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七年六月十八 辰时
宣德城郊双时共享田
盛夏的晨光刚驱散田间的薄雾,双时共享田就已是一片忙碌景象。青珩穿着一身透气的浅灰色短衫,裤脚沾满泥土,手里握着一把特制的小除草耙 ,耙齿间距比普通耙子更窄,既能清除杂草,又不会伤到稻苗的根系。她蹲在田垄间,小心翼翼地将稻苗旁的狗尾草连根拔起,指尖偶尔碰到带着晨露的稻叶,凉丝丝的触感让她忍不住弯起嘴角。
“阿明,你快看这片海稻!” 青珩突然直起身,对着不远处正在检查灌溉管道的阿明喊道,“叶片上有小斑点,会不会是老林叔说的‘稻瘟病’?我们得赶紧通过时空共鸣镜问问天启的农技师傅。”
阿明立刻放下手中的工具跑过来,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放大镜,凑近稻叶仔细观察:“确实有褐色小斑点!不过比老林叔讲的症状轻一些,可能是最近雨水多,湿度太大导致的。我已经把‘双时农技手册’带来了,里面记着天启防治稻瘟病的土方法,我们先按手册上的步骤处理,再等师傅远程指导。”
说话间,墨青芜带着墨家子弟将时空共鸣镜架在了田埂旁,镜面很快亮起蓝光,映出天启海边共享田的景象 ,老林叔正带着农技师傅和阿珠,在田间检查海带苗的生长情况,看到宣德这边的画面,立刻关切地问道:“是不是稻苗出问题了?我早上看天气预报,宣德最近雨水多,要特别注意稻瘟病和蚜虫。”
青珩举着放大镜对准镜头,让农技师傅清晰看到稻叶上的斑点:“师傅,您看这是不是早期稻瘟病?手册上说用艾草煮水喷洒能防治,我们已经准备好艾草了,就是不知道煮水的比例和喷洒时间有没有讲究。”
农技师傅仔细观察后,笑着点头:“是早期症状,不用慌!艾草和水按 1:10 的比例煮,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半个时辰,放凉后过滤,在清晨或傍晚喷洒,避开正午高温,连续喷三天就能控制住。另外,你们可以在田垄间种几株薄荷,薄荷的气味能驱赶蚜虫,还不影响稻苗生长。”
阿珠也凑到镜头前,举着一把刚采摘的薄荷苗:“我们天启的共享田早就种了薄荷,不仅没蚜虫,连蚊子都少了!我已经把薄荷种子装在小木盒里,通过时空通道给你们送过去,记得种在稻苗行间,间距保持两尺就好。”
辰时三刻,护苗行动正式展开。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由青珩带领,按照农技师傅的指导煮艾草水,准备喷洒;另一组由阿明带领,在田垄间种植薄荷苗,同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宣德的农夫们则帮忙检查灌溉管道,调整水流大小, 海稻需要湿润环境,但水量过多容易烂根,旱稻则要控制水量,避免叶片发黄,农夫们根据两种稻苗的特性,细心调节着每个田垄的供水量。
青珩蹲在灶台旁,看着艾草在锅里慢慢煮出黄绿色的汁液,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艾草香。“以前只知道艾草能驱蚊,没想到还能防治病虫害,” 她一边搅拌药液,一边对身边的孩子说,“以后我们要把这些农技知识都记在‘共享田日志’里,下次遇到类似问题,就能自己解决了。”
另一边,阿明正教孩子们如何正确种植薄荷苗:“挖的坑要比薄荷苗的根系深一点,把苗放进去后,用松软的泥土轻轻压实,再浇少量水,这样薄荷才能扎根。记住,不能种得太密,不然会和稻苗抢养分。” 孩子们听得认真,手里的动作虽然有些笨拙,却格外小心,生怕伤到娇嫩的薄荷苗。
午后,艾草水终于煮好放凉。青珩和孩子们背着小喷雾器,在田间仔细喷洒药液。阳光透过稻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孩子们的额头上满是汗水,却没人叫苦 ,看到稻叶上的斑点渐渐不再扩散,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宣德的王阿婆也提着竹篮来到田间,给孩子们送来冰镇的绿豆汤和西瓜:“孩子们辛苦了!快歇一歇,喝碗绿豆汤降降温。你们这么用心护苗,今年的稻子肯定能大丰收。” 青珩接过绿豆汤,递给身边的孩子:“阿婆您也喝,要不是您之前教我们煮绿豆汤解暑,我们哪有这么多力气干活呀。”
傍晚时分,护苗行动接近尾声。青珩和阿明一起,将今天的护苗过程详细记录在 “共享田日志” 里:“宣德七年六月十八,海稻出现早期稻瘟病,用艾草煮水(1:10)喷洒防治,田间种植薄荷苗驱蚜虫,灌溉量调整为海稻田每日一次、旱稻田两日一次……” 墨青芜则通过时空共鸣镜,与天启的农技师傅约定,每周三进行一次 “跨时空农技交流”,及时解决两地共享田遇到的问题。
离开共享田时,夕阳的余晖洒在稻苗上,嫩绿的稻叶被染成了金黄色,随风轻轻晃动,像一片金色的波浪。青珩回头望了一眼刚种下的薄荷苗,细小的叶片在晚风中微微舒展,仿佛在向她点头致谢。
“娘,” 青珩牵着陆珩真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脚步轻快,“今天学会了防治稻瘟病的方法,还种了薄荷,以后就算遇到病虫害,我们也不怕了。等稻子成熟了,我们一定要请天启的农技师傅来宣德,一起吃用共享田的稻子做的米饭。”
陆珩真摸了摸她的头,眼中满是温柔:“好啊。这些农技知识和护苗经验,都是双时空共同的财富。以后,我们还要把这些知识教给更多人,让双时共享田不仅能产出粮食,还能成为传播农技、联结情谊的桥梁。”
晚风拂过田间,带来艾草和薄荷的清香,混合着稻苗的气息,格外清新。青珩知道,这场盛夏护苗行动,不仅守护了田中的种苗,更守护了双时空共同的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农技知识在双时空传递,会有更多的作物在共享田茁壮成长,而这份跨越时空的守护与互助,也会像这盛夏的稻苗一样,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结出丰硕的果实,永远守护着双时空的美好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