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位于京城远郊、隐藏在山腹中的尖端科研与医疗基地,团队终于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休整。这里设备完善,环境相对安全,更重要的是,没有了西伯利亚那无时无刻不在的精神压迫与刺骨严寒,让所有人的身心都得以放松和恢复。
基地的生活区充满了久违的烟火气。
“灰熊”成了重点保护对象,住在条件最好的病房里,由顶尖的康复师和莫非联手进行恢复治疗。他那条几乎被废掉的胳膊,在“生命之源”的持续温养和仿生神经接驳技术的作用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愈合。虽然离恢复巅峰战力尚需时日,但至少保住了手臂,未来甚至可能比原来更强大。
“熊哥,今天感觉咋样?”“藤猿”几乎每天都来插科打诨,有时带来些外面的新奇玩意儿,有时就纯粹陪着聊天打屁,缓解“灰熊”卧床的烦闷。
“灰熊”虽然嘴上嫌弃“藤猿”聒噪,但眼里的笑意却藏不住。有一次,他看着自己逐渐恢复知觉的手臂,难得感性地说:“等老子好了,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血斧’那杂碎,把这一斧头连本带利讨回来!”
“山魈”的机械左臂在“工匠”和基地工程师的协作下,进行了全面升级和维护。新臂铠采用了从西伯利亚节点残骸中分析出的部分抗干扰材料和能量传导技术,结构更加坚固,与神经的链接也更加顺畅。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训练场,适应着新臂膀的性能,偶尔也会去医疗部,沉默地看着“灰熊”复健,用他的方式表达着关心。
林涵玥和苏晚晴则彻底扎进了基地的实验室和资料库。林涵玥对自己与植物生命能量的共鸣能力极为好奇,苏晚晴则从科学角度试图解析这种现象。她们开辟了一个小型植物培育区,种植着从各地(包括西伯利亚)带回的具有能量活性的植株。林涵玥负责“感应”和“引导”,苏晚晴负责记录数据和进行成分分析,进展神速。两人常常为了一个能量流动的细节或一个药理数据争论得不亦乐乎,然后又一起熬夜查资料,关系在共同的探索中愈发亲密。
“工匠”则忙着“消化”此次西伯利亚之行的技术收获。他牵头成立了一个小型技术小组,专门研究如何将节点能量稳定、可控地应用于装备和小型化设备上,比如改进生命场域稳定器、开发新型能量武器防护涂层等。
莫非作为团队的核心,不仅要关注每个人的状态,利用“生命之源”为大家调理身体、巩固根基,更需要静下心来,系统梳理和消化系统升级后解锁的庞大知识,尤其是“环境场域病理学”和“高等能量医学”的理论。他常常在静室一坐就是半天,意识沉入“青囊秘境”,推演着各种复杂能量环境下的“诊疗”方案。
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雷厉亲自来到基地,带来了关于亚马逊异常信号的最新情报。
会议室内,全息投影上展示着郁郁葱葱、河流纵横的亚马逊雨林地图,其中一个区域的植被指数和生命能量信号异常偏高,如同在一片绿色海洋中点亮了一个小太阳。
“信号爆发得非常突然,而且持续增强,”雷厉指着数据图,“我们的卫星和地面监听站都确认了。能量模式……与已知的任何‘基石’节点都不同,更加……狂野,充满侵略性的生命力。”
“侵略性的生命力?”苏晚晴捕捉到这个矛盾的描述。
“是的,”雷厉点头,“不像中原的温养,也不像西伯利亚复苏后的沉静。那里的植物在疯狂生长,动物行为异常暴躁,甚至出现了……区域性生态链的扭曲和排外现象。我们派去的三支先遣侦察小队,都在边缘地带失联了,最后传回的画面显示,他们是被……植物攻击的。”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被植物攻击?这超出了常规认知。
“是节点活性失控?还是像西伯利亚一样被污染了?”林涵玥问道。
“目前无法确定,”雷厉摇头,“但可以肯定,‘收割者联盟’的残部,以及国际上其他几个隐秘组织,都已经将目光投向了那里。那里即将成为一个新的漩涡中心。”
莫非感受着脑海中系统界面关于亚马逊的提示,那“疑似节点活性失控或遭受外部刺激”的描述,与雷厉的情报相互印证。
“我们需要更详细的资料,”莫非开口,“关于那片区域的地质历史、土着传说、近代有无异常活动,一切信息。”
“已经在整理,很快会发给你们。”雷厉看着眼前这群经历了南极冰原和西伯利亚地底考验的年轻人,眼神复杂,“这次任务,可能会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诡异。你们需要做好万全准备。”
新的挑战迫在眉睫,团队的休整期提前结束,进入了备战状态。
基于亚马逊雨林的环境特点,装备需要进行大幅调整。“工匠”开始设计轻量化、高隐蔽性、防水防潮且能应对复杂磁场的装备。传统的雪地车被全地形越野车和水上快艇取代。
战术也需要改变。在开阔冰原和地下空间的战斗经验,在茂密雨林中可能不再适用。莫非组织大家反复观看先遣小队失联前传回的模糊影像,分析那些活化植物的攻击模式和可能弱点。
“山魈”开始加练丛林隐匿与格杀技巧,他的机械臂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成为训练重点。
“藤猿”则负责搜集所有关于亚马逊雨林生存、追踪以及应对各种毒虫猛兽的知识,并开始学习操作新的交通工具。
林涵玥和苏晚晴的工作则更为关键。她们需要研究如何应对那种“侵略性生命力”,是疏导、压制,还是利用?林涵玥尝试着与基地培育的、具有微弱攻击性的藤蔓植物进行“沟通”,寻找安抚或控制的方法。
就在出发前三天,苏晚晴在分析亚马逊区域古老水文资料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你们看这片区域的地图,这条支流的河道在近一百年里,自然改道了三次,形成的冲积扇形状……”她将地图叠加在能量异常区域图上,“……像不像一个巨大的、正在不断变得清晰的符文?一个我们从未在任何节点记录中见过的,充满生命与束缚意味的古老符文!”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感到震撼。亚马逊节点,似乎以一种更加主动、甚至可以说是“霸道”的方式,在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勾勒着自身的领域。
与此同时,林涵玥在尝试与一株具有攻击性的捕蝇草进行能量共鸣时,那株草并未像往常一样试图缠绕她,而是微微颤抖着,叶片指向了亚马逊的方向,传递出一股模糊的、混杂着渴望与恐惧的意念。
“它在……害怕,也在……期待。”林涵玥睁开眼,脸色奇异,“那片雨林里,有什么东西,对所有植物生命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也让它们本能地感到畏惧。”
线索越来越多,谜团却也越来越深。
出发的日子终于到来。这一次,他们的队伍更加庞大,除了核心六人(“灰熊”坚持随行,担任后方支援和火力顾问),还加入了几名精通雨林生存、语言和地质学的专家。
站在即将起飞的、经过特殊改装的大型运输机前,莫非看着身边眼神坚定、各有所长的伙伴,心中充满了信心。从中原到南极,从西伯利亚到即将前往的亚马逊,他们一直在成长,一直在突破。
潜龙休憩,鳞甲愈坚。今携青囊,南入雨林,将直面生机勃勃却又杀机四伏的绿色地狱。那勾勒大地的符文,那让万植恐惧又渴望的存在,究竟是怎样的“基石”?等待他们的,是又一次救赎,还是一场更加艰难卓绝的苦战?飞机的引擎开始轰鸣,新的征程,启航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