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柳(学名:Salix viminalis)是杨柳科柳属的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 10 米,树皮灰绿色。枝无毛或有极短短柔毛,幼枝有灰短柔毛或无毛,芽卵状长圆形,紧贴枝上,带黄色或微赤褐色,多有毛。
叶线状披针形,长 15-20 厘米,宽 0.5-1.5(2)厘米,最宽处在中部以下,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楔形,全缘或微波状,内卷,上面暗绿色,无毛或稍有短柔毛,下面有密丝状长毛,有银色光泽,叶柄长 0.5-1.2 厘米,有丝状毛,托叶狭披针形,有时浅裂,或镰状,长渐尖,具有腺的齿缘,脱落性,较叶柄短。
蒿柳是阳性树种,极耐水湿,喜生于海拔 300-600 米溪流及河流两岸的水湿地或林缘稍湿地,在过湿的地方生长旺盛,可形成灌丛。产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河北,朝鲜、日本、西伯利亚、欧洲也有分布。
经济价值:枝条和茎皮纤维发达,可编筐、制绳、造纸、编织麻袋及纺织用;木材可供农具及一般建筑等用;树皮可提制栲胶。
生态价值:根系发达,极耐水湿,可作为护岸树种,也是防沙治沙的优良树种,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饲用价值:叶可饲养柞蚕,嫩茎叶可做牛羊的饲料。
观赏价值:株型优美,可供园林观赏,同时也是春季较重要的蜜源植物。
蒿柳这个产业,是我去年九月份带队去赤峰考察时接触到的。当时,我们一行人与中国林科院的专家一同前往赤峰,主要是为了考察扬州的胥总所涉及的这个项目。胥总原本从事矿业开发,但后来在赤峰引入了蒿柳这个品种。
在考察期间,我们还结识了辽宁沈阳的工商联刘主席,他对蒿柳产业一直非常坚持和执着。当时,我们与中国林科院达成了合作协议,约定共同进行品种选育和资源调查等工作。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有些出乎意料。后来,刘教授告诉我,是刘主席打来的五万元资金,而胥总却从此失去了联系。尽管胥总中间也曾打过电话,表示中铁有资金,想寻找投资项目,但我在接听电话时,更多的只是敷衍了事。
因为在我看来,蒿柳项目是胥总介绍给我们的,但他之后却不再跟进,这种行为让我对他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所以,我基本上将他列入了不靠谱的行列。至于他所谈论的其他项目,我也觉得无需过于急切地去应对。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件事竟然又与密集联系到了一起,而且这次的主角还是蒿柳!这让我不禁对这件事情重视起来。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让他先撰写一份项目建议书,以便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个项目的具体情况。
没过多久,他便按照我的要求提交了一份项目建议书(后附)。我接过这份建议书,快速浏览了一下其中的内容。
根据建议书的描述,这个项目的一期计划是要开发 5000 亩土地。我心里暗自算了一笔账,如此大规模的项目,需要投入的资金肯定不是一个小数目。
我继续翻阅着建议书,重点关注其中关于资金缺口的部分。毕竟,资金是项目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之一。
同时,胥总发来微信:“我想用这个国家农发行还是开发行,他们有这个政策,用这个贷款,我想贷个1000万就够了!同时,也想看看主席手上有没有资源,有没有朋友可以来合作,一起投资的也行。”
于是,我拨通了胥总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他低沉的声音。我深吸一口气,整理好思绪后,开始向他表达我的想法。
首先,我提到了当前民营企业融资的困难状况。尽管政策上有贷款的途径,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非易事。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民营企业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
接着,我谈到了引入国央企的可能性。然而,这并非易事,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我强调项目规模要足够大,比如一期就有5000亩,而且后续还有20万亩甚至更多的土地可供开发。只有这样,国央企才会有兴趣参与其中。
最后,我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合作模式。可以让处级国企担任总承包商,将工程分包给专业的央企。这样一来,国央企负责整理土地和建设基础设施,而民营企业则负责运营,并支付相应的本息。
胥总在电话那头一直强调,让国央企业与政府对接是非常重要的。他表示自己已经找到了主管的副县长,但对方对他的实力表示怀疑。我理解他的担忧,毕竟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信任是关键。
我告诉胥总,这就需要他去协调各方关系,让国企以合适的姿态进入项目。这不仅需要展示出项目的潜力和吸引力,还需要让政府看到我们的诚意和实力。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对方的疑虑,达成合作的共识。
同时,我也希望胥总一个账目,上次去看的那200亩地的实际情况。于是他发来如下信息:
2024年蒿柳治沙养蚕项目投资名细
1.200亩土地流转和整地费元。
2.水利设施(打井配套办电)元。
3.地膜及滴灌带铺装10万元。
4.蒿柳治沙种苗(含运费)28万元。5.扦插费6万元。 6·除草及水电费15万元。7.蚕籽费2万元。8.其它10万元。 合计138万元。
收入蚕茧40斤\/亩,30元1斤,合计收入24万元。
第二年即2025年收入蚕茧预计100斤\/亩,31元\/斤出售,预计收入62万元。2025生产支出水电费及防鸟费25万元。
净利润为37万元。亩收入1850元。柳条出售收入未知还没计入。
我看后,马上回复。“谁收了你们的蚕茧,有无此公司介绍,还能收多少?采蚕茧的费用是多少?要有一个闭环的产业账目。”
由于我始终如一地致力于林草项目,所以我深知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农民思维”模式。我们需要拥有工业化的理念,这意味着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减少对人工的依赖。通过引入先进的机械设备和自动化技术,我们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能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此外,我们还需要确保产品有固定且可信的销路。这就要求我们与可靠的收购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他们不仅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还要具备良好的信誉和市场渠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心地将产品交付给他们,而不用担心销售问题。
当然,利润薄一点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市场需求,通过规模化生产和优化成本结构,我们仍然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而且,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品牌的建立,我们的利润空间也会逐渐扩大。
总之,要想在林草项目中取得成功,我们必须摒弃“农家思维”,秉持工业化的理念,注重产品质量和市场销路,同时与有实力的收购企业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友情链接——
蒿柳治沙养蚕综合投资计划书
本项目提出一个以生态效益为核心、经济效益为驱动、社会效益为目标的创新型绿色循环经济模式。项目核心在于利用蒿柳极强的抗旱、耐寒、耐贫瘠和固沙能力,在沙化土地上实施规模化种植,快速恢复植被,固定流沙,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同时,利用蒿柳叶作为优质饲料养殖柞蚕(或特定品种家蚕),发展高价值的蚕丝产业。最终形成“蒿柳种植→生态修复→桑蚕养殖→蚕丝加工→市场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实现“沙漠增绿、企业增收、农民致富、产业振兴”的多赢格局。
一、 项目背景与市场分析
1.1 项目背景
· 国家政策支持: 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科尔沁沙地治理攻坚战的号角早已吹响。国家及地方政府对防沙治沙、生态修复、乡村振兴以及茧丝绸产业发展有一系列的补贴和优惠政策。
· 生态需求迫切: 土地沙化是严峻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中国仍有大量沙化土地亟待治理,科尔沁沙地治理亟需既有效又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 产业升级机遇: 中国作为丝绸之乡,蚕丝原料需求稳定且高端化。传统桑蚕柞蚕养殖受限于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蒿柳养蚕提供了新的原料来源和产业模式,差异化竞争优势明显。
1.2 市场分析
· 蚕丝市场: 全球天然丝绸市场持续增长,高端纺织品、化妆品(蚕丝蛋白)、医疗用品等领域需求旺盛。柞蚕丝以其独特的质感和特性,在市场上价格高于普通家蚕丝,柞蚕丝作为书法用纸原料2000万\/吨,出口东南亚达80万\/吨。
· 生态价值市场: 碳汇交易、生态补偿机制日益成熟,项目产生的碳汇指标和生态效益未来可转化为直接经济收益。
· 副产品市场: 蒿柳枝条可作为生物质能源、编织材料(箩筐、工艺品);还可作为牛羊鱼的蛋白饲料。蚕蛹是高蛋白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市场需求量大。
二、 项目内容与规模
2.1 项目地点选择
建议选择我国北方或西北地区沙化问题显着、光照充足、有一定水源保障(如地下水、滴灌条件)的地区,例如: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等地的适宜区域。
2.2 项目规模(分阶段实施)
· 第一期(1-2年):示范建设期
· 蒿柳种植: 种植5000亩蒿柳,建立节水灌溉系统、防护林带。
· 蚕种培育: 建设小型柞蚕育种基地和养殖试验棚。
· 基础设施: 建设管理用房、简易仓库、保温库、冷藏库。
· 第二期(3-5年):规模化扩张期
· 蒿柳种植: 扩大种植面积至亩。
· 养殖规模: 建设标准化保温库、冷藏库、存放蚕种及蚕茧及蒿柳种苗。
· 初级加工: 建设蚕茧烘干、储存车间。
· 第三期(5年后):产业链延伸期
· 深加工: 引入或合作建设缫丝厂、纺织厂,开发终端产品。
· 生态旅游: 结合生态景观,发展观光、研学旅游。
三、 技术方案
3.1 蒿柳种植技术
·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叶片产量高、蛋白含量高的蒿柳品种。
· 固沙技术: 采用草方格沙障先行固定流沙,再行扦插种植。
· 节水灌溉: 全面采用滴灌技术,精准供水,提高成活率。
· 管护: 科学进行平茬复壮(每年砍伐一次地上部分,促进萌发新枝,提高叶片产量)。
3.2 养蚕技术
· 蚕种选择: 优先选择适应性强的柞蚕品种。
· 养殖模式: 前期采用防鸟网集约化养殖,便于管理、防天敌;后期可大面积全林下放养,采用无人机防天敌驱鸟方式,生产更接近野生的生态蚕丝。
· 病害防治: 建立严格的消毒和生物防治体系,确保蚕茧质量。
四、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1 第一期投资估算(5000亩)
项目 内容 估算金额(万元) 备注
土地流转与整理 土地租金、平整、沙障 750
种苗与种植 蒿柳种苗、人工种植 500
灌溉系统 滴灌设备、水泵、管道 500
基础设施 道路、管理房、仓库、围栏 500
蚕种与养殖基地 蚕种、养殖棚、设备 250
其他费用 勘察设计、预备费、流动资金 200
合计 2650
4.2 资金筹措方案
· 自筹资金: 1000万元(占比37.7%)
· 政府补贴与专项资金: 申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的防沙治沙、生态修复、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补贴,预计650万元。
· 银行贷款: 申请绿色信贷或农业项目贷款,1000万元。
· 产业基金\/战略投资: 寻求关注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或农业科技的投资基金。
五、 经济效益分析
· 投资回收期: 预计5-6年(蒿柳2-3年后进入丰产期,养蚕业务逐步成熟)。
· 收入来源:
1. 蚕茧收入: 丰产期后,亩产鲜茧约50-80公斤,按市场价60元\/公斤计,亩产值3000-4800元。
2. 蒿柳条收入: 平茬后的枝条作为生物质燃料或饲料出售,亩产约2-3吨,亩产值约1000-1500元。
3. 生态补偿\/碳汇收入: 未来潜在收入。
· 成本构成: 人工管护、水费、电费、蚕种、肥料、病害防治、折旧等。
· 利润预测: 稳定后,预计项目整体年利润率可达20%以上。
六、 生态与社会效益
· 生态效益:
· 固沙固土: 蒿柳根系发达,能有效固定流沙,减少风沙危害。
· 改良土壤: 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局部小气候。
· 碳汇功能: 大规模植被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 社会效益:
· 带动就业: 种植、管护、养蚕、加工等环节可创造大量本地就业岗位。
· 促进乡村振兴: 为沙区农民提供新的致富途径,实现“生态宜居、产业兴旺”。
· 产业创新: 为传统丝绸产业开辟新的原材料基地,保障产业安全。
七、 风险分析与对策
· 自然风险(干旱、风沙):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完善灌溉设施。
· 技术风险(养殖失败): 已经试验成功460亩,地址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
· 市场风险(价格波动): 与下游丝绸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打造自有品牌,提高附加值;开发多元化产品(丝、蛹、条)。
· 政策风险: 密切关注政策动向,确保项目始终符合国家导向。
八、 结论与建议
蒿柳治沙养蚕项目是一个兼具前瞻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优秀投资项目。它完美地将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响应国家战略,市场前景广阔。
赤峰市牧邦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