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山那一声洪亮的“就按冒烟说的办”,像一记重锤,敲定了合作社未来的方向。
客厅里的气氛,瞬间从刚才的凝重,变得无比炽热。
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
“好!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我们就来合计合计,这个加工厂,具体要怎么建。”
林建国搓着手,第一个站起来,脸上是掩不住的兴奋。
他是个老实人,也是个实干派。
一旦确定了目标,他想的就是怎么把事情干成。
林冒烟从小白板旁边,又拖过来一块小黑板。
这是她专门让陈浩和陈芳,从镇上废弃的小学校里捡回来的宝贝。
她拿起一根粉笔,踮起脚尖,在黑板上画了起来。
“爸爸,王大锤叔叔那边,你明天就去找他。”
“告诉他,我们又要盖新房子了,一个比我们家还大的房子。”
林冒烟奶声奶气地吩咐着,手里的粉笔却没停。
很快,一个简单的工厂平面草图,就出现在黑板上。
虽然线条歪歪扭扭,但区域划分却异常清晰。
“这个厂子,不能像我们盖楼房一样,随便垒砖头就行。”
“它有讲究,我管这个叫‘食品安全生产规范’。”
这个词一出来,除了若有所思的李铁柱,其他人都一脸茫然。
“冒烟,啥叫食品安全?”
周玉兰好奇地问道。
“就是说,我们做出来的东西,要保证干干净净,人吃了不能生病。”
林冒烟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道。
“这不废话嘛!我们做吃的,肯定要洗干净啊!”
马大金大大咧咧地说道。
“不一样的,大金叔。”
林冒烟摇了摇头,小脸蛋上满是认真。
她指着黑板上的一个方框,上面写着“原料接收区”。
“比如,我们收来的生猪和蔬菜,它们身上可能带着泥土和我们看不见的坏东西。”
“这些东西,绝对不能带到做香肠的车间里去。”
“所以,我们的工厂,必须分成好几个区。”
她用粉笔,在图上画出一条清晰的箭头。
“你看,生猪从这里进来,要先在一个地方冲洗,屠宰。”
“然后,分割好的猪肉,才能通过这个专门的通道,送到加工车间。”
“人和物,都要走不同的门,不能串来串去,这叫防止交叉污染。”
她又指向另一个区域。
“这是加工车间。这个车间的地面,不能是普通的水泥地。”
“我们要用那种光溜溜的瓷砖铺,而且地面要有一定的坡度。”
“这样,我们每天用高压水枪一冲,脏水就能顺着地漏流走,不会藏污纳垢。”
“墙壁也要贴瓷砖,一直贴到天花板。墙角不能是直角,要做成圆弧的。”
“为什么?”
林建国不解地问,他从没听过房子还有这种要求。
“因为直角容易积灰,不好打扫,时间长了就会滋生细菌。”
林冒烟解释道。
“还有,车间里不能有窗户,要全封闭。所有的通风,都靠排风扇。”
“门口,要挖一个消毒池,里面倒上消毒水。”
“所有工人进去前,都必须换上专门的白色工作服,戴上帽子和口罩,还要在消毒池里踩一踩。”
这一连串听都没听过的规矩,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他们想象中的加工厂,就是一个大点的厨房。
可听林冒烟这么一说,这简直比县医院的手术室还要严格!
“我的乖乖,冒烟,你这……这是从哪学来的?”
周玉兰咂舌道。
“电视上看的呀,还有我自己想的。”
林冒烟眨巴着大眼睛,再次甩出她的万能理由。
李铁柱一直没有说话,他听得最为专注。
他的眉头紧紧锁着,似乎在消化这些颠覆他认知的信息。
他去过县里的罐头厂,也去过一些小作坊。
那些地方,环境大多脏乱差,苍蝇满天飞。
和林冒烟描述的这个场景,简直是天壤之别。
他隐隐感觉到,如果真能建成这样的工厂。
那么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将拥有无与伦比的竞争力。
“冒烟,你接着说。”
李铁柱的声音有些沙哑,眼神里却透着一股灼热。
林冒烟点了点头,继续她的“科普”。
“加工车间旁边,是腌制和烘干车间。”
“这里面的温度和湿度,都要严格控制。这样,我们的香肠和腊肉,才能有最好的风味。”
“包装车间,必须是无菌的。工人的手不能直接碰食物,要戴手套。”
“最后,是成品库和冷库。做好的产品,要放在这里。”
“特别是以后我们要做鲜肉配送,冷库是必须的,要保证肉从出厂到送到饭店,一直是冰冰凉凉的。”
她又提到了一个新概念,“冷链物流”。
“铁柱叔叔,以后你的运输队,不能再用普通的拖拉机了。”
“我们要买带制冷设备的货车,就像一个移动的大冰箱。”
李铁柱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彻底明白了,林冒烟要做的,是一个完整的,从生产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追求极致的现代化产业。
“小姑,你是cEo,你要负责算账。”
林冒烟把目光投向林小燕。
“爸爸和王大锤叔叔负责土建,大概需要三万块。”
“铁柱叔叔,你要负责去打听设备。肉联厂淘汰的旧设备我们不要,我们要买就买最好的。”
“我估计,绞肉机、灌肠机、烘干设备,还有冷库的压缩机,加起来至少要三万块。”
“第一期,六万块钱,一分都不能少。”
林小燕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着,心里已经有了数。
合作社账上的十二万里,拿出六万,完全没问题。
“顾爷爷,”林冒烟又看向老支书顾长山,“工厂的地,还有办各种手续,就要麻烦您老人家了。”
顾长山欣慰地笑了。
“你这个小社长安排得井井有条,我这个老头子给你跑跑腿,高兴还来不及呢!”
“我们村东头那片荒地,我明天就开村民大会,把它划归给合作社使用!”
分工明确,任务清晰。
一个宏伟的计划,在林冒烟的规划下,被分解成了一个个可以执行的具体步骤。
所有人都感觉热血沸腾,恨不得现在就大干一场。
然而,李铁柱却提出了一个最关键,也最棘手的问题。
“冒烟,你说的这些,我都懂了。”
“可是,盖房子有建国和大锤,跑市场有小燕,养猪有大金。”
“这么专业的工厂,从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到制定生产流程,我们谁也不懂啊!”
“总不能事事都让你这个小娃娃来操心吧?”
“我们需要一个真正的技术总管,一个懂行的高人!”
李铁柱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众人火热的心头。
是啊,蓝图画得再好,也需要有专业的人去实现。
他们都是泥腿子出身,让他们种地养猪是好手。
可让他们去管一个现代化的工厂,那真是赶鸭子上架。
一时间,客厅里再次陷入了沉默。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那个小小的身影。
他们已经习惯了,每当遇到难题就看林冒烟。
仿佛这个六岁半的娃娃,是无所不能的神仙。
林冒烟把粉笔一扔,拍了拍小手上的粉笔灰。
她的小脸上,露出了一个胸有成竹的笑容。
“铁柱叔叔说得对,我们确实需要一个高人。”
“而且,这个人,我们已经有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