗舰的船舷飞过,带起的巨大水柱劈头盖脸地浇了刘香一身,让他瞬间成了落汤鸡,脸上的狞笑彻底僵住,化为无比的惊骇与难以置信!
“什么?!这……这是什么炮?!”刘香抹去脸上的海水,声音都变了调。这射程、这威力、这精度,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明军水师什么时候有了这等恐怖的火力?!
不待海盗们从这雷霆一击中回过神来,明军舰队第二波齐射又至!
轰!轰轰!
更加精准,更加致命!一艘试图转向的海盗船舵楼被直接掀飞,另一艘的桅杆被打断,沉重的帆布和索具垮塌下来,砸死砸伤一片。
郑芝龙看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他猛地抽出战刀,狂笑道:“哈哈哈!好!好炮!儿郎们!还等什么?跟着老子冲!别让这些功劳都让大炮抢了去!升满帆!冲垮他们!”
时机已到!趁着海盗舰队被远程炮火打得晕头转向、阵型大乱、士气崩溃的瞬间,郑芝龙舰队如同蛰伏已久的猎豹,骤然启动!无数海船张满风帆,桨手们吼着号子拼命划动,如同离弦之箭,朝着混乱的海盗舰队侧翼猛插过去!
而沈廷扬指挥的核心炮舰,则开始进行精准的点名式射击,专门轰击那些试图重新组织起来或者体型较大的海盗船,将它们一一送入海底。
海战瞬间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郑芝龙的部下本就是百战精锐,此刻见己方拥有如此神兵利器,士气高涨到了顶点,如同猛虎下山,凶狠地切入敌阵。火铳轰鸣,弓箭如雨,接舷跳帮,刀光剑影!海盗们则完全被打懵了,心胆俱裂,有的还想负隅顽抗,有的则已经开始跳海逃生。
刘香目眦欲裂,他知道败局已定。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底,在这恐怖的火炮和郑芝龙精锐的夹击下,正以惊人的速度灰飞烟灭。他不甘地狂吼着,指挥座舰试图突围。
“想跑?”沈廷扬在千里镜中锁定了那艘最大的、悬挂着刘香帅旗的船只,冷声道,“集中火力,轰击敌酋座舰!为陛下除此大害!”
炮口微调,数门重炮再次发出怒吼。
一枚幸运(或者说极其精准)的炮弹,直接命中了刘香旗舰的弹药仓!
轰隆——!!!
一声远比之前任何炮响都更加惊天动地的爆炸声震撼海面!刘香的旗舰中部猛地腾起一团巨大的火球,整个船体被炸得四分五裂,碎片和人体残肢被抛向数十丈的高空,然后如同下雨般砸落海面!
称霸东南沿海多年的一代巨寇刘香,连同他的野望,在这一声巨响中,彻底化为了历史的尘埃。
主帅毙命,旗舰沉没,剩余的海盗船彻底失去了斗志,纷纷降帆乞降。
残阳如血,映照在渐渐平息下来的海面上。漂浮的船骸、挣扎的落水者、投降的船只……宣告着大明东南海疆一场决定性的胜利。郑芝龙的舰队正在熟练地接收俘虏,打捞战利品。
郑芝龙乘着小舟,来到沈廷扬的座舰下,登舷相见。这位海上枭雄此刻脸上兴奋与敬畏交织,对着沈廷扬郑重抱拳:“沈大人!陛下神机妙算,天威浩荡!末将……今日算是真正见识了何为王师利器!心服口服!”
沈廷扬扶起他,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此战大捷,全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郑军门与麾下弟兄奋勇当先,亦功不可没!我当即刻具表,向陛下奏捷!”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狼藉的海面,语气转为深沉:“刘香虽灭,然此战意义,远超歼灭一伙海盗。它向所有觊觎大明海疆、质疑陛下开海新政的人昭示了一个事实——时代,变了。从今往后,这片大海的规矩,由陛下定,由大明的新水师来守护!”
郑芝龙心中一凛,深深点头。他明白,沈廷扬这话,既是说给那些潜在的敌人听,也是说给他听。
快船携带着盖有沈廷扬和郑芝龙大印的报捷文书,扬帆北去。文书上详细罗列了战果:击沉焚毁敌舰xx艘,俘获xx艘,斩首、溺毙、俘获贼寇无数,巨酋刘香授首……并着重强调了新式舰炮在此战中的决定性作用。
消息如同海上的疾风,迅速刮过东南沿海,刮向京师。
数日后,当这份捷报通过八百里加急送入紫禁城,摆在崇祯的御案上时,这位年轻的皇帝正在与徐光启、李邦华商议漕运海运之事。
他展开捷报,快速浏览,脸上并无过多意外之色,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但微微扬起的嘴角和眼中一闪而过的精光,却透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好。”崇祯轻轻将捷报放在桌上,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刘香已灭,东南海疆暂告平靖。沈廷扬、郑芝龙,做得不错。”
徐光启和李邦华连忙接过捷报细看,越看越是心惊,尤其是看到关于新式火炮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描述时,更是激动得胡须微颤。
“陛下!此乃天大之喜啊!”徐光启由衷赞道,“新炮之威,竟至于斯!海疆靖平,则开海通商之路畅行无阻,东南财赋重地可安矣!”
李邦华则更务实:“陛下,刘香覆灭,其原有之势力范围及贸易线路需尽快接管消化。亦可借此大胜之威,进一步整顿市舶司,规范海贸,收取关税。臣预计,明年海关岁入,必有大增!”
崇祯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目光落在蜿蜒的海岸线上,手指重点敲了敲福建、广东的位置。
“二位先生所言极是。海靖则财通,财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此战,不仅是一场军事胜利,更是一场经济和政治上的胜利。它证明了朕的路,没有走错!”
他霍然转身,语气斩钉截铁:“拟旨!重赏有功将士!沈廷扬加右副都御史衔,总理海贸诸事;郑芝龙实授福建总兵官,加都督同知,令其肃清刘香余孽,整备水师,随时听候调遣!”
“此外,”崇祯目光炯炯,“通告沿海各省,大明水师已焕然一新,有能御敌于国门之外之决心与实力!令各地鼓励造船,招募水手,发展海贸。朕要让大明的商船,满载丝绸瓷器和希望出海,载着白银和万国货物归来!朕要让这波澜壮阔的大海,成为我大明复兴的坦途,而非阻隔!”
乾清宫内,皇帝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自信。
闽海的一场大捷,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激起的涟漪,正迅速扩散至整个帝国的肌体,预示着一段全新的、向海图强的征程,已然开启。而大明的新生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劈波斩浪,驶向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