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妈忙得累了。
晚间睡下,梦到薛蟠。
薛蟠脖间,拖根绳子,耷拉着脑袋,哀哀痛哭。
向姨妈哭诉,说冯渊和那店小二。
还有其它对头,天天追着打他。
连着贾瑞也要欺负他。
说看到柳湘莲来到这里。
我先还欢喜,以为有了依靠。
追着柳湘莲求他庇护。
结果柳湘莲不许他靠近,还要打他!
这些鬼魂儿,因无人超度,不得投生。
天天缠着我,让我不得安宁。
薛蟠泣着哀求薛姨妈去庙里。
找老和尚做场法事,超度他们。
薛姨妈哭着醒来,向宝钗说了梦里之事。
宝钗寻思这是日间,忙着二哥婚事,让妈妈想哥哥了。
哪里有鬼神之说。
不过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罢了!
若来劝妈妈,妈妈未必相信。
莫如顺了妈妈的意,让她心安。
宝钗安慰薛姨妈。
向姨妈说道:“妈妈安心睡觉,等天明,我陪妈妈去庙里!”
薛姨妈勉强合眼,却再难入睡。
熬到天明,娘俩个上了马车。
来到寺庙,找到住持,说明事由。
主持说道:“不必担心,施主按照我说的做,我佛慈悲,必能化解!”
宝钗捐了香火银子。
老和尚做了场法事。
又点几盏招魂灯,念念有词一番。
告诉宝钗母女,冤孽已然化解。
请施主安心回去,佛祖保佑,诸事顺当!
薛姨妈谢了主持老和尚。
又添了些香油钱。
点起祖宗牌位灯,祝告祖宗,保佑阴间的蟠儿,让蟠儿投生个好人家。
做完这些,薛姨妈方和宝钗,离了寺庙。
宝钗扶妈妈上了马车,向家里驶去。
马车驶到宅院大门前。
小丫头打着伞跑过来。
宝钗先下了车。
转身伸手去扶薛姨妈,
薛姨妈奇道:“来时没见下雨,什么时候下雨了!”
宝钗刚要说话。
却听人叫道:“宝姐姐!”
薛姨妈眯着眼看过去!
只见一个女子,瑟缩在朱漆门柱后。
青缎夹袄,磨得泛白,还有几处褴褛。
袖口处露出毛边的棉絮。
那女子发间,别着的木簪子,歪斜欲坠。
鬓发散乱地,贴在苍白的脸颊上。
薛姨妈想着这女子,似乎哪里见过。
宝钗循声看过去,这狼狈的女子,好似史湘云!
寻思不对呀,湘云怎么会找到这里?
宝钗想起,前世的史湘云。
这个时候,正散落在某个犄角旮旯里,伴着痨病男人艰难度日。
还是宝玉,在遇到坠落风尘的史湘云时。
史湘云讲给宝玉听的。
宝玉回来,又告诉了宝钗。
说贾家抄没家产,流放的,遭贬的,四处散落。
史湘云的公公,是神武大将军。
冯大将军是个直性子,不懂世故人情。
更不去结交权贵,认为对的事,直接去做。
感觉贾家比较冤,贾赫贾珍做坏事,怎么把贾政也捋了。
捋便捋了,怎么能家产全抄。
让人家,老老少少都去流浪呢!
冯大将军觉得不合理。
早朝会上,哔哔叭叭地跟皇帝杠了。
说贾家是贵妃的娘家。
皇上抄没的家产,应该还些回去。
至少让贾家老太太,能颐养天年。
论起理来,皇上也算贾家的女婿。
贵妃虽然去了,皇上也应该帮着贵妃,尽点孝心,还贾家老小一个基本生活。
皇帝让冯大将军,叭啦的一愣一愣的。
抬眼看着忠顺王爷笑。
忠顺王赵有财会意。
立即上奏,说冯大将军的儿子。
娶了史老太太的侄孙女儿。
这是借贵妃之名,结党营私,误国害民等等之云云。
一等将军孙绍祖,立即附议。
忠顺王一党的大臣,接二连三地附议。
结果圣上大怒,抄了冯大将军的家。
将冯大将军发配边疆!
冯紫英打了四十军根,贬为庶民
史湘云婆婆,急得一病而亡。
冯紫英前些日子,染了风寒,正在调治。
没想到病还未愈,又遭家变,还挨了四十军棍。
这一口气憋进心里,连着风寒未散。
内病外伤,身体坏得更严重了。
无钱医治,拖成痨症。
略用些力,便咯血不断。
又没银子调治,最后咯血而亡。
史湘云无处可活,先是乞讨救夫。
后为救夫,堕入青楼,上了画舫。
当时,史湘云讲这些时。
宝玉深深惭愧,认为是贾家害了冯家。
间接地害了史湘云!
宝玉、冯家哪里知道。
连重生的宝钗,前世今生都不知道,这其实是圣意!
皇帝抄了一家,哪里够用。
正等着鱼儿上钩,找借口再抄几家。
冯大将军咬钩了。
宝钗记得上一世,史湘云在青楼。
得了花柳病,被赶出青楼,再次沦为乞丐。
后来被宝玉捡回来,没几天便死了!
上一世,是宝玉捡她回来。
这一世,史湘云怎么会找到这里来?
她并不知道我的去向。
宝钗看到湘云细瘦的脖颈上,空荡荡的没了金麒麟。
虽然在上一世,已知晓湘云遭的事。
但这是重生,又不好点破。
宝钗故作惊讶。
向史湘云说道:“妹妹这是咋了,怎地落得这般模样?”
薛姨妈也认出湘云来。
叹道:“好孩子,你这是咋了?”
湘云走过来,向薛姨妈行礼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