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昶的困局与司马懿的驰援
寿春之战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然而王昶的军队却遭遇了惨败。这场失利让王昶的军心产生了严重的动摇,士兵们开始对战争的前景感到迷茫和恐惧。
更糟糕的是,庞统这个狡猾的对手竟然成功地掐断了王昶的粮道。没有了足够的粮食供应,王昶的军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饥饿和恐慌笼罩着整个营地,士兵们的士气一落千丈。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王昶感到束手无策。他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绝境,必须想办法突破庞统的封锁,重新打通粮道,否则他的军队将无法继续战斗下去。
远在洛阳的司马懿闻讯,立刻派出精锐驰援,并亲授密计:
- 路线:取道安凤、期思,隐蔽南下。
- 策略:沿途“不战不扰,不焚不掠”,以麻痹蜀军。
- 目标:与王昶会合,再图寿春。
二、庞统的预判与“掎角之势”
这一切,早在庞统的预料之中。他在安凤、期思两村,已布下天罗地网:
- 安凤村:背靠山地,设伏兵于密林,以擂石滚木、连弩封锁狭窄谷口。
- 期思村:临河湖港汊纵横,用“草船”与“疑火”诱敌,伏水军于芦苇荡。
- 战术核心:两村互为掎角,一处接战,另一处立刻侧击,让敌人首尾不能相顾。
三、夜幕下的诱杀
魏援军趁夜进入安凤谷口,正中庞统下怀。
- 火起伏发:谷口一声炮响,两侧火箭齐发,滚石擂木倾泻而下,魏军队形大乱。
- 借风纵火:南风大作,火借风势,瞬间吞噬了谷中的魏军。
- 围三缺一:蜀军网开一面,故意放走部分溃兵,让他们带“安凤失守”的消息去扰乱期思的魏军。
四、水上的“草船疑兵”
在期思,被吓坏的溃兵误报军情,援军主将心急如焚,决定连夜渡河。
- 草船诱敌:黑暗中,无数“草船”从上游漂下,灯火摇曳,仿佛蜀军船队。
- 伏兵尽出:魏军刚一登船,芦苇荡中鼓声大作,伏兵四起,火箭如雨。
- 连环封锁:上游放下火筏,下游早已拉起铁链,魏军船只进退两难,被分割包围。
五、王昶的末路
与此同时,王昶按计划出营接应,却一头扎进了蜀军的包围圈。
- 断其后路:伏兵切断了他与寿春的联系。
- 三路合围:赵云、魏延、吴班从不同方向发起猛攻。
- 惨败溃逃:王昶左冲右突,最终只带着少数亲兵狼狈逃回营中。
六、战后余波
此役,司马懿的驰援被彻底击溃,王昶主力也伤亡惨重。
- 捷报传回:蜀军上下士气大振。
- 老将之叹:赵云感叹,这一仗的精妙,在于“先料敌,后设势”。
- 胜而不骄:庞统却冷静地提醒众人,真正的决战还在后面,必须立刻打扫战场,巩固防线。
夕阳下,庞统登高远望,目光坚定。他知道,司马懿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