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随着太子朱标病体的逐渐稳定,虽然离康复尚远,但随着太医院精心调配的汤药不断灌服,以及时间悄无声息的推移,这位帝国储君的病体,总算在令人窒息的沉重氛围中,透出了一丝极其微弱、却足以让整个皇宫稍稍喘息的起色。

他虽仍远未能独立行走,那曾经强健的体魄已被病魔侵蚀得虚弱不堪,但已能在两名忠实宫人小心翼翼、几乎是全力承托的搀扶下,勉强从病榻坐起片刻。在其精神稍好的短暂光阴里,朱标甚至会以气若游丝的声音,过问一些经由朱元璋亲自圈定、关乎国本的极其紧要的政务。这一迹象,让日夜悬心、性情愈发焦灼的洪武皇帝朱元璋,那紧锁的眉宇间,总算得以稍稍舒展,感到了一丝久违的宽慰。

然而,这些时日的缠绵病榻与病痛折磨,已彻底耗尽了朱标原本健朗的元气。他那曾经在朝堂上清晰洪亮、足以令百官肃然的声音,如今变得细若游丝,每每发言,都需倾听者屏息凝神;他那原本可以批阅奏章直至深夜而毫无倦色的充沛精力,如今已是荡然无存,即便是阅读几本经过筛选、最为简单的题本,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支撑不到一刻钟便眼目昏花。

面对案头堆积如山、关系着大明帝国万里疆域与亿万生民福祉的繁重政务,这位素以仁孝勤勉着称的太子,内心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焦虑与无奈,真正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正是这种迫切的现实需求,使得一种非正式、却极为高效的咨询模式,悄然在东宫之内形成。它绕过了繁琐的正式朝奏流程,成为了病中太子与外界沟通、汲取智慧的重要渠道。

在这一特殊背景下,林霄,这位年纪虽轻却已深受太子赏识的翰林院侍读,因其在近日经筵讲读中,屡屡能对传统经典作出既恪守本义、又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妙阐释,故而其被内侍传召至东宫的次数逐渐增多,频率亦日趋密集。

不过,这些具有咨政性质的秘密会面,并非在象征储君权威、礼仪森严的文华殿正殿进行,而是安排在太子寝殿外间的一处更为私密、温暖的暖阁之内。此处陈设雅致,避风而向阳,地龙烧得恰到好处,驱散了殿宇固有的阴寒。暖阁中央设有一张色泽沉郁、纹理精美的紫檀木书案,其上整齐摆放着端砚、湖笔、徽墨、宣纸这文房四宝,以及数摞由东宫属官事先进行过初步筛选、标注了轻重缓急的奏折题本。

林霄的任务,便是在此静候太子的垂询,随时准备就这些政务提供自己的见解。

此时的谈话,其性质已超脱了单纯的经史讲读,更明确地偏向于实质性的咨政问策。太子朱标通常半倚在里间病榻的软枕之上,与林霄相隔着一道精美绝伦、绣着淡雅山水图案的苏绣屏风。他的声音虽然依旧虚弱,且时常被轻微的咳嗽打断,但语调中却蕴含着一种对真知灼见的迫切渴望,以及对解决现实困境的强烈执着。

一个午后,林霄照例被一名小内侍低声传召至东宫。他早已轻车熟路,步履沉稳地穿过重重宫门,对沿途值守侍卫们沉默的点头示意已然习以为常,内心虽保持恭敬,却不再有最初的紧张。进入那间熟悉的暖阁后,他首先整肃衣冠,向着屏风后的方向,依臣子礼节行了大礼,然后方才静候在紫檀书案一侧,眼观鼻,鼻观心,姿态谦卑而从容。

“林卿不必多礼。”片刻沉寂后,朱标的声音从屏风后传来,带着久病之人特有的沙哑与气短,但语气是温和的,“今日有一事,困扰孤许久,想听听你的见解。”

林霄立即屏息凝神,将身体微微前倾,以示专注:“臣谨听殿下垂询。”

朱标似乎调整了一下呼吸,才缓缓道来,语速很慢,仿佛每个字都需要耗费力气:“近日,河南布政使司八百里加急上报,淮河流域突降数十年不遇之暴雨,河水水位暴涨,已致多处堤防决口,淹没农田村庄无数,灾民流离失所,情势堪忧。赈灾之事,历代皆言开仓放粮,此乃祖制成法。然……然地方吏治,积弊已久,蠹虫往往借此天灾人祸之机,中饱私囊,上下其手。朝廷纵有仁心,发下米粮,待到饥民手中,实得几何?每每思之,令人心忧。林卿……于杜渐防微,可有良策?”

林霄心下顿时了然,这已绝非简单的经史义理探讨,而是实实在在、关乎数十万生灵的紧急政事咨询。他深知此刻一言一行皆需万分谨慎,所提见解既要体现真知灼见与务实精神,又不能有丝毫逾越人臣本分的僭越之嫌。他略一沉吟,在脑海中飞速整理思绪,将现代经济理念转化为完全符合明代政治语境的表述,而后才拱手恭敬应答:

“殿下明鉴,悲悯苍生,臣感同身受。开仓赈济,活民于水火,确为祖制成法,亦是仁政体现,自不可轻废。然臣浅见,或可于此常法之外,辅之以因地制宜的改良之法,或能稍杜其弊。”他稍作停顿,观察屏风后的动静,见太子并无打断之意,便继续沉稳言道:“其一,我朝或可尝试推行‘以工代赈’之策。于灾民之中,择其精壮者,由官府组织,征调用于疏浚河道、加固堤防、修复道路等公共工程。每日按其出力多寡,以米粮结算工钱。如此,则灾民凭自身劳力得食,心中坦然,朝廷亦兴修了水利,加固了根本,可谓一举两得。此举既可避免滋生懒汉坐享其成之风,更关键者,是大大减少了胥吏经手钱粮、层层盘剥之中间环节,使赈济更能实惠于民。”

他稍作停顿,见太子没有打断的意思,便继续道:“其二,除官府赈济外,亦可晓谕当地富户乡绅,宣示殿下仁德,鼓励其平价售粮,或由官府作保,向其借贷粮米,事后由朝廷于当地税收中按数抵偿,并给予适当旌表。如此,既可缓解官仓一时之压力,又能使民间藏蓄之粮得以流通起来,平抑灾区粮价,亦是保全富户、共度时艰之道。古人云‘藏富于民’,危难之时,正可调而用之。”

林霄并未引用任何现代术语,而是巧妙地将“以工代赈”、“调动民间资源”等概念融入传统的“王道仁政”话语体系中,听起来既符合圣贤之道,又极具操作性。

朱标在屏风后听得十分入神,眼中泛起深思的光芒。他轻微地咳嗽了几声,侍立在侧的宫人连忙上前,欲伺候他饮水,却被他轻轻摆手拒绝。他的注意力完全在林霄的建言上。

“以工代赈……此法甚善,”朱标缓缓道,“既全活百姓,又兴修水利,颇合孟子‘仁政’之本意。且让灾民劳作得食,而非坐等救济,也免生怠惰之心。林卿思虑周详。”

林霄谦恭回应:“殿下过奖。臣只是遵循圣贤教诲,结合实际情况略作变通而已。毕竟《周礼》中已有‘以工事救荒’的记载,我朝不过是效法古制,因地制宜。”

朱标点头称许,随后又就具体实施细节询问了林霄的意见,如如何防止官员在工程中虚报人工,如何确保老弱妇孺不被遗漏等。林霄一一作答,既引经据典,又结合实际,提出的办法都颇为可行。

这次谈话持续了近一个时辰,直到朱标面露倦色,林霄才告退离去。

又过了几日,林霄再次被传召。这次太子的气色似乎好些了,甚至让宫人将屏风稍稍移开一些,让林霄能够隐约看到他的面容。朱标瘦削的脸上带着病容,但双眼却依然有神,显示出他对政务的关切并未因疾病而减少。

“林卿,”朱标开门见山,“今日孤思及北疆防务,心中忧虑。九边重镇,岁费钱粮无数,然边患时起时伏,终难靖平。屯田之制,时灵时不灵,卿可有以教吾?”

林霄心中一凛,意识到这已是关乎国防安全、帝国根基的重大战略议题,其敏感性与复杂性远非地方赈灾可比,必须更加谨慎应对。

他沉思了更长的时间,在脑中仔细推敲着每一句措辞,确保其既能点出关键,又绝不触及任何可能的忌讳,方才整理好思路,恭敬回答:

“殿下忧国之心,臣深感敬佩。屯田固边确是我朝国策,成效显着。然边地苦寒,士卒困苦,或有懈怠。臣尝读史书,发现前代对于边境贸易有过不同尝试,或可借鉴。”

他小心选择措辞:“或可在严控之下,于边境择地开设 limited ‘互市’,许边军与附近小部落以布帛、盐茶交换其牛羊、毛皮。此举一则可稍补军需,减轻朝廷转运之劳;二则可使边卒得些微利,稍解其困;三则,以物易物,稍通有无,或可缓和边衅,使其部落有所依赖,不至轻易南下劫掠。”

林霄特意强调:“当然,此事关系重大,须派干练官员严格监管,以防铁器、军械流出,反受其害。互市的时间、地点、物品种类都需严格限定,由朝廷全权掌控。”

他将有限的、可控的边境贸易的好处娓娓道来,同时强调了监管的重要性,显得既务实又稳妥。

朱标闻言,沉思良久。他示意宫人将他扶起一些,靠坐在软枕上,目光变得深邃。

“此议虽险,然细细思之,亦是一法。”朱标缓缓道,“若能管控得当,或可收奇效。前元时期,边境互市曾有先例,然管理不善,流弊丛生。若我朝能取其利而避其害,倒也不失为一条新路。”

林霄补充道:“殿下明鉴。臣以为,互市之初,可选一两处试点,委派清廉干练之员负责,总结经验后再决定是否推广。如此,即便有差池,损失也可控。”

朱标点头称是:“林卿每每能于常法中见新意,于细微处显真章,实乃难得。孤会慎重考虑这一建议,待身体稍好,与父皇及兵部商议。”

谈话间,太医前来请脉,林霄便适时告退。

“在明朝提议搞特区经济,我也是够拼的。好在朱标不是守旧之人,否则这项提议就够我喝一壶的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霄被召见的频率越来越高,有时甚至一日两次。谈话的内容也从最初的赈灾、边防,扩展到吏治、财政、教育等各个方面。

一次,朱标问及科举取士的改良之道。林霄谨慎提出:“殿下,当今科举以四书五经为主,固然是根本。然臣以为,或可酌情增加实务策论比重,使士子不仅通经义,也能关注国计民生。”

朱标若有所思:“林卿之言有理。孤观近年进士,多有熟读诗书而不通世务者,委以州县之任,往往束手无策。”

又一次,谈及江南财税问题,林霄建议:“赋税征收,不单要看数量,还需考虑民力。臣闻苏松地区,虽有‘鱼米之乡’之称,但赋税过重,百姓负担不小。或可考虑根据年景丰歉,适当调整税额,使民生得以休养。”

这些建议,林霄都注意用传统的儒家语言进行包装,引经据典,使得现代理念不着痕迹地融入古代政治话语中。他深知在朱元璋多疑的朝堂中,任何过于激进的改革主张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朱标对林霄的信任与日俱增。有时,他甚至在林霄面前流露出对某些朝中大臣的不满,这是极为罕见的信任表现。

“林卿,你可知昨日某位部堂大臣又上疏,言必称祖制,反对任何更张。”朱标叹道,“祖宗之法固然不可轻废,然时移世易,岂能一味守旧?”

林霄谨慎应答:“殿下明察。祖宗立制,乃为子孙万代计。然制度如衣,需合时宜。若时势已变,制度亦当适当调整,方不负祖宗立法之本意。”

朱标满意地点头:“林卿此言,深得孤心。”

通过这些一次次看似随意的问答,林霄以其超越时代的视野和精心包装的建议,逐渐在太子朱标心中奠定了“博学务实、可咨大事”的深刻印象。他已成为太子在病中不可或缺的一位非正式幕僚和智慧源泉。

这‘中央党校VIp席位’算是坐稳了,还是直达天听的病榻特别版……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我的老婆是执政官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盛嫁之庶女风华流氓帝师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大华春秋,混在秦末一统天下棘圜志这个萌娃竟然是大明太孙朱雄英一梦越万年我在大唐斩妖邪抗战之第十班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万历1592从敌国开始征战蜀汉的复兴红楼之开国篇开局百万熟练度,我举世无敌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我在宋朝教王安石变法太超前亮剑之浴血抗战捡到一本三国志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大文学家水浒赘婿:娘子,我们反了吧!三国:虎牢关前,开局秒杀关二爷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神探张天海腹黑丞相的宠妻三路牧唐开局狂怼三野狗,二斤狗肉换姑娘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唐再起三国之公孙大帝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清正史编代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三国黄巾逆袭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世子的侯门悍妻大秦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统一地球我是正统我怕谁郭嘉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宋宫十八朝演义大明匹夫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重生太子丹,郭嘉带我复兴大燕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从门吏开始光宗耀祖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大明忠勇侯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大明:开局将朱祁镇驱逐朱家!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大航海之重生主宰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异界摆摊,县令催我快出摊南宋弃子国宝的文明密码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皇帝:朕的九皇子带兵,天下无敌宋神宗的新宋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青铜账簿与铁王座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晚清三杰恩仇录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解差传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魂穿大唐:开局便被长乐赖上了救女主?问题不大,看我爆兵百万在造大明灵异中篇小说选大明养生小帝姬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宸晏匠梦:林衍的火器传奇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医女楚汉行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大秦:开局人屠,杀敌就变强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时空基石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逃荒是不可能的大明太监秘史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祖宗们,时代变了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我的99位大佬夫人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开局乱世成流民,我携妹打天下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