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64 章:水利建设起波澜
弘治十二年(1499 年)?初秋
在成功挫败针对太子的刺杀阴谋后,京城的紧张氛围稍稍缓和。然而,陆砚昭并没有丝毫懈怠,因为京城周边水利修缮工程的担子沉甸甸地压在他肩上。
自上次与朱厚照商讨后,水利工程在各部门协同下已逐步展开。工部侍郎郑铭负责具体施工指挥,他每日穿梭于各个施工点,督促工匠们按照标准作业,确保工程有序推进。各项物料也陆续运往工地,整齐地码放在指定区域,只待派上用场。户部郎中孙启则像守护宝藏的卫士一般,严格把控资金流向。每一笔开支都要经过他的仔细审核,记录得清清楚楚,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透明合理。礼部员外郎周瑞忙着协调各方关系,他频繁地与沿线各地的官员和百姓沟通,耐心地解释工程的意义,安抚大家的情绪,力求工程进展顺利,不引发任何矛盾。锦衣卫指挥同知赵宇则暗中监督,他手下的锦衣卫们如暗夜里的眼睛,时刻留意着工程中的风吹草动,防止有人从中作梗。
陆砚昭每日更是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各个工地之间,仔细检查工程进度与质量。这日,他来到一处堤坝修缮现场。只见堤坝因年久失修,部分地段出现了明显的裂缝,犹如大地干裂的伤口,在无声地诉说着潜在的危机。一旦遭遇洪水,这些裂缝极有可能引发堤坝决口,后果不堪设想。陆砚昭紧锁眉头,看着忙碌的工匠们,心中思索着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他深知,这水利工程关乎京城周边万千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就在此时,风堂暗桩匆匆赶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陆砚昭脸色瞬间微变,原本专注的神情变得愈发凝重,他立刻说道:“通知各部负责水利工程的相关负责人到我这里商讨事宜。” 随后,他大步流星地离开工地现场,朝着堤坝修缮工地现场的指挥部走去。每一步都踏得坚定有力,却又透着一丝急切。
指挥部内,布置简单却透着一股严肃的气息。墙上挂着水利工程的详细图纸,各种线条和标记密密麻麻,仿佛一幅描绘着京城命运的神秘地图。中间摆放着一张长桌,四周的椅子整齐排列。陆砚昭在桌前踱步,脚步急促而有力,眼睛不时扫过墙上的图纸,脑海中飞速思考着应对之策。
不多时,工部侍郎郑铭匆匆赶到,他一路小跑,额头上满是汗珠,显然是得知消息后急忙赶来。紧接着,户部郎中孙启也神色匆匆地走进来,他手里还拿着几本厚厚的账本,那是资金流向的记录。礼部员外郎周瑞紧跟其后,脸上带着担忧的神色。最后,锦衣卫指挥同知赵宇快步走进,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果敢。众人见陆砚昭面色凝重,心中都隐隐猜到事情不妙。
陆砚昭见人已到齐,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刚刚收到消息,有一股势力暗中破坏水利工程,他们贿赂了工部的采购小吏王顺,企图以次充好更换关键物料。” 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重锤一般砸在众人心中。
工部侍郎郑铭一听,顿时怒目圆睁,猛地一拍桌子,大声骂道:“岂有此理!王顺这逆贼,竟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简直是败坏我工部名声,危害百姓。平日里看他老老实实,没想到竟做出这等勾当。” 他气得满脸通红,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陆砚昭点头,神色严峻:“郑大人,此事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追回已被替换的物料,保证工程不受影响。同时,必须揪出这股势力,连根拔起,彻底斩断他们的黑手。否则,不仅水利工程毁于一旦,京城百姓也将面临巨大的灾难。” 他的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要穿透眼前的迷雾,看清敌人的真面目。
锦衣卫指挥同知赵宇抱拳说道:“陆阁主放心,锦衣卫定会全力协助,利用情报网络,深挖背后主谋。我这就安排得力人手追查王顺的下落,相信以锦衣卫的能力,很快就会有消息传来。” 他自信满满,对锦衣卫的情报能力充满信心。
陆砚昭思索片刻后,有条不紊地说道:“李颖,风堂继续深入调查,着重关注与这股势力相关的人员往来,查清他们后续还有哪些阴谋。京城内的各大酒楼、茶馆、钱庄等场所,都是消息汇聚之地,务必加大监听力度,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通知陈猛,火堂加强对各个物料存放点的保护,安排专人日夜值守,设置明暗岗哨。不仅要防止物料再次遭到破坏,还要留意是否有可疑人员在周边窥探。通知魏无羡,水堂安排暗卫,严密监视工部内部动向,尤其是与采购、工程验收相关的环节。一旦发现有官员与这股势力勾结,立即汇报,不得有误。通知林峰,山堂派人在京城周边展开地毯式巡查,特别是那些偏僻的小路、废弃的房屋和可疑的据点。要留意是否有可疑人员出没,防止他们还有其他破坏计划,比如在水源地投毒、破坏运输道路等。”
李颖领命并离开指挥部。他深知,影阁各堂各司其职,是应对此次危机的重要力量,而精准且及时的指令传达,是确保行动高效的关键。
随后,陆砚昭看向工部侍郎郑铭:“郑大人,还需您配合清查工部内部与王顺往来密切之人,或许能从中发现更多线索。王顺背后必然还有其他人指使,我们要顺藤摸瓜,将这股势力一网打尽。”
郑铭用力点头,表情严肃:“陆阁主放心,工部这边我会亲自彻查,从与王顺同一科室的同僚,到上级领导,都会详细排查。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人,一定要给京城百姓和朝廷一个交代。”
接着,陆砚昭与众人一同前往物料存放点。在一处仓库中,果然发现了大量以次充好的石料。这些石料质地疏松,用手轻轻一掰,就能掉下小块碎石,与原本应有的坚硬质地相差甚远,根本无法承受堤坝的压力。陆砚昭拿起一块石料,仔细观察,脸色愈发阴沉。
陆砚昭面色冷峻如霜,大声下令:“立刻封存这些石料,详细记录相关信息。从采购记录、运输路线到存放时间,都要查得清清楚楚。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解开谜团的关键,务必做到一丝不苟。”
经过一番初步调查,确定是工部采购小吏王顺收受了贿赂,才将这些劣质石料运到工地。然而,当锦衣卫前去抓捕时,王顺却早已不见踪影。房间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仿佛他从未在这里生活过一般,种种迹象表明,背后有人故意掩盖真相,销毁线索。
陆砚昭意识到,这股势力狡猾且准备充分。他们显然预料到事情可能败露,提前安排王顺逃走,并清理了一切可能暴露他们身份的证据。他决定改变策略,从已掌握的线索入手,抽丝剥茧,顺藤摸瓜。
与此同时,京城内谣言四起,称水利工程是朝廷敛财的手段,根本不会真正修缮水利,只是打着为民的幌子中饱私囊。百姓们听闻这些谣言,人心惶惶。原本对工程寄予厚望的他们,如今开始产生怀疑和不满。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议论纷纷,对工程的进展忧心忡忡。
礼部员外郎周瑞为此焦头烂额,他不断出面安抚百姓,在各个街区张贴告示,详细解释工程的重要性,展示工程规划。还组织了几次宣讲会,亲自向百姓们说明情况,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百姓们心中的疑虑如同顽固的野草,难以轻易拔除。
陆砚昭深知,这些谣言背后必定是那股势力在作祟,企图扰乱民心,阻碍工程进展。他们深知,只要百姓对工程失去信心,工程就难以顺利进行。他一方面安排风堂暗桩全力查找谣言源头,深入市井,与三教九流之人打交道,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传播点。另一方面让礼部加大宣传力度,不仅展示工程规划与资金使用明细,还组织百姓代表实地参观工程进展,让百姓亲眼看到工程的真实情况。同时,安排官员与百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消除他们的顾虑。
在陆砚昭的精心布局下,各方行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风堂暗桩如同鬼魅一般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收集着各种情报。火堂的兄弟们日夜坚守在物料存放点,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一举一动。水堂暗卫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工部内部,密切监视着每一个人的言行。山堂的兄弟们在京城周边的荒野山林中仔细巡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
但陆砚昭清楚,与这股隐藏在黑暗中的势力较量,才刚刚拉开帷幕。水利工程不仅关系到京城百姓的安危,更是一场与幕后黑手的复杂政治博弈。这背后的势力或许盘根错节,牵扯到朝廷中的某些权贵,甚至可能与之前针对太子的刺杀阴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必须步步为营,每一个决策都要谨慎小心,揭开重重迷雾,揪出幕后主谋,确保水利工程顺利完工,守护京城的安宁与稳定。这场战斗,不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智慧和耐心的比拼,他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京城的水利工程必将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