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八年七月初五 辰时
双时共享田东侧竞技场
盛夏的朝阳刚跃过枫山山脊,竞技场的红色旗帜就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场地被划分成三个赛区,分别挂着 “农技比拼区”“应急互助区”“文化传承区” 的木牌,每个赛区都摆好了比赛道具 ,农技区的稻苗、测土仪,应急区的急救箱、修缮工具,文化区的乐谱、画笔,透着浓浓的竞技氛围。
青珩穿着一身劲装,腰间系着红绸带,手里握着比赛规则手册,正站在竞技场中央的高台上,对着台下的新守者们高声宣布:“今天是新守者训练营中期挑战赛,我们按‘双时混编’分组,每组 5 人,包含 3 名宣德少年、2 名天启少年,既要比拼技能,更要考验协作!最终获胜的队伍,将获得老守护者们亲手制作的‘砺技徽章’!”
话音刚落,台下的新守者们立刻兴奋地讨论起来。阿明站在人群中,正帮大家分组:“我和天启的阿瑶、宣德的小宇一组,我们要主攻农技区!阿珠和宣德的阿蕊、天启的阿海一组,他们擅长应急修缮,肯定能在应急区拿高分!”
不一会儿,8 支混编队伍陆续站定。老林叔、王阿婆等几位老守护者坐在评委席上,面前摆着评分表,上面列着 “技能熟练度”“协作效率”“应变能力” 三项评分标准。墨青芜则拿着计时器,走到高台上:“比赛分为三回合,每回合 40 分钟,先完成任务且评分最高的队伍晋级,现在 ,第一回合,农技比拼,开始!”
辰时三刻,第一回合比赛正式打响。农技区的任务是 “辨苗识病 + 精准灌溉”:各队需在 10 分钟内识别出 3 片稻苗样本的病虫害类型,再用测土仪检测土壤湿度,调整灌溉量。
青珩所在的 “枫海队” 迅速行动。宣德的小墨负责用放大镜观察稻苗,很快喊道:“样本一有褐色纺锤斑,是稻瘟病!样本二叶片发黄卷曲,是蚜虫侵害!” 天启的阿泽立刻拿出《农技手册》核对,确认无误后,递给队友记录;宣德的阿禾则蹲在田垄旁,将测土仪探针插入土壤,报出数据:“旱稻区湿度 25%,需补水;海稻区湿度 30%,无需灌溉!”
另一边,阿明所在的 “禾浪队” 也不甘示弱。阿明负责调试海水浓度计,天启的阿瑶帮忙计算配比:“海稻区盐度目前 2‰,需要加少量海水,调到 4‰最合适!” 两人配合默契,很快完成了灌溉调整,比其他队伍快了整整 5 分钟。
老林叔坐在评委席上,满意地记录着:“‘双时混编’果然有效,宣德少年熟悉旱稻,天启少年懂海稻特性,互补性极强!”
40 分钟后,第一回合结束。经过评委打分,“禾浪队” 以农技区满分、协作分满分的成绩暂列第一,“枫海队” 紧随其后。
休息 15 分钟后,第二回合 “应急互助” 开始。应急区的任务是 “模拟房屋漏雨修缮 + 伤员急救”:各队需在 40 分钟内,用给定的木板、油布修补漏雨的模拟屋顶,同时对 “伤员” 进行包扎急救。
阿珠所在的 “守护队” 迅速分工。宣德的阿蕊擅长急救,立刻拿出急救箱,给模拟伤员的队友包扎伤口:“先消毒,再用纱布缠绕,松紧度要适中,不能影响血液循环!” 天启的阿海和阿力则搬起木板,爬上模拟屋顶:“阿力,你扶着木板,我来钉钉子!注意油布要铺平整,避免积水!”
其他队伍也各显神通。有的队分工明确,效率极高;有的队却因配合不当出了差错 ,某队的天启少年想按海边房屋的修缮方式铺油布,宣德少年坚持用宣德的传统方法,争执间浪费了 5 分钟,被评委扣了协作分。
青珩站在一旁观察,轻声对墨青芜说:“应急互助最考验默契,只有真正放下‘宣德’‘天启’的界限,把彼此当家人,才能高效完成任务。”
第二回合结束,“守护队” 凭借熟练的急救技巧和快速的修缮效率,拿到满分,成功晋级决赛;“禾浪队” 和 “枫海队” 也顺利晋级,三支队伍进入最终的 “文化传承” 回合。
午后,第三回合比赛开始。文化传承区的任务是 “15 分钟内共创‘双时主题作品’”,可选 “合唱片段” 或 “手绘画卷”。
“禾浪队” 选择了合唱。阿明拿出竹笛,天启的阿瑶吹响海螺哨,队员们一起唱起《双时和鸣曲》的片段:“海风拂过枫山岗,枫叶落在海面上……” 虽然练习时间短,但大家配合默契,歌声悠扬,引得评委们纷纷点头。
“枫海队” 则选择手绘。宣德的小墨负责画枫山,天启的阿泽画蓝海,其他队员在中间画双时空居民互助的场景,短短 15 分钟,一幅 “双时丰收图” 就完成了 ,枫山红叶飘落,蓝海渔船归港,居民们手拉手分享稻穗,满是温情。
最终,“守护队” 凭借三个回合的稳定发挥,总分第一,获得 “砺技徽章”。老林叔亲自为队员们佩戴徽章,徽章上刻着 “技精于练,合胜于心” 八个字:“这枚徽章不仅是对你们技能的肯定,更是对你们协作精神的认可。记住,守护双时空,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双时儿女的共同责任!”
比赛结束后,新守者们围坐在竞技场旁的树荫下,分享比赛心得。天启的阿瑶说:“以前我只懂海稻种植,通过比赛,我学会了辨别旱稻病虫害,还和宣德的朋友成了好搭档!” 宣德的小宇也笑着说:“我第一次和天启的朋友一起修缮房屋,他们教我用海边的防潮技巧,以后我家修屋顶也能用得上!”
青珩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欣慰。她走到高台上,对着新守者们说:“今天的比赛,大家不仅展现了技能,更展现了双时同心的精神。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像今天这样,互帮互助,就没有克服不了的挑战!”
夕阳西下时,竞技场渐渐安静下来。新守者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有的还在讨论比赛技巧,有的已经约定明天一起练习应急技能。老林叔和王阿婆坐在评委席上,看着少年们的背影,轻声感叹:“双时空的未来,就该交到这样的孩子手里,有技,有心,有担当。”
青珩和阿珠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手里拿着比赛时画的 “双时丰收图”。晚风拂过,带来稻叶的清香,青珩笑着说:“等训练营结束,我们要把大家的比赛作品整理成册,放进传世阁,让后代知道,我们这代新守者,不仅学会了技能,更懂得了协作。”
阿珠点点头,眼中满是期待:“以后每年训练营,我们都要办这样的挑战赛,让双时协作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远处的共享田稻浪翻滚,像在为少年们的成长喝彩。青珩知道,这场挑战赛不是结束,而是新守者们守护之路的新起点 ,当他们真正将 “技能” 与 “协作” 融入血脉,双时空的守护,必将更加坚实、更加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