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末年的山东“白莲余孽”案,如同埋藏在岁月深处的毒刺,时隔数十年,被太子一系骤然拔出,直刺睿亲王府的根基。“谋逆”二字,历来是帝王最忌讳的雷区,而太子选择的突破口,精准狠辣——绵忻的外祖父家,山东望族李氏。
一则“供词”在京城悄然传开:当年白莲教作乱,李氏曾暗中资助钱粮,虽非核心同党,却为逆贼提供了便利;更有“证人”指认,李氏祖宅地下,埋藏着当年与白莲教往来的密信。消息一出,朝野震动!相较于此前的贪墨、失职,“通逆”之罪堪称灭顶之灾,一旦坐实,李氏满门难逃诛戮,睿亲王府也将被牵连,绵忻的前程更是会彻底断送。
太子东宫之内,周廷儒看着密探传回的消息,躬身道:“殿下,‘证人’已按计划招供,山东按察使已将此事上报朝廷,只待皇上雷霆处置。”太子端坐在榻上,嘴角勾起一抹阴狠的笑意:“绵忻,这一次,本宫看你还能如何翻身!”
睿亲王府瞬间被阴云笼罩。永璂得知消息时,正在书房翻阅绵忻呈上来的奉宸苑月报,手中的朱笔“啪”地落在纸上,染红一片墨迹。他跌坐在椅子上,脸色惨白——他太清楚“谋逆”二字的分量,这是足以让整个家族万劫不复的罪名!
“备车!立刻入宫!”永璂猛地起身,袍角扫过案几,将茶杯带落在地。养心殿内,他跪在金砖上,涕泪横流:“皇上明鉴!李氏世代忠良,自太祖朝便追随我朝,镇守山东,绝无可能通逆!此乃有人恶意构陷,望皇上明察!”
皇帝端坐龙椅,面色凝重如铁,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永璂,事关谋逆,非同儿戏,朕断不可偏听偏信。”他顿了顿,声音沉得像块石头,“朕已命粘杆处、刑部、都察院组成专案,即刻前往山东彻查。若李氏清白,朕自会还他公道;若确有牵连……国法无情,谁也护不住!”
这番话,看似公允,却让永璂的心沉入冰窖。粘杆处直接介入,意味着调查完全由皇帝亲信掌控,容不得半点干预,他只能在王府中焦灼等待,度日如年。
绵忻得知此事时,正在奉宸苑核查藉田大典的后续账目。他手中的算盘猛地停住,指节泛白,心中巨震——这是太子最狠辣的一击,直指他的根基,断他后路。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外祖父家远在山东,他无法亲往;调查由皇帝亲信主持,他无从插手。此刻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被视为心虚。
他选择以静制动。每日依旧按时到衙,处理公务时愈发严谨,神色如常,只是话更少了。夜深人静时,他会独自站在王府庭院中,仰望星空,指尖抚过怀中的玉佩——那温润的气息比以往更加坚定,仿佛在与遥远的玉树呼应,无声地告诉他:坚守本心,静待云开。
朝野目光皆聚焦山东,空气中弥漫着肃杀之气。就在此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打破了这份压抑。
那夜,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暴雨如注,仿佛要将整个紫禁城冲刷干净。子夜时分,一道耀眼的闪电撕裂夜空,竟似被文渊阁方向吸引,直扑玉树而去!值夜的太监吓得瘫坐在地,惊恐地看到,闪电的光芒在玉树周围凝聚成一圈奇异的光晕,并未伤及树干,反而如同甘霖般滋养着它。
紧接着,“子树”根茎处的嫩芽骤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亮光!顶端两点光华相互缠绕、融合,在雷声轰鸣中,凝聚成一朵极其微小、却完整清晰的并蒂光莲虚影——花瓣由纯粹的粉金光华构成,与主干的并蒂莲影同源,流转着中正平和的气息。
光莲成型的刹那,一股难以言喻的祥和之气以玉树为中心,如同水波般荡漾开来,瞬间笼罩了整个紫禁城。雷雨带来的压抑感荡然无存,无论是被雷声惊醒的宫人,还是在府中焦虑难眠的大臣,都感到心头一暖,焦躁被莫名的安宁抚平。
翌日清晨,雨过天晴。负责打扫文渊阁庭院的小太监惊喜地发现,“子树”靠近光莲的枝干上,凝结着数颗晶莹剔透的玉露,如同上好的玉髓,在朝阳下折射出七彩光芒,经久不散,还散发着淡淡的异香。
这等异象,被火速报至御前。钦天监监正赶到后,望着光莲与玉露,激动得跪倒在地:“皇上!此乃天心示警,亦示祥瑞!玉树生光莲,玉露凝异香,是正气充盈、邪祟退散之兆,乃我大清国运稳固、上天庇佑的明证!”
玉树祥瑞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传遍京城。民间议论纷纷,都将此异象与“白莲余孽”案联系起来:“定是李家清白,上天显灵!”“邪不压正,玉树都在为忠臣作证!” 这些议论,无形中冲淡了“通逆”案带来的肃杀之气,也传到了皇帝耳中。
皇帝亲自前往文渊阁庭院。他站在玉树前,凝视着那朵微小却璀璨的光莲,感受着周围的祥和气息,沉默良久。光莲的光华柔和,不刺眼,却带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让他紧绷的神经渐渐舒缓。
就在此时,山东传来初步调查结果:粘杆处密探搜查了李氏祖宅及周边,并未发现任何所谓的“密信”;对那名“招供”的“余孽后代”反复拷问后,发现其供词漏洞百出,且有证据显示,他曾被东宫属官暗中利诱、胁迫作伪证。
调查的天平,开始向着李氏倾斜。皇帝看着密报,又望向眼前的玉树光莲,心中已然明了。他再次召见永璂,语气缓和了许多:“山东之事,已有眉目。看来,是有人借陈年旧案构陷忠良,朕心中有数。”
永璂闻言,重重叩首:“谢皇上明察!” 他心中一块巨石落地,却也清楚,这场危机并未真正结束。
玉树光莲的显现,如同风雨中的一盏明灯,暂时化解了睿亲王府的危局。那朵光莲在阳光下流转不息,仿佛在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转机。绵忻得知消息后,特意绕路前往文渊阁外,远远望着那抹光华,抚着怀中玉佩,眼中闪过一丝释然——他知道,这是玉树的回应,是祖辈守护意志的延续。
然而,东宫之内,气氛却阴郁到了极点。太子将案上的奏折尽数扫落在地,怒吼道:“好一个祥瑞!好一个上天庇佑!” 他盯着文渊阁的方向,眼中充满了不甘与怨毒,“明的暗的都奈何不了他,那就别怪本宫行釜底抽薪之策!”
一个疯狂的念头在他心中滋生:既然无法扳倒绵忻,那就毁掉他的根基——那株被视为国运象征的玉树!若玉树受损,甚至枯萎,不仅能牵连绵忻(毕竟他与玉树的缘分人尽皆知),更能动摇圣心,暗示“国运衰微”,为自己夺权制造机会。
周廷儒闻言,脸色骤变:“殿下,玉树乃圣物,动它……恐引天怒!”
“天怒?”太子冷笑,“本宫连帝位都快保不住了,还怕什么天怒!”
光莲初绽,祥和弥漫,可一场针对玉树、直指圣心的更大风暴,已然在暗中酝酿。这承载着传承与守护的光华,能否照亮即将到来的深沉黑暗?紫禁城的命运,又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