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平台议事的硝烟尚未散尽,那幅巨大的《九边重镇舆图》仍悬挂在原地,辽东的山川城堡与朱红刺目的“沦于虏”字样,像一块巨大的伤疤,烙在每个与会者的心头。徐光启、李邦华以及两位兵部郎中躬身退下时的步伐,都比来时沉重了数分,却也带着一股被新帝点燃的、急于做事的燥热。

朱由检没有立刻离开平台。秋日阳光正好,却带不来丝毫暖意。他负手而立,目光再次投向舆图,但这一次,越过了辽东,落在了那片广袤而焦渴的西北大地——陕西。

那里,没有标注“沦于虏”,却密密麻麻布满了代表流民暴动、边军哗变的细小三角旗标记,像一片无声燃烧的野火,其凶险程度,在朱由检心中,甚至更甚于关外磨刀霍霍的建虏。

内侍们远远站着,不敢打扰。只有方正化,如同陛下身后一道沉默的影子,侍立在阳光与宫墙阴影的交界处,目光低垂,却将四周一切细微动静尽收耳底。

王承恩小步快跑着送来温茶和几样精细点心,小心翼翼放在一旁的汉白玉石墩上。“皇爷,您站了许久了,用些茶点歇歇吧…”他的声音里满是心疼,看着年轻天子紧蹙的眉头和略显单薄的肩膀,只觉得那身象征天下至尊的龙袍,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朱由检恍若未闻,他的指尖沿着舆图上黄河的几字弯划过,掠过延安府、庆阳府…那些在历史记载中即将化作人间炼狱的地名。小冰河期的阴影,苛政,贪腐,土地兼并…种种因素叠加,已让那里成了一个一点即炸的火药桶。

“王承恩。”他忽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奴婢在!”王承恩一个激灵,连忙应道。

“去文渊阁,将天启元年至今,所有关于陕西灾情、民变、剿抚的奏章题本,全部调来。还有,吏部的官员档案,朕记得应有备份在宫中,将陕西、山西籍,尤其是曾任地方亲民官、有剿匪安民履历的官员档册,一并取来。”

王承恩张了张嘴,想说“皇爷,您该歇歇了”,但看着天子那不容置疑的背影,又把话咽了回去,只答了声:“是,奴婢这就去。”便一路小跑着去了。

朱由检这才转过身,端起微凉的茶水喝了一口,目光扫过方正化:“方伴伴,你也去。盯着些,别让下面的人敷衍拖拉,朕要的是全部,一本不许少。”

“老奴明白。”方正化躬身领命,脚步无声却迅疾地跟了上去。有他这位司礼监掌印亲自去催,文渊阁和档案库的太监们只怕要吓得肝颤,效率必将倍增。

平台再次安静下来。朱由检踱步到石墩边,却没有坐下,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石面。

他的脑海如同一个精密运转的数据库,前世阅读过的明末史料、人物传记飞速闪过。袁崇焕、孙承宗、卢象升、洪承畴…一个个名字浮现,又因各种原因被他暂时按下。辽东需要稳守,需要时间换空间,但西北,已经等不起了。那里需要的不是名将,而是一把能斩断乱麻的快刀,一个能狠下心肠、却又深知“剿抚并用”真意的实干之臣。

而且,这个人必须绝对忠诚,至少在他执政初期,必须如臂使指。

一个名字,如同经过严苛筛选程序后最终跳出的答案,清晰地定格在他的意识里——孙传庭。

字伯雅,代州振武卫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历史上,他此刻应该正因丁忧在家。但此人性格刚毅,知兵善战,治理地方手段强硬却颇有成效。最重要的是,他并非出身什么显赫派系,在原本的历史上,对崇祯也算得上忠心耿耿,直至战死…

“陛下,茶凉了,奴婢给您换一盏吧?”一个小太监怯生生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朱由检摆摆手,示意他退下。他的思维已经完全聚焦。孙传庭,就是他了。一个尚未被朝廷这潭浑水完全浸染,有能力、有魄力,且此刻正处于权力空白期,亟待伯乐赏识的利器!

约莫半个时辰后,王承恩和方正化去而复返,身后跟着长长一列太监,每人怀里都抱着厚厚一摞文书卷宗,几乎要堆成一座小山,放在平台一侧。

“陛下,相关档册奏本俱在此处。”方正化回禀道,气息丝毫不乱。

朱由检目光扫过那书山,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这就是帝国的政务,沉甸甸,繁琐至极,积弊如山。

他没有先去翻看那些灾难性的奏报,而是径直走向官员档案。在王承恩和几名文书太监的协助下,他很快找到了孙传庭的那一份。

薄薄的几页纸,记录着一个官员平淡的履历:进士及第,授永城知县,调商丘知县,丁忧归家…考评多为“干练”、“勤勉”、“治绩颇着”。在众多官员的档案中,并不算格外突出。

但朱由检看得极为仔细,他的目光在那几句简单的考评语上停留了很久。他知道,在这寥寥数语背后,是怎样的实干才能换来“治绩颇着”这四个字。尤其是在明末的地方官场上。

合上档案,他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平台上的风带着深秋的凉意,吹动他龙袍的下摆。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目光已变得锐利而坚定。他转向一直侍立在旁的徐光启和李邦华——他们二人并未远离,显然料到陛下还会有后续安排。

“徐先生,李卿,”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辽东之事,依方才所议,即刻去办。整军、肃贪、派精骑、严查晋商,一样不许耽搁。”

“臣等遵旨!”二人齐声应道。

然后,朱由检话锋一转,仿佛只是随口问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方才议及陕乱,朕忽然想起一人。原商丘知县孙传庭,丁忧期将满了吧?此人…朕恍惚记得,似有些安民之才?”

徐光启闻言,花白的眉毛微微一挑,露出思索的神色。他对地方亲民官的了解并不深。李邦华却不同,他执掌都察院,对官员考评、地方吏治尤为关注。

李邦华略一沉吟,拱手道:“回陛下,孙传庭此人,臣确有耳闻。其为官刚正,办事勤勉,在永城、商丘任上,确曾平定过数起小规模土寇骚乱,手段颇为果决利落。只是…其人性情略显急躁刚愎,不善与人同僚相处,故而…名声不显。”他斟酌着用词,既肯定了能力,也点出了缺点,符合他监察官员的身份。

“刚愎?果决?”朱由检轻轻重复了一遍,脸上看不出喜怒,“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若只是个八面玲珑的和事佬,朕派他去陕西唱戏吗?”

这话带着一丝冰冷的嘲讽,让李邦华心中一凛,连忙低头:“陛下圣见,非臣所能及。”

朱由检不再看他,目光扫过那堆积如山的陕西灾变奏本,语气陡然变得斩钉截铁:“拟旨!”

方正化立刻示意,一名随侍的中书舍人赶紧铺纸磨墨,屏息凝神。

“着即起复原商丘知县孙传庭,擢升…”朱由检略微停顿,像是在衡量,又像是在下一个极大的决心,“擢升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赐尚方剑,准其便宜行事!”

“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李邦华忍不住低呼一声,脸上难掩惊容。

这晋升速度,简直是骇人听闻!从一个丁忧在家的七品知县,一跃成为正四品的封疆大吏,掌一省军政大权,还赐予先斩后奏的尚方剑!这…

就连徐光启也面露诧异,觉得陛下此举是否太过急切大胆。孙传庭虽有微名,但骤然授此重任,能扛得起来吗?陕西那个烂摊子,可是能逼疯任何一位老练督抚的绝地!

朱由检将他们的反应尽收眼底,却毫不动摇,继续口述旨意,每一个字都清晰冰冷:“告诉他,朕不要听什么‘贼势浩大,请饷请兵’的废话!朕给他权,给他剑,给他一道空白驾帖(可自行任命下级官员的凭证)!朕只要结果!”

他的声音在平台上回荡,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决绝:“陕西乱局,剿抚并用。能抚则抚,抚之需真能安生!不能抚,则给朕狠狠地剿!但凡附逆作乱、抗拒天兵者,无论首从,一律以雷霆之势诛灭,毋需迟疑!朕不管他用什么法子,一年之内,朕要看到陕西乱局初定,流民得以安置,道路重新畅通!”

他目光如炬,盯向那中书舍人:“就把朕的这些话,原原本本写进圣旨里!明白吗?”

那中书舍人早已吓得手软,墨点滴落在宣纸上都浑然不觉,连声道:“明白,奴婢明白!”

“陛下!”李邦华终究还是没忍住,出列劝谏,“孙传庭或有其才,然骤登高位,恐难服众。且剿匪安民,非一味诛戮可成,需钱粮支撑,需吏治清明,需…”

“所以朕给了他便宜行事之权!”朱由检打断他,语气森然,“陕西的官,哪个不听用,哪个贪墨害民,他的尚方剑是摆设吗?至于钱粮…”

他冷笑一声:“朕抄没魏阉、客氏及其党羽的家产,第一批折银已入库一百八十万两!朕从中拨出三十万两,再加粮食二十万石,作为孙传庭的启动资粮!后续,朕还会从内帑继续支应!告诉他,钱粮,朕给!但若让朕知道有一两银子没用到实处,没见到成效…朕能给他尚方剑,就能收回来,砍了他的脑袋!”

平台之上,鸦雀无声。只有秋风卷过,带来远处宫殿屋檐下风铃的清脆声响,更反衬出此地的死寂。

所有人都被新帝这前所未有的魄力——或者说疯狂——震慑住了。如此巨大的权柄,如此庞大的资源,就这样押宝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前知县身上?!

徐光启看着年轻天子那坚毅甚至略显偏执的侧脸,忽然明白了什么。陛下这不是在赌博,陛下这分明是…早已认定了此人能担此重任!这种毫无理由的信任,从何而来?

李邦华则是满心震撼。他原以为自己整顿吏治、雷厉风行已经算是强硬派,可与陛下这番安排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这已不是强硬,这是要派出一头嗜血的猛虎,去撕碎西北的所有顽瘴痼疾!

“都愣着做什么?”朱由检眉头微蹙,“速去拟旨!用八百里加急,直送山西代州孙传庭家中!让他接旨后,不必来京陛见,直接持印信、剑印,赶赴西安上任!耽误一刻,朕唯你们是问!”

“是!是!”中书舍人如梦初醒,几乎拿不稳笔。

“李卿,”朱由检又看向李邦华,“都察院立刻选派两名精干御史,不,选派一队巡按御史,持朕的密旨,暗中前往陕西。他们的任务不是指手画脚,而是给朕死死盯住孙传庭的一举一动,盯住每一笔钱粮的去向,盯住地方官员的配合与否!每隔十日,密奏直达朕前!明白吗?”

“臣…遵旨!”李邦华深吸一口气,领命。他明白了,陛下并非完全信任,而是用了最强的激励,也套上了最紧的缰绳和眼线。

旨意迅速拟好,用印,被一名锦衣卫信使接过,翻身上马,带着烟尘朝着宫外疾驰而去。

朱由检这才缓缓坐倒在石墩上,端起了王承恩重新奉上的热茶。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年轻却布满疲惫与决绝的脸庞。

他目光再次投向那巨大的舆图,看向陕西的方向。

“孙传庭…”他心中默念,“朕把刀子递给你了,还把磨刀石和肥肉都放在了你的面前。别让朕失望…也别让历史,重演那一曲潼关悲歌。”

平台下的远处,温体仁不知何时出现在廊柱之后,远远望着平台上发生的一切,听着那隐约传来的“孙传庭”、“尚方剑”、“三十万两”等只言片语,他的脸色变幻不定,最终,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冷哼,悄然隐没在宫殿的阴影里。

风似乎更冷了,吹动着那堆积如山的陕西奏本,纸页哗哗作响,仿佛无数冤魂饿殍在呜咽哭泣。

而一道代表着铁血与希望的人事任命,已如同离弦之箭,射向那片焦灼的土地。

(第四卷第228章 完)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我的老婆是执政官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盛嫁之庶女风华流氓帝师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大华春秋,混在秦末一统天下棘圜志这个萌娃竟然是大明太孙朱雄英一梦越万年我在大唐斩妖邪抗战之第十班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万历1592从敌国开始征战蜀汉的复兴红楼之开国篇开局百万熟练度,我举世无敌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我在宋朝教王安石变法太超前亮剑之浴血抗战捡到一本三国志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大文学家水浒赘婿:娘子,我们反了吧!三国:虎牢关前,开局秒杀关二爷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神探张天海腹黑丞相的宠妻三路牧唐开局狂怼三野狗,二斤狗肉换姑娘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唐再起三国之公孙大帝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清正史编代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三国黄巾逆袭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世子的侯门悍妻大秦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统一地球我是正统我怕谁郭嘉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宋宫十八朝演义大明匹夫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重生太子丹,郭嘉带我复兴大燕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从门吏开始光宗耀祖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大明忠勇侯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大明:开局将朱祁镇驱逐朱家!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大航海之重生主宰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异界摆摊,县令催我快出摊南宋弃子国宝的文明密码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皇帝:朕的九皇子带兵,天下无敌宋神宗的新宋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跛王爷青铜账簿与铁王座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晚清三杰恩仇录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解差传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魂穿大唐:开局便被长乐赖上了救女主?问题不大,看我爆兵百万在造大明灵异中篇小说选大明养生小帝姬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宸晏匠梦:林衍的火器传奇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医女楚汉行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大秦:开局人屠,杀敌就变强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时空基石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逃荒是不可能的大明太监秘史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祖宗们,时代变了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我的99位大佬夫人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开局乱世成流民,我携妹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