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夕阳把路面染成一片金红。秦京茹把车窗摇开条缝,带着草木清香的风灌了进来,吹散了车厢里的暖意,却让她更加清醒地感受着这份踏实——脚边的柳条筐里装着娘给的红薯,沉甸甸的,像她此刻的心情。
“冷不冷?”李晓东见她缩了缩脖子,伸手把车窗关上,“乡下风硬,别吹感冒了。”他从后座拎过件军绿色的外套,披在她肩上,带着阳光晒过的温度,并且打开车上的暖气。
“不冷。”秦京茹把外套往身上裹了裹,侧脸蹭着粗糙的布料,心里暖烘烘的,“我就是在想,俺娘刚才偷偷抹眼泪,肯定是舍不得我。”
“下次多住两天就是了。”李晓东转动方向盘,避开路上的坑洼,“等过阵子不忙了,我再开车送你回来,让你跟你娘好好唠唠。”
秦京茹眼睛一亮:“真的?”她嫁过来这些年,回娘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都是匆匆忙忙,总觉得没跟娘说够话。
“当然是真的。”李晓东笑了笑,“到时候让小军跟咱回城里住几天,带他去公园划船,去轧钢厂看大机器。”
“那孩子指定高兴坏了。”秦京茹想起弟弟捧着练习册时认真的模样,忍不住笑了,“他老说长大了想当工人,说厂里的机器比公社的拖拉机厉害多了。”
“有志气。”李晓东点头,“等他再大点,要是学习好,我托人让他去技工学校,出来就能当技术员,比在地里刨食强。”
秦京茹心里一热,攥着他的手紧了紧:“东子哥,你对俺家人真好。”她知道,在乡下,小舅子能不能有出息,全看姐夫帮不帮衬,李晓东能这么说,是真把小军当自家孩子疼。
“一家人,说这些见外了。”李晓东腾出一只手,揉了揉她的头发,“你娘刚才偷偷塞给我一篮子鸡蛋,说让你补身子,那鸡蛋个个带红皮,一看就是攒了好久的。”
秦京茹鼻子一酸:“俺娘就这样,自己舍不得吃,啥好东西都留着。以前我在家的时候,她总把鸡蛋埋在米缸里,说是等我来例假了给我煮着吃。”
“以后咱常回来,多给她带点好吃的。”李晓东说,“智能农场里啥都有,白面大米管够,让她也尝尝城里的点心,别总想着攒着。”
说话间,吉普车驶过一座石板桥,桥下的河水结了层薄冰,阳光照在上面,像铺了层碎银子。秦京茹忽然指着远处的一片果园:“东子哥,你看,那是俺村的苹果园,小时候我总跟小军去偷摘,被看园的王大爷追得满山跑。”
“现在还偷不偷了?”李晓东打趣道。
“才不了。”秦京茹脸一红,“上次回来听俺娘说,王大爷去年冬天摔了腿,果园都荒了,怪可惜的。”她看着那些光秃秃的果树,眼里满是惋惜,“以前那苹果可甜了,比城里供销社卖的还好吃。”
李晓东心里一动:“等开春了,我让空间培育点好的苹果苗,下次你来的时候带上,让你爹给栽上,说不定能把果园重新弄起来。”
“真的能行?”秦京茹眼睛亮了,“那可太好了!俺村好多人家都靠果园挣点零花钱,要是能重新结果,大家日子都能好过点。”
“试试呗。”李晓东笑了笑,“空间里的苗长得快,说不定明年就能结果。”他没说的是,系统数据库里有好几种改良苹果品种,耐寒耐旱,结出的果子又大又甜,正适合北方的气候。
车窗外的景象渐渐从田野变成了村庄,偶尔能看到穿着棉袄的村民扛着锄头往家走,路边的柴火垛堆得像小山。秦京茹指着一处低矮的土房:“那是俺二婶家,她家三丫跟我同岁,小时候总抢我花布。”
“现在呢?”
“嫁人了,嫁到邻村了,听说生了俩小子,日子过得挺紧巴。”秦京茹叹了口气,“上次回来说,婆家连白面都舍不得给她吃,坐月子就喝玉米糊糊。”
李晓东沉默了片刻:“下次带点粮票给她吧,不用多,十斤八斤的,能让她改善改善伙食。”
秦京茹点点头,心里感激他的体贴。她知道李晓东不是滥好人,但对她在乎的人,总是格外宽厚。
吉普车驶进城区时,天已经擦黑了。路灯次第亮起,昏黄的光晕照亮了坑洼的街道,偶尔有自行车驶过,叮铃铃的铃声格外清脆。轧钢厂的烟囱还在冒着白烟,下班的工人三三两两地往家走,说说笑笑的,透着股子热闹劲儿。
“今天给厂里送的菜,王科长说职工们都夸好。”秦京茹忽然想起早上何雨水说的话,“尤其是那批西红柿,说是冬天能吃到这么新鲜的,比过年还稀罕。”
“智能农场里的温室恒温,啥时候都能种。”李晓东把车停在四合院门口,“以后让雨水多送点新鲜蔬菜,让工人们也尝尝鲜。”
两人刚下车,就见梁拉娣从院里探出头:“可算回来了!孩子们都等急了,问了八遍小姨和爹啥时候到家。”
“给孩子们带了奶糖。”秦京茹笑着拎起玻璃罐,刚进院门,槐花和小当就扑了上来,抱着她的腿喊“小姨”,大毛二毛则围着吉普车打转,好奇地摸来摸去。
“爹,这车能坐几个人啊?”大毛仰着小脸问,眼睛里闪着光。
“能坐五个。”李晓东揉了揉他的头发,“明天爹开车带你们去公园玩。”
孩子们顿时欢呼起来,围着他又蹦又跳。秦淮茹抱着李建国走出来,笑着说:“快进屋吧,饭都热了两回了。”于莉和娄晓娥也迎了上来,接过他们手里的东西,七嘴八舌地问着回娘家的趣事。
晚饭桌上格外热闹。秦京茹给大家讲着娘家的事,说娘炖的鸡汤有多香,说小军拿到奶糖时的高兴劲儿,说村口的老槐树又粗了一圈。李晓东则在一旁补充,说秦父种的红薯长得有多好,说村里的土路该修修了。
“下次回娘家,我跟你们一起去。”梁拉娣啃着馒头说,“俺也想去乡下看看,听说那里的野菜开春了能吃,比城里的水灵。”
“行啊,”秦京茹笑着说,“让俺娘给你挖点荠菜,包包子吃,可香了。”
娄晓娥捧着碗玉米粥,轻声问:“你娘家的果园真的荒了?要是需要树苗,我可以找人”。
“东子哥说空间里能培育,不用麻烦别人。”秦京茹说,眼里满是信赖。
李晓东看着她们有说有笑的样子,心里一片安宁。他给秦京茹夹了块排骨:“多吃点,今天跑了一天,累着了。”
秦京茹接过排骨,咬了一小口,甜丝丝的肉汁在嘴里化开。她看着眼前的家人,看着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看着窗外渐浓的夜色,忽然觉得无比幸福。回娘家的路再远,有他陪着就不觉得累;带的东西再多,不如家人围坐在一起的这份暖。
晚饭后,秦京茹帮着收拾碗筷,李晓东则在院里给孩子们讲今天在乡下的见闻。月光透过葡萄架洒下来,把一切都镀上了层银辉。秦京茹靠在门框上,看着他被孩子们围着的身影,嘴角忍不住往上翘。
她知道,往后的日子还会有无数次这样的归途,带着礼物,带着牵挂,更带着身边这个人给的底气。而每一次回来,迎接她的,都是这满院的烟火气,和化不开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