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48 章:筑城固边?暗线初现
正德十二年(1517 年)?冬初
宣府城外的寒风呼啸,卷起漫天尘土。陆砚昭身着铠甲,站在新修建的哨所工地上,看着边军将士与民夫们共同搬运砖石、夯筑城墙。哨所选址在宣府与草原交界的咽喉要道,城墙高达三丈,厚两丈,外侧还挖掘了宽五丈的护城河,城头上预留了神威炮与连发八铳的射击孔,防御体系严密 —— 按大明军制,枭龙卫作为直属于中枢、由陆砚昭全权调度的机动精锐,仅承担京畿护卫与跨区域作战任务,边防驻守由边军负责,陆砚青作为宣府总兵,仅能统筹边军事务,无权调度枭龙卫。
“大哥,按这个进度,五座哨所下月就能完工。” 陆砚昭接过陆砚青递来的边防布防图,仔细查看后道,“每座哨所派驻八百名边军,配备五门神威炮与五十具‘一窝蜂’火箭发射架,我已下令从枭龙卫抽调五十名火器教官,留在边军指导操作,确保将士们能熟练使用新武器;各哨所间通过烽火台传递信号,形成联防,就算兀良哈部来犯,也能及时应对。”
陆砚青点头:“有枭龙卫的教官指导,边军的火器战力定能快速提升。只是…… 瓦剌两部派使者前来,请求开放宣府、大同两处互市,还需你拿主意。” 他深知,涉及对外盟约与枭龙卫的部署,自己无权决策,需由陆砚昭定夺。
陆砚昭望向远方的草原,沉吟道:“互市既能安抚瓦剌两部,又能监视他们的动向,可答应,但需加入‘禁止交易铁器与火器’的条款。大哥,你先接待使者,初步商议盟约细节,我去训练场看看枭龙卫的训练情况,随后咱们再敲定最终条款。”
来到枭龙卫训练场时,五千名将士正分成五十个小队,进行 “步炮协同” 战术训练。陆砚昭翻身下马,高声下令:“加快推进速度!战场上敌人不会给你们犹豫的时间!” 他亲自示范,手持连发八铳在跑动中精准命中三个靶心,又指导刀盾手如何配合铳手推进,整个过程中,所有将士均听从他的指令,动作整齐划一。一名枭龙卫小校上前禀报:“国公爷,按您的要求,我们已完成与边军的协同演练预案,待您批准后,便可与边军展开合练。”
“明日开始合练。” 陆砚昭点头,“重点演练哨所防御时的火器支援战术,确保边军能与咱们的教官配合默契。”
同日?京城锦衣卫衙门
沈知薇身着官服,坐在公案前,面前摊着几份密报。王勇平定苏州残余叛党后,从叛党首领家中搜出一本密账,上面记录着与京城一名神秘官员的往来,涉及银两数十万两,却只标注了 “北司” 二字,未提及具体姓名。
“北司……” 沈知薇指尖轻叩案几,陷入沉思 —— 锦衣卫分为南北两司,北司负责诏狱与缉捕,南司负责文书与户籍,若密账上的 “北司” 指的是锦衣卫北司,那这名神秘官员很可能是北司的高层,甚至…… 与王勇身边的人有关。
“指挥同知,王大人回来了!” 一名锦衣卫进来禀报。沈知薇立刻起身,迎了出去。王勇刚踏入衙门,便摘下官帽,脸上满是疲惫:“知薇,苏州的残余叛党已全部肃清,只是……” 他从怀中掏出密账,“这本密账上的‘北司’官员,恐怕不简单,咱们得尽快查清,否则恐生后患。枭龙卫由陆砚昭全权调度,如今还在宣府,京城防卫不能出半点差错。”
沈知薇接过密账,与自己手中的密报对比后道:“我已让人调查北司的官员,发现北司指挥佥事李谦近期行为异常,频繁与地方商人接触,且他的账目存在亏空,与密账上的银两数额大致吻合。更可疑的是,他曾是前刘瑾旧部,当年刘瑾伏法时,他因揭发同党才得以留任,如今看来,恐怕是假意投诚。”
王勇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李谦?竟藏得这么深!你即刻派人监视李谦,我去向陛下禀报,请求彻查!若他真与叛党勾结,定要将其绳之以法,肃清锦衣卫内部的蛀虫!”
“好!” 沈知薇点头,立刻下令:“派十名精锐斥候,暗中监视李谦的行踪,记录他的往来人员与动向,切记不可打草惊蛇!另外,让人核查李谦近期的文书往来,看看能否找到其他线索。”
斥候领命离去后,沈知薇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满是担忧 —— 前宁王的残余势力尚未彻底肃清,锦衣卫内部又出现内鬼,而陆砚昭还在宣府调度枭龙卫,京城的安稳,看来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平静。
次日清晨?太和殿议新政
太和殿内,朱厚照看着杨廷和呈上的新政进展报告,脸上满是笑容。减轻赋税后,江南地区的农桑产量大幅提升,百姓安居乐业;整顿吏治后,地方官员的贪腐现象明显减少,朝堂风气焕然一新。
“杨首辅,新政推行顺利,你功不可没!” 朱厚照高声道,“朕决定,再推行‘农桑奖补’政策 —— 凡开垦荒地超过十亩的农户,由官府发放种子与农具;凡桑蚕产量超过百斤的农户,赏赐白银五两,鼓励百姓发展农桑,充实国库。”
杨廷和躬身道:“陛下圣明!‘农桑奖补’政策若能推行,定能进一步促进民生,让大明的经济更加繁荣。只是……” 他顿了顿,“推行此政策需大量银两与种子,户部近期因彻查贪腐,账目尚未理清,恐难及时调拨物资。”
朱厚照沉吟片刻,道:“传朕旨意,从内帑中调拨五十万两白银,支援户部;另外,命工部与农部协同,尽快调运种子与农具,确保‘农桑奖补’政策顺利推行,不可延误。”
“臣遵旨!” 杨廷和躬身应下。就在这时,王勇走进殿内,躬身道:“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 锦衣卫北司指挥佥事李谦涉嫌与宁王残余势力勾结,挪用国库银两,请求陛下准许彻查!”
朱厚照脸色一沉:“竟有此事!王勇,你即刻率锦衣卫彻查李谦,若属实,严惩不贷!另外,彻查锦衣卫内部,清除所有前刘瑾与宁王的残余势力,确保锦衣卫忠诚可靠,守护京城安危!”
“臣遵旨!” 王勇领命离去。朱厚照看着殿外,心中暗忖:刚平定宁王叛乱,又出现内鬼,大明的安稳,果然需要时刻警惕,片刻不能松懈。他对身旁的太监道:“传朕旨意,命陆砚昭在宣府调度妥当、边防稳固后,即刻率枭龙卫回朝 —— 枭龙卫唯他调度,京城需这支精锐坐镇。”
三日后?宣府互市谈判与火器考核
宣府城内的议事厅内,陆砚昭与陆砚青共同接见瓦剌两部使者。使者提出,要求大明开放宣府、大同两处互市,允许瓦剌商人自由进入中原,同时要求大明每年向瓦剌提供五千匹绸缎与三千斤茶叶。
“开放两处互市可以,但瓦剌商人必须在指定区域交易,接受大明官员的检查,禁止携带武器;绸缎与茶叶需用良马与皮毛交换,大明不会无偿提供。” 陆砚昭沉声道,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 涉及对外决策与后续可能的军事部署,需由他这位枭龙卫统领定夺。
使者脸色微变,却也知道大明如今国力强盛,只能点头同意。双方初步拟定盟约后,陆砚昭立刻前往哨所外的考核场地 —— 今日是边军火器考核的日子,五十名枭龙卫教官已做好准备,等待他的指令。
“开始考核!” 陆砚昭高声下令,五十名边军士兵手持连发八铳,在一炷香内完成装弹、射击、清理枪管的全套动作。一名边军士兵因紧张导致装弹失误,枭龙卫教官立刻上前指导,却未擅自更改考核标准 —— 按陆砚昭的要求,教官仅负责指导,考核规则与最终判定需由他确认。考核结束后,八十名边军士兵全部通过,陆砚昭满意点头:“很好!后续训练仍按枭龙卫的标准进行,教官们需每日向我汇报进度。”
同日?京城李谦府邸
夜色渐浓,李谦身着便服,悄悄走出府邸,朝着城外的破庙走去。他不知道,身后跟着十名锦衣卫斥候,正密切监视着他的动向。破庙内,一名黑衣人早已等候在此,看到李谦进来,立刻上前道:“李大人,东西带来了吗?北司的布防图,还有京城禁军的调动时间表,首领等着用这些东西月底动手呢!”
李谦从怀中掏出一个油纸包,递给黑衣人:“都在这里了。告诉首领,月底枭龙卫由陆砚昭调度,应该还在宣府回朝的路上,京城防卫空虚,正是动手的好时机。等事成之后,别忘了答应我的官职!”
黑衣人接过油纸包,刚要离开,破庙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 王勇率锦衣卫将士包围了破庙,手持火把,将破庙照得如同白昼。“李谦,你勾结叛党,出卖朝廷布防图,还不束手就擒!” 王勇高声喝令。
李谦脸色惨白,转身想要逃跑,却被锦衣卫将士当场抓获。黑衣人拔出弯刀,想要反抗,却被沈知薇一箭射穿肩膀,倒在地上。“搜!” 王勇下令,锦衣卫将士从黑衣人身上搜出一封密信,上面写着 “月底袭扰京城,牵制明军,支援兀良哈部反攻宣府”。
“原来他们想里应外合!” 沈知薇看着密信,脸色凝重,“必须立刻派人通知陆砚昭,让他尽快调度枭龙卫回朝,同时加强京城防卫!”
王勇点头:“我这就派人去宣府送信,另外,命锦衣卫加强京城各门的守卫,严查进出人员,绝不能让叛党有机可乘!”
五日后?宣府哨所完工与回朝
宣府城外的五座哨所全部完工,陆砚昭下令枭龙卫停止训练,做好回朝准备 —— 他已收到京城密信,知晓叛党计划,需尽快率精锐返回。留下的五十名教官则按他的指令,继续指导边军训练,待三个月后再由枭龙卫派人轮换。
“大哥,我今日便率枭龙卫回朝。” 陆砚昭与陆砚青告别,“互市开启后,你需密切关注瓦剌两部的动向,若有异常,即刻派人通报京城,我会调度枭龙卫支援。”
陆砚青点头:“你放心回去,宣府的边军会守好边疆。等你在京城安定,别忘了告知枭龙卫教官的后续安排。”
当日清晨,陆砚昭率枭龙卫五千将士启程回朝。宣府百姓自发来到城外送行,手中拿着干粮与饮水,塞到将士们手中:“谢谢你们守护宣府!一路平安!”
陆砚昭骑在马上,挥手向百姓们致意,同时下令:“全军加速行军,每日保持戒备训练,务必在五日内赶回京城!” 将士们齐声应下,即使在赶路途中,也严格按他的指令进行战术演练 —— 有的练习马背射击,有的演练小队协同,始终保持着精锐之师的状态。
陆砚昭看着精神饱满的将士们,心中暗忖:叛党想趁枭龙卫回朝途中作乱,我定不会让他们得逞!有这支仅归我调度的精锐在,京城的安危,百姓的安稳,我都会守护到底。
而此时的京城,沈知薇与春桃正站在陆府门前,翘首以盼 —— 她们既盼着陆砚昭平安归来,又担忧着月底的潜在危机,只能默默做好准备,等待与他共同面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