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获了大量粮食的独立军团士气旺盛,营地里的操练声都带着生气,新兵端着缴获的枪,在老兵指导下卖力地练习着突刺,多的粮食看着就让人心里踏实。
何万山看着操练的队伍,咧着嘴对老徐说:“老徐,瞅见没?这才是兵样子,前几天那蔫头耷脑的熊样,我看着都来气。”
老徐脸上也带着笑:“人是铁饭是钢,这下好了,至少一个月内,不用发愁饿肚子了。”
政委陈云峰和参谋长李铮并肩走过来。陈云峰手里拿着个小本子:“各连队思想稳定,士气很高,新兵经过诉苦运动和这几天的整训,觉悟提升很快,都憋着劲要打国民党反动派。”
李铮则更关心实际:“司令员,粮食问题暂时缓解,但弹药消耗很大,特别是桃源一战,虽然顺利,机枪子弹和手榴弹用了不少,兵员虽然多了,但训练和装备跟不上,战斗力提升有限。”
张百川点点头,目光从操练场移开,中央的电报意思很清楚,要他这把尖刀继续往外捅,把敌人的注意力死死吸在这边。
“光吃饱了蹲着可不行。”张百川开口:“敌人不会让咱们消停。薛岳吃了亏,肯定在琢磨更毒的法子,咱们得动起来,不能等他来。”
“打哪儿?”何万山立刻来了精神,“司令员你指个方向,一师绝对冲在最前面,”
李铮走到简易地图前:“目前看,西面、北面敌人重兵云集,硬碰不明智。东面是我们刚跳出来的方向,敌人肯定加强了戒备,南面湘军和桂军结合部,一向矛盾不少,或许有空子可钻。”
“南面……”张百川盯着地图上标注的敌我态势,“桂军刚在湘江边让咱们啃掉一块肉,心里憋着火,但又怕损失。湘军嘛,被咱们来回调动,疲于奔命,怨气也不小。”
他手指点向南面一个点:“就打这里,溆浦县,这地方卡在几条路的交汇处,桂军一个团和湘军一个保安旅防着,谁也不服谁,正好,”
陈云峰看了看:“溆浦?打这里有什么说法?”
“说法就是,”张百川冷笑一声,“这里是块肥肉,但守着的是两条互相瞅不顺眼的看门狗,咱们狠狠打一下,打疼了,你看他们互相甩锅还是互相救援?不管他们怎么选,咱们都有机会,”
“围点打援?”李铮立刻反应过来。
“对,”张百川一拳砸在地图上,“用一支部队猛攻溆浦,摆出非要拿下不可的架势,主力隐蔽起来,专打来增援的那一路,不管是桂军来还是湘军来,谁来得快,打得狠,就说明谁更不想丢这个地方,咱们就集中兵力,先剁掉他伸出来的爪子,”
“好算计,”何万山摩拳擦掌,“这活儿刺激,我带人去攻县城,”
“不,”张百川摇头,“攻城伤亡大,老徐,你带二师去,不用真的拼命攻,但声势要给我造足了,机枪迫击炮都给我可劲地造,让敌人觉得咱们主力全压上去了,”
老徐沉稳点头:“明白,虚张声势,引蛇出洞。”
“何万山,李参谋长,”张百川看向两人,“一师和三师,加上直属队,所有能打的,跟着我,在溆浦通往桂军和湘军防区的两条路上选好地方埋伏起来,哪边先出来,咱们就集中力量先吃哪边,”
“是,”两人齐声应道。
“政委,”张百川对陈云峰说,“地方工作和动员还得抓紧,特别是南面。咱们打过去,需要群众基础。”
“放心,我已经安排下去了。”陈云峰点头。
计划已定,部队再次高效运转。老徐带着二师,浩浩荡荡,摆开阵势直扑溆浦县城,果然,刚一接火,就打得异常“激烈”,枪炮声震天动地。
消息很快传到敌军指挥部。
“什么?赤匪主力在猛攻溆浦?”桂军指挥官皱着眉头,“张百川想干什么?刚抢了粮,就又来抢地盘?”
“溆浦位置重要,绝不能丢,”湘军保安旅长急着说,“请桂军弟兄立刻出兵,与我部夹击赤匪,”
“夹击?”桂军指挥官哼了一声,“谁知道是不是调虎离山?你们湘军离得近,怎么不先顶上去?”
就在他们互相扯皮、犹豫不决时,湘军方面因为溆浦守军是自己的嫡系保安旅,压力更大,先忍不住了,命令距离最近的一个团火速增援。
“出来了,是湘军这个团,”潜伏的侦察兵飞快回报。
“好,就等他了,”张百川眼中寒光一闪,“告诉何万山、李铮,准备家伙,一口吃掉他,”
湘军增援团心急火燎地在山道上赶路,一头扎进了独立军团精心设置的伏击圈。
“打,”
刹那间,两侧山林枪炮齐鸣,子弹像雨点一样泼下来,湘军顿时被打得人仰马翻,队形大乱,
“冲啊,”何万山端着机枪第一个跳起来,怒吼着冲向敌群。
李铮则指挥着部队精准地分割、包围,迫击炮重点照顾敌人的重火力和军官。
战斗几乎是一边倒的屠杀,湘军这个团本来战斗力就一般,又被伏击,很快就被分割歼灭大部,剩下的狼狈逃窜。
“快,打扫战场,收集弹药,五分钟内撤离,”张百川大声下令。他知道,枪声一响,附近的敌人很快就会围过来。
部队迅速收缴了武器弹药,特别是急需的机枪子弹和手榴弹,然后快速撤离了战场。
等到桂军磨磨蹭蹭地派出部队,赶到战场时,只看到满地的尸体和丢弃的破枪烂衫,红军早已不见踪影。
而溆浦城外,老徐的二师听到主力这边得手的信号,也立刻佯装不支,交替掩护着撤了下来,损失微乎其微。
这一仗,又吃掉了敌人一个团,缴获了大量弹药,自身伤亡很小。
捷报再次传开,独立军团的声威更盛,沿途不少贫苦青年和被打散的原红军战士纷纷来投。
部队一边转移,一边消化胜利果实,整编新兵,人数眼看着又往上涨了一截。
这天,部队刚在一个山村扎营,陈云峰拿着几张纸找到张百川和李铮,脸色有些严肃。
“司令员,参谋长,这是刚统计上来的各部队情况,有个问题,越来越突出了。”
“什么问题?”张百川问。
“干部严重不足,”陈云峰把纸递过来,“特别是连排级基层干部,部队扩充太快,老兵提拔了一批又一批,还是不够用,很多新编的连队,连长可能才参军半年,排长甚至就是表现好点的新兵,这样下去,战斗力要打折扣,思想工作也难做深,”
李铮接过报告看着,眉头也皱了起来:“政委说的对。光有人有枪不行,得有人能带兵,能打仗。我们现在缺的就是合格的基层指挥员。”
张百川沉默了一下。这确实是个大问题。仗越打越大,部队越打越多,能扛事的老底子就那么些,确实捉襟见肘了。
“妈的,”他骂了一句,“打硬仗死干部,扩编缺干部,真是……”
正说着,何万山兴冲冲地跑进来:“司令员,好消息,我们在那边山沟里,撞上一股被打散的游击队,领头的说他们是原来红六军团后勤医院的,湘江被打散后一直在这边山里坚持,有三十多人,还有几个受伤的干部,听说咱们是独立军团,非要跟咱们走,”
红六军团?后勤医院?还有干部?
张百川、陈云峰、李铮三人眼睛同时一亮,
“走,去看看,”张百川立刻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