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胆之光,浩然正气。
这八个字,由墨璃这位身份特殊的道修口中说出,其分量,远非苏文渊的自辩和方昭云的维护可比。它像一块投入池塘的巨石,虽未激起惊涛骇浪,却让水面下原本就不平静的暗流,变得愈发汹涌。
在场的衙役们,看向苏文渊的眼神都变了。
如果说之前,他们只是在看一出离奇的“尸体复活”闹剧,那么现在,他们看待苏文渊,就像是在看待一个活生生的传说。
大奉王朝,天下修行,大道三千,归根结底,不出三大主流:儒、道、武。
武者修气血,军中遍地皆是,靠的是苦修与搏杀,强大直接。
道修觅长生,吐纳天地灵气,追求逍遥无为,神秘莫测。
而儒生,修的便是一颗心,一口气。
儒道之路,第一境为开智境。此境的读书人,记忆超群,思维敏捷,但也仅此而已。
唯有在开智的基础上,不断学习,体察万物,穷究其理,方能进入第二境致知,到了这一步,才算是真正踏入了儒道修行的门槛,心中会生出一缕“真知之气”,可附于笔墨,令字迹生辉,有静心凝神之效。
而浩然正气,则是儒道修行中一道巨大的分水岭。儒修前两境界,甚至可以说前三境界与道修、武道相比,相去甚远,但是第三境以后则不然。
读书人在格物致知后,反观内心,勘破虚妄,不自欺,不动摇,稳固本心,方能进入第三境诚意,是为正心境。到了这一境界,心中的真知之气会蜕变为真正的浩然正气。此气一成,可引动天地间的正气共鸣,百邪不侵,魑魅魍魉不敢近身,也可开始祭炼文宝,开始防护抑或对敌。
刘德海自己,便是卡在正心境多年,才勉强将浩然正气修炼得有模有样。
至于墨璃口中的文胆之光,那更是唯有口口相传的天之骄子方拥有的手段。当儒生体内真知之气转化为浩然正气,体悟本心时方能感悟出文胆。而此时文胆尚虚化,只可以其进行精神防御或者震慑邪魅,唯有达到第四境修身为君子境时,方可凝聚成有形有质的文胆,才有可能迸发出那如同实质、能直接伤敌于无形的文胆之光。
可一个连秀才功名都未有的童生,直接跳过了格物致知,拥有了正心境的浩然正气,甚至还触及了君子境的文胆之光?
这已经不是天才、妖孽了可以形容了。
刘德海盯着苏文渊,心中惊涛骇浪。他第一反应是不信,第二反应是嫉妒,而最后的反应,则是深深的忌惮。
他不知道苏文渊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得到了上古大儒的传承,还是本身就是某位大能转世?亦或得到了大人物的庇护,但不论是哪一种,都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县令能够轻易拿捏的。
一旁的刘师爷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他那张阴鸷的脸上,流露出了恐惧的情绪。他看向苏文渊的眼神,不再是看一只可以随意碾死的蚂蚁,而像是在看一个披着人皮的未知怪物。
刘德海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后,他迅速调整了心态。
今晚想靠栽赃来弄死苏文渊,已经绝无可能。墨璃的官方鉴定,等于为苏文渊的奇遇提供了一份最有力的背书。他若再纠缠于此,只会显得自己愚蠢且心虚。
“原来如此……”刘德海缓缓开口,脸上的怒容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惊叹与欣慰,“想不到,我青河县竟出了苏公子这等拥有圣贤之姿的奇才。临危不屈,心怀清白,引动浩然正气,实在是……可喜可贺。”
他说得情真意切,仿佛真心在为本地出了人才而高兴。
“苏公子受此惊吓,又耗尽心神,想必是疲惫至极。来人啊。”他转身对衙役下令,语气温和了许多,“去县衙最好的客房,备好热水与安神汤药,好生照料苏公子歇息。”
他话锋一转,又对方昭云说道:“方校尉,你此次护卫有功,本官会转达城卫军为你记上一功。这两名刺客,事关重大,务必严加看管,尤其是那名活口,定要撬开他的嘴,查明其背后主使,还苏公子一个清白。”
他三言两语之间,就将自己从嫌疑人的位置上摘了出来,摇身一变,成了关心爱护本地天才、誓要彻查案件的青天大老爷。
其变脸之快,手段之圆滑,让苏文渊心中暗自警惕。
这种人,远比那些只知道喊打喊杀的莽夫要可怕得多。
苏文渊心里明白,现在不是和县令彻底撕破脸的时候。自己赌了一把,暂时获得了安全。对方既然愿意息事宁人,自己也乐得顺水推舟。
他挣扎着,在方昭云的搀扶下坐起身,虚弱地拱了拱手:“多谢县尊大人体恤。学生……只是侥幸,不敢当奇才二字。”
“诶,苏公子不必过谦。”刘德海笑呵呵地摆了摆手,一副爱才如子的模样,“你好好休息,案子的事,有本官在,定会水落石出。”
说完,他深深地看了苏文渊一眼,那眼神深处,藏着一丝未曾消散的阴冷。然后,他便带着刘师爷和大部分衙役,转身离去,仿佛真的是来处理公务一般。
一场剑拔弩张的危机,就这么看似风平浪静地化解了。
直到刘德海等人的身影彻底消失在院外,方昭云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自己的后背都已经被冷汗浸湿了。
他看着苏文渊,眼神复杂,既有敬佩,又有同情:“苏兄弟,你……你这次,可是把刘德海那老狐狸给得罪狠了。他把你安排在县衙客房,名为照料,实为监视。你以后的日子,怕是难过了。”
苏文渊苦笑了一下,没有说话。他何尝不知道这一点。但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安全、安静的环境,来梳理自己的记忆,以及搞清楚自己身体这离奇的变化。县衙客房,虽然是虎穴,但至少在案情查明前,是整个青河县最安全的地方。
“方校尉,”苏文渊诚恳地说道,“今夜多谢你仗义执言,否则,我恐怕……”
“嗨。说这些就见外了!”方昭云豪爽地一挥手,“我方昭云虽然只是个粗人,但也知道义字怎么写。你那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听得我热血沸沸。就冲这句话,以后你的事,就是我方昭云的事。”
苏文渊心中一暖,自己在这个陌生的世界,算是交下了第一个朋友。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墨璃,走了过来。
她将一个白色的小瓷瓶递到苏文渊面前,语气依旧是那副清冷的语调。
“养神丹。道家丹药,固本培元,对你这种神魂亏空的状态有好处。每日一粒,三日即可恢复。”
苏文渊接过瓷瓶,入手温润。他看着墨璃,真诚地道了声谢。今夜若非她最后那番话一锤定音,自己绝不可能如此轻易过关。
墨璃却只是摇了摇头,她看着苏文渊,那双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浓烈的属于“科研人员”的探究光芒。
“不必谢我,我只是陈述事实。”她顿了顿,用一种探讨学术问题的语气,认真地问道:
“我对你很感兴趣。你的心,或者说你的意志,是如何在没有达到正心境,没有真知之气作为基础的情况下,直接引动并凝聚出浩然正气的?这不符合儒道修行的基本逻辑。”
“根据《道藏》记载,儒道之气,与我道门真元、武道气血一样,都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积累过程。”
“你的情况,更像是一种……无中生有的道之显化。”
“可以的话,我希望能有机会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